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无奈点头道:“他确曾提起过此事,不过还没定论,自然不能张扬。”
蒋姨妈自然也晓得这些,闻言甚是欣慰。等了两盏茶的功夫,就见孟老夫人带着陆氏和韩氏回来,脸上颇有困惑不解之色。
老夫人进门后就把目光黏在了沈妱身上,问道:“阿妱在家的时候,做过什么套印书?”
沈妱觉得意外,承认道:“确实做过这个,雕版印制的时候拿朱红的颜色把批注标出来,所以叫了套印。”
孟老夫人便点头,“难怪。也不知太妃是从哪里听见了这个,说是十分好奇,想召你进宫细问,还说是叫我和你母亲陪着一同进去。”
这话一出,沈妱母女和蒋姨妈母女自是了然——千里迢迢的,谁能把套印书送到太妃跟前,那自然是徐琰,没跑了!
旁边陆氏听得此言,自然也想到了端王殿下那里,打量沈妱的目光不由又添了些戒备。徐琰照拂沈家,那没什么,但他居然把沈家的东西荐到太妃跟前,惹得太妃亲自召见沈妱,这打得是什么算盘?
陆氏正想开口呢,孟老夫人已经发话了,“今儿也累了,你们且先回去。姝儿和阿妱留下,你们没进过宫,有些话我得叮嘱你们。”
既是老夫人开口,陆氏也只好依从,和田氏等人出去后各自忙碌。
众人一走,屋里就显得空荡了些。孟老夫人这一趟也费了些心神,便带着沈妱母女往内室里去,靠在罗汉床上,叫丫鬟拿了美人榻来捶腿,脸上忧色甚浓,“姝儿,这回太妃召见,你是去还是不去?”
沈夫人低垂着头,半晌才定下了主意,道:“就说我伤心过度,卧床不起,请太妃见谅吧?”她跟母亲商议,“总归太妃想见的是阿妱,我去不去的,并不打紧。”
当年沈夫人和惠平帝的事情,旁人或许不知,孟老夫人和老太爷却是知道的,否则也不会轻易纵容沈夫人远嫁庐陵。如今沈夫人不想进宫徒惹是非,孟老夫人自然明白,只是有一件事情叫她疑惑——
“好端端的,怎么却惊动了太妃?”
“大概是端王殿下觉着阿妱做的套印书有趣,这才荐给了太妃娘娘。”
“端王殿下?”孟老夫人一怔。
那一日康嬷嬷亲自给沈妱送礼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时她心里就存了疑惑,不晓得端王怎会对沈妱垂爱赠礼,只是那时候一门心思都在老太爷的丧事上,未做多想。
如今旧话重提,孟老夫人才觉得奇怪——当年惠平帝曾痴迷于女儿,这回端王殿下不会又对沈妱动了心思吧?
☆、第74章
这般猜测让孟老夫人忍不住的心惊,便细问起来,“端王殿下此去庐陵,跟阿妱打过交道么?”
“殿下管着征书的事情,阿妱又在书院里帮忙,这才认识的。 ”沈夫人决定坦白,“许是两个人投缘,殿下欣赏阿妱,也帮了我们许多的忙。我们原想着给阿妱招婿的,谁知道端王殿下却凭空掺了进来,说是……想娶阿妱。”
“他想娶阿妱!”猜测被证实,孟老夫人十分意外。
女儿被惠平帝看上也就算了,毕竟那是两人都在京城,又是幼时相识过,不算突兀。可外孙女远在庐陵,徐琰常年来往于京城和漠北,这回偶然去了趟庐陵,竟然就……
真不愧是一个母妃养大的兄弟。
孟老夫人缓了好半晌才接受了这个消息。她知道孟姝和沈平夫妇的性情,知道他们对沈妱的宝贝程度,而今看孟姝这样子,怕是夫妻俩已经应了此事。
徐琰的名声孟老夫人当然是听过的,凶神恶煞、冷厉嗜杀的战神,那是坊间最常见的传言。纵然凶神恶煞有失偏颇,但能统领千军万马杀得漠北敌军肝胆俱寒,又岂是等闲角色?
孟老夫人不由再次打量沈妱,娇美的面容、玲珑的身姿,那双黑白分明的眸子纯澈干净,笑起来时却盈盈若水,诱人深陷。她继承了孟姝的美貌,却更增几分灵秀的神魂,且比娇养在深闺金丝笼中的女儿多了些飒然的性情。
“也罢,明日我便带阿妱入宫去,至于后面会怎样,全看你们了。”
沈夫人便“嗯”了一声,“阿妱的机遇与我不同,还是要看她自己的造化了。”
她们两个你一言我一语,听得沈妱满头雾水。
不过大概也能理出个头绪来——沈夫人明明身子完好无损,却要称病不肯入宫,必然是宫里有什么不想见、或是不能见的人。母亲这些年不肯回京,是因为那个人吗?那时候徐琰初次造访沈家,母亲叫她不许跟徐琰走得近,也是这个原因吗?
难道是母亲跟太妃有什么纠葛?
可是想想也不对,听说太妃是年近四十才剩下的徐琰,想必年龄跟外祖母相当,母亲出生时恐怕她已经进宫去了,能有什么纠葛?可若不是太妃,又会是谁呢?
满腔疑惑藏在心里,沈妱实在憋不住了,小心翼翼的问道:“娘,你为何不进宫呢?“
沈夫人笑了笑,抚着她的发髻,没有回答。
陈年旧事而已,她这里避忌着,兴许旁人早已忘了呢?她不肯入宫,只是想让他们忘得更干净彻底而已。
最好所有人都能忘记,从此各自安稳。
-
临近腊月,天气渐渐寒冷,经了这几场雪,更是寒气逼人。
宫道上的积雪早已扫净,红墙琉璃瓦静悄悄的立在日头底下,有种苍白静寂的况味。惠平帝今日退朝后便去了雍和殿,草草翻了几页书,却是心神不宁,于是往御花园里走了一圈,估摸着时辰差不多了,便慢慢的踱步往永福宫走。
他的脚步很慢,像是犹疑,像是踟蹰。
宫廊交错纵横,隔着几重覆着明黄琉璃瓦的小门,可以看到永福宫的门口。
抬头看一眼天色,苍白的日头已近头顶,将人的影子缩得极短,仿佛影子也变得胆小,只敢紧紧的缩成一团。惠平帝身上是明黄的衣袍,那大氅也是明黄绣着团龙的,衬得人愈发贵重威仪。
永福宫外的拐角处出现了内监躬身引路的影子,两名内监走过,身后是一位盛服的老太太,她的旁边跟着个身段窈窕的姑娘,那烟水色的披风随着腰肢款摆,小小年纪便有动人的况味。
惠平帝的目光并未多留,依旧看着拐角处。
有两个随行的丫鬟恭恭敬敬的跟在后面,再往后又是个内监。
一行人到了永福宫门口,顺畅无阻的进去了,那宫门前再度清净空荡下来,连只鸟雀的影子都没有。
原本满含期待的心骤然冷却下来,惠平帝茫然望着那里,腿脚沉重。
太妃不是召孟姝进宫吗,她怎么没有来呢?
叫来永福宫的内监问了问,许是他的脸色太过难看,那内监答得战战兢兢,“太妃原召了孟三姑娘进宫,只是她因为孟老太爷过世,忧思太重缠绵病榻,这才未能遵诏。”
惠平帝听了也没什么反应,站在那里想了半天,唏嘘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