之后店里来一批货,他去了永城几天,回来后姜雅已经指挥着姜丰产和石巧玲,跑去自家田里支棚子,用竹片骨架支起大约三十公分宽的小拱棚,蒙上塑料薄膜,贺成回来后,几人便把营养钵里的瓜苗移栽了进去。
早春时节,偌大的田野空荡荡的,就他们家的地里一片小拱棚,阳光下塑料薄膜特别显眼,亮闪闪的。
村里的村民们瞧见了,一个个好奇地跑来看热闹,听说是因为姜雅要吃西瓜,贺大成种西瓜呢,村里人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出的什么洋相啊这是。
本来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头一回,实验性质的,贺成也没敢搞太多,他用自家一块半亩地的承包田,种了三分地的西瓜、一分地甜瓜,还有一分地试种的辣椒和茄子。
这事情甚至惊动了队长,队长叔跑来看了看,找姜老大说:“老姜,你也不管管,承包田种什么一向都是村里说了算的,农时不对就瞎种,这时节哪里就能种西瓜了?再说到时候别人都是种花生,就他跟人家不一样。他在地里玩洋相,到时候交不上公粮,我可帮不了他。”
姜老大也无奈,只好说:“那两个熊孩子一向不着调,也没跟我商量,他们种都种下了,还花钱买了薄膜和竹片骨架,再加上化肥、种子……我总不能给他拆掉扔了,要是真能种出来西瓜,我叫他给你送两个。”
农历三月底,别人开始耕地种花生的时候,贺成田里的小拱棚里,西瓜和甜瓜已经长出藤蔓了,气温也上来了,长势喜人。
贺成为了一批重要的货要南下一趟,姜雅肚子已经能看到明显的弧度了,
春日阳光下,姜雅便抱着个肚子,跟着石巧玲一道,慢悠悠去田里看她的瓜。又是一年春旱,姜丰产和石巧玲忙着浇水抗旱,小拱棚上的塑料薄膜被掀开一半,西瓜的藤蔓已经从棚里探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煞是惹人喜爱。
瞧瞧,多可爱,露天的西瓜这个时候应该才刚种下呢。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姜老大也不得不在忙碌其他农活之余,抽空来关心一下,帮着浇水抗旱,看着几个熊孩子到底能折腾出个啥来。
姜雅跟他说:“爹,你信不信,我这西瓜,能比别人家的提前一个月上市。”
姜老大表示怀疑:“你先让它结个瓜吧,长这么早,别跑秧了。”
事实胜于雄辩,虽然过程也不是就那么顺利,但农历四月初,初夏的天气刚刚显露起来,西瓜没有对比,村民园地里露天种的甜瓜刚长出藤蔓,小拱棚里的第一茬甜瓜就成熟了。
贼甜。
也不知道是水土的原因,还是种植方式的原因,姜雅就觉得他们自家的甜瓜格外甜,甜度比她上辈子吃过的任何甜瓜都甜,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瓜。
毕竟她上辈子吃的瓜,不可能等到成熟再摘下来,也就是个夹生的瓜,指不定还用了多少生长素甜味素、膨大剂。
然后麻烦来了,吃瓜群众来了。
村里的人们经过他们家的瓜田,总要来看看热闹,你吃一个,我摘一个,亲戚朋友送几个,加上自家吃,第一茬甜瓜愣是没够吃。
农村就是这样,放牛割草的小孩经过田边摘个瓜吃了,这不算什么,你也不能说什么。甚至还有小青年白天不好意思,晚上偷偷去摘的,把瓜田都踩坏了。
二分地的甜瓜,实在也没多少。
姜雅和贺成还没急,姜丰产急了,他顶着“不务正业”的压力跟着姐夫忙碌一个春天,眼看着瓜熟了,还喜滋滋等着多卖点钱了。
不光卖钱,这小子是憋足了劲,要堵住别人的嘴,尤其是他亲爹老姜同志的嘴。
姜丰产把心一横,索性弄个小棚子,看瓜去了,晚上都睡在瓜田边上,吃个饭都让石巧玲去换班。
西瓜成熟比甜瓜晚了有一星期吧,姜丰产成功保卫了他们的西瓜。
中午石巧玲换了姜丰产回家吃饭,跟他说贺成回来了,姜丰产一听,兴冲冲在西瓜田里拍了半天,挑来挑去,摘下一个熟得早的西瓜,抱着回家。
姜丰产兴冲冲抱着西瓜径直回老宅。贺成和姜雅正在隔壁娘家老宅蹭饭,姜雅挺着肚子不方便,怀孕后贺成如果出门,她基本上都在娘家吃。
西瓜跟甜瓜不一样,西瓜结瓜要控制,一棵西瓜藤上只留一个瓜,时间也就差不多,所以一块地的西瓜成熟时间都差不多。这个瓜,是他们田里摘下的第一个西瓜。
“爹,你看看,这是我们种出来的第一个西瓜。”姜丰产拍拍手里的花皮西瓜,圆溜溜,七八斤重,他把瓜洗干净,拿了刀来切开。
“爹,第一块,你吃。”姜雅笑眯眯拿了一块,先递给姜老大。
姜老大很难不从她的话音里听出一丝揶揄。
姜老大也没说话,接过来咬了一口,点头连说甜,招呼其他人都吃。
姜雅拿起一块咬了一口,满意地点点头,可真不容易,她从刚怀孕就要吃西瓜,终于吃上了,还是他们自己种的。
一家人品尝第一个西瓜,纷纷说又沙又甜。
贺成说:“这个瓜是不是还没熟透,现在瓜肉口感脆一点,熟透了应该更沙。”
姜丰产点头,说再过几天吧,顶多一星期,应该就都熟透了。
宋士侠一边吃一边夸,冲着姜老大笑道:“你不是说人家不务正业出洋相、种不出来吗,这回你自己吃上了,别人露天种的瓜这会儿刚结瓜、才鸡蛋那么大呢,我看咱这个瓜拿去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姜丰产切完西瓜,就给媳妇留了一大块,放在旁边盘子里。他说:“那是,我们这个瓜提前上市足有一个月呢,二姐夫,你说咱这个西瓜,能卖多少钱一斤?”
记得去年夏天姜雅在城里买的西瓜,居然要七八分钱一斤,贵的时候卖一毛,快赶上小麦了,吓得宋士侠都不舍得吃了,连说这哪是吃瓜,这不是吃钱吗,骂姜雅败家。
“二姐夫,去年大夏卖八分,你说咱这个,能不能卖到一毛五一斤?”
贺成笑了下说:“差不多吧,这时节肯定要贵一点,乡下估计嫌贵,我们进城卖。”
姜老大吃着瓜忽然说道:“你们要卖,这瓜就该摘了。”
“不行吧,现在西瓜也就六七分、七八分熟。”姜丰产道。
姜老大说:“不能等它熟透,熟透的西瓜没法运输,它容易炸,还容易烂,你摘下来再运到城里,再卖掉,就该烂了,七八分熟正好摘瓜上市,摘的时候把藤剪下来,留一段藤在上头,耽搁几天,等你卖的时候它也就熟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