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琰只得应了声“是”。
那套古简的《南华真经》还是薛万荣从玄诚真人那里夺来的,谋书害命,手段卑劣。魏王不像太子那样拥有惠平帝无原则的偏爱,他想要争宠,也只能投其所好,尽力往道教的事上打主意。
他明知道丹药有损龙体,不但不加以规劝,反而费心巴力的搜罗道士进献入宫,间接的损伤惠平帝,实在不合为子之道。且他为人阴狠毒辣,心思叵测难猜,全无半点宽仁奋发之态。
这样的人,又如何做得明君,如何配得上这锦绣河山、浩荡天下?
到得永福宫中,两人入内请安,就见崔太妃斜靠在美人榻上,旁边有个姑娘正娇声细语的陪她说话。
见得惠平帝和端王进来,那姑娘脸上便现出惶恐之色,连忙跪地行礼。惠平帝和徐琰向太妃问安过了,太妃便叫他们坐下,那姑娘怯怯的抬头道:“既然太妃这里有事,不若柔嘉先告退吧?”
“你难得进宫一趟,何必急着走?”崔太妃一笑,牵了她的手儿,叫她坐在身畔,向惠平帝道:“这是文忠侯家的姑娘,小名柔嘉,上回宴上见了她,甚合我意,就时常召她进宫来陪我说话,是个机灵乖巧的姑娘。”
文忠侯陆禀则惠平帝是知道的,靠着祖上的封荫过日子,给儿子们捐了个四品的官,终日里却只会享福,实则一事无成。不过这位陆柔嘉倒看着机灵,模样也生得好看,如今娇羞生于两靥,低垂着粉颈,确实有一段喜人之处。
惠平帝不由笑着看了徐琰一眼。
年过二十的端王殿下尚未娶亲,这位陆柔嘉容貌算是上品,出身也不错,更妙的是家中虽有侯位却又庸碌无为,让陆家跟徐琰结亲,体面又不必担心生出幺蛾子,实在很合惠平帝的心意。
想来崔太妃为了挑出这个姑娘,也费了不少心思吧。
奈何徐琰全不领情,目光只往陆柔嘉那里一瞥,便向崔太妃道:“儿子离开半年,一向没能来请安,太妃身子都好么?”
“都好,都好。”崔太妃依旧握着陆柔嘉的手,道:“往年你常往北边跑,回来时又黑又粗糙,这回倒是好了,南边儿气候湿润、山川灵秀,你呆了这半年,倒把身上那点粗粝气都磨掉了。”
惠平帝便在旁笑道:“既这么说,明年还叫他去庐陵散心,多养几年。”
徐琰就势说道:“臣弟也想多去庐陵走走,只盼皇兄能成全。”
“哦?”崔太妃觉得意外,“往常只知道往北边跑,不乐意去山温水软的地方,这回怎么倒要凑上前去了?”
“儿子在那边碰见了一位姑娘,”徐琰的唇边不自觉的有了笑意,“想娶她为妻,还请太妃和皇兄能成全。”
他的语气中糅合着甜蜜温柔,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声音落入其余三人耳中,却彷如惊雷炸响,尤其是陆柔嘉,原本一直是温柔娴雅的姿态,举止矜持有度,这会子却猛然抬起头来,两道目光直直落在徐琰身上。
徐琰哪能感受不到,心底里冷笑了一声,继而将目光投向太妃。
最惊讶的莫过于崔太妃。
她虽然有意避嫌,这些年疼爱惠平帝远胜于徐琰,平常对徐琰都是不咸不淡、不温不火的态度,可亲生儿子的婚事,即便再怎么避嫌,她如何能不心焦?以前是徐琰推三阻四,总是瞧不上她找来的姑娘,这回徐琰自己寻了人来,如何能不叫人欣喜?
“是哪家的姑娘?”崔太妃喜形于色。
惠平帝也是大感意外,他隐约听说了徐琰在庐陵城中,对蒋文英偶有照拂,下意识的以为是蒋家的姑娘,不由抬头看向徐琰。
徐琰便道:“这个人太妃想必是没听说过,他姓沈名平,是庐陵城里一位有名的藏书家,只是不曾踏入仕途。”
崔太妃确实没听说过沈平,闻言只是点了点头,“既是书香之家,想必也是娴雅淑德的姑娘,皇帝瞧着如何?”
徐琰和崔太妃的目光同时投向惠平帝,却见他满面震惊。
☆、第68章
徐琰从未见过惠平帝有这样的表情,不由道:“皇兄怎么……”
好在惠平帝居于帝位多年,年轻时本就城府颇深,如今即便震惊之极,也能勉强镇定,尴尬道:“没想到你也有想通了的时候。 我还当你看上了哪个舞刀弄枪的姑娘,却原来也是闺中小姐。”
崔太妃便是一笑,“所谓刚柔相济,他征战沙场,自然该有个温雅贤淑的女子陪伴。”
奈何惠平帝心里实在震惊,即便听见了这样的话,也是充耳不闻。
他当然震惊,一个刻意回避了十几年的名字陡然落入耳中,又是在他毫无防备的时候,且还是关于徐琰婚事的消息,如何能不叫他震惊?
沈平……惠平帝一听到这个名字,许多久远的记忆便乍然浮上心间。
二十年前,京城里那个娇美玲珑的姑娘,那个令他朝思暮想、魂牵梦萦的姑娘,那个因为不肯委身做侧妃、毅然远嫁他乡的姑娘,他的夫君就叫沈平啊!
徐琰看上的,就是他们的女儿么?
惠平帝几乎要握紧了拳头才能令自己的声音镇定,他问道:“这个沈平倒不曾听说过,祖上是做什么的?”
“他的祖父曾在朝为官,后来退居故里,建起了藏书楼。其父沈磐也是庐陵有名的藏家,刻书之技名噪一时。”徐琰想了想,反正皇帝会派人细查沈家的根底,索性一次全兜了出来,“不过另一个人皇兄必然知道,武川的布政使蒋文英,便是他的姐夫。”
这下子便确切了,惠平帝心中一紧,果然是孟姝!
徐琰他瞧上的,果然是孟姝的女儿!
一时间万千念头浮上心间,思绪纷乱不清,惠平帝便笑了笑,不再说话。
崔太妃虽是惠平帝养母,但久居深宫,对惠平帝当年的心思一无所知,更是不会起疑,只是道:“既是布衣之家,恐怕不宜为正妃,既然你喜欢,不如就着礼部安排,待你娶了正妃,择日迎她入府如何?”
徐琰闻言,却忽然起身,双膝跪地道:“儿臣钟意沈家姑娘,愿娶她做正妃,不会另娶!”
“这……”崔太妃有些诧异。她出身侯门,虽是庶出,到底也是簪璎之家,这些年久居宫中,所接触的多是侯门公府的千金,或是重臣大儒之女,天然的便有地位门户之见。
徐琰贵为亲王之尊,倒不是不能娶布衣之女,只是终究不如侯门好看。
崔太妃侧头瞧了瞧旁边的陆柔嘉,心里爱极了这个女孩子,若是让一介民女居于正妃之位,而让这位侯门嫡出的千金屈居侧位,实在是委屈,便只沉默不语。
她不开口,徐琰便跪着不起。
好半天,惠平帝才开口道:“既是五弟瞧上的姑娘,想必是有过人之处,我倒也好奇得很。明日我便召来礼部尚书,共议此事。太妃意下如何?”
崔太妃虽然尊称太妃,但她并非皇帝生母,跟徐琰的感情也有限,皇帝都已经露出同意的意思了,她一时间也不能立马反对,只好留个余地,“也罢,等和礼部商议过了,再做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