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和古代名人同在(181)

“也不枉父亲费心了一场。”

“大明……父亲总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说忠君报国,总算这心血……陛下英明。”

“该去上香禀告父亲,陛下没忘了他。”

除了这些,他们真的已经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都说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的命运,才有了一统六国的雄风,可又有几个人看到商鞅的悲惨结局,有几个关心过商鞅后人的结局?如今陛下能记着给他们一丝庇佑,他们真心感激。

不但是感激,消息灵通,如今故旧依然再朝受到重用的他们,在知道了万历皇帝有关于免税做出的事儿之后,十分利索的就开始一点点的清退那些投献的土地。

作为变法大臣的子女,他们对于这些事儿的敏感度绝对比一般人要高的多。在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联想到以往知道的田亩的税赋数字,他们就已经揣摩出了陛下的心思,既然知道了,即使他们如今守孝在家,即使他们未来出仕艰难,也立马知道该怎么做。如今的他们,没有了那擎天的大树,经不起一点风浪了。再说,他们知道自家这样的,身边不可能没了锦衣卫的人,既然这样,何不利用这一点,再表一表忠心?或许这样的行动,在锦衣卫上报之后,还能为自家换来更多的生机。

他们确实很聪明,做的也确实十分的到位,而万历皇帝在看到锦衣卫的奏报之后,也同样像是他们想的那样,对他们又多了几分好感,甚至在和太后说起的时候,都忍不住感慨张家的心思。

“虽说朕也明白,他们这么做或许有做给朕看的意思,可这么多大臣,也就他们在这么做,从这个上看,张家……”

“陛下,忠心为国的臣子还是不少的。”

你这么吐槽让太后怎么说?说别人全是混蛋?怎么可能。朝廷不是皇帝一个人的朝廷,大臣也不能一竿子全打死了,总是要有人办差的不是嘛。

“听说那个秦玉又有新的折腾了?”

扯开这张家的事儿,太后说起了秦玉,作为太后,作为一个曾在皇帝亲政前权势不凡的差点能废立皇帝的太后,李太后很注意如今和皇帝之间的关系,能不扯上朝政的,基本都不插手,免得让皇帝心里有什么疙瘩。说到底她只是太后,而这个太后也是因为这个儿子才有的,所以分寸二字,她很注意。

而皇帝见着太后扯开了,也十分配合,叨叨叨的开始说起秦玉这一连串的折腾。身在局中的人或许看不清秦玉的手段,可作为皇帝,有人将这一连串的合在了一起放到了他的面前,若是他还看不出里头的问题,那这脑子就该被当球踢了。而正是因为看懂了这里头的银钱关系,所以才说的那么起劲。

“朕是第一次知道,这盖房子,给人做置换居然也能挣下这么些银子,这才收拾了多少?那一个百户所五分之一的地方都不到,不但是让那些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满意的房子,免去了冬日雪灾的危机,连着他们这些办事儿的人都各个得了好,不说那些匠人们挣了多少,光是秦玉那小子,挣得只怕都不下五十两,赶得上一个县令一年的俸禄了,这可是才两个月。就是他们百户也得了好,听说其他几个日子不怎么好过的百户,都寻了过去,朕瞧着,再过上一年出去,只怕那一片都该全成新房子了。”

“不用朝廷出一个子,这么大的事儿就办的这么妥当,面面俱到的,这才是能吏的模样,这样的孩子,陛下,遇上是他的福气,也是你的福气。”

嗯?秦玉能干,合着还是皇帝的福气造成的?这个逻辑……好吧,这么说也能接受,谁让这年头皇帝最大呢,自然什么高帽子都该给皇帝。不过若是这么联想,遇上了皇帝就有这样的福气,那人还读书干嘛?排着队等着见皇帝不就成了?那这皇帝给福气是该灌顶呢?还是该点化?……呵呵,想远了点。

老话说得好啊,张了脑子,那就是用来开脑洞的,虽然是想的远了点,不过阿玉确实沾了皇帝不少的福气,比如这会儿吧,因为太后这一句话,说的皇帝心里舒坦,所以喽,莫名的在某一天,阿玉就又遇上了皇帝了。

所谓事不过三,阿玉这么频繁的遇上皇帝,你说有福气不?最起码在锦衣卫上头知道内情的人眼里,阿玉绝对是很有福气的。

第125章 当个合格的锦衣卫22

“怎么, 这么多送礼的,玉哥儿,这些真的不妨事?若是什么为难的事儿, 可千万别因为这些个东西, 就勉强去做, 即使是锦衣卫, 那也不能干太过头的事儿,到底是自己的前程要紧。”

自打又一次遇上皇帝,并在街口附近陪着走了一阵之后,那些耳目灵便的一个个的就开始变着法子的给东西,借口那真是千奇百怪,有的说是因为上朝顺当, 赶上了正事儿, 想起这街道清理是阿玉提出来的, 故而给赏;有的是因为某个穷亲戚因为阿玉,得了好房子给赏;又或者是什么家中有喜事, 故而亲近的给赏, 分点喜气等等。说来虽银钱不少,看着有些诡异, 这还有些分寸,最起码不打眼对吧。

可到了后来慢慢的有些不知道究竟的, 跟风的也开始送礼了,或是一车瓜果,或是一点吃食等等, 那可就热闹了。不过是半个月的功夫,家里光是银钱就足足多了二三百两,那什么米面粮食,布料器物的,阿玉这样一个人的家,足足用上一二年只怕都不用采买。

你说,这么一个阵仗能不让老刘头心里头发慌?好容易老东家家的孩子立起来了,让他们祖孙又重新有了依仗,他怎么也不想看到这么一个好孩子,稀里糊涂的没了前程。所以啊,即使知道自己这身份说这些不怎么合适,这老刘头还是开口了。

就算是身份不合适,可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阿玉能不知道好歹?真能怪他?怎么可能。相反,阿玉还难得感性了一把。这是多久了,连着两世,都是自己一个人当一个家,这种寂寞,这种孤单真不是言语能说清楚的。而在这一刻,老刘头的影子,甚至和上一世的奶娘隐隐的有些重叠了起来。

上一次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前,奶娘就没了,只留下一个奶兄弟一直跟着,甚至在最后,成了帮扶自己儿子,托付家中琐事儿的人。这种感情,即使只是主仆,也弥足珍贵。

想到这些,阿玉脸上露出几许温暖的笑意,一边拍了拍老刘头的肩膀,一边好声好气的和他说到:

“放心,我心里有数,不过是听风就是雨,想先打点几分交情罢了,并没有什么具体的麻烦。再说这些人家一个个的,我都记在了册子上了,等着人家有事儿,到时候备上厚礼,就将这人情就还上了,不耽搁什么的。”

听着阿玉已经有了应对,而且听着也确实妥当,这老刘头算是松了口气,不过既然这会儿不妨事儿,那……

“那这银子……玉哥儿,咱们家如今这些东西,用上一二年都尽够了,银子放着也是放着,要不还是赶紧的买地?上次那一百亩地的地方,近来正好有要卖的,咱们若是下手早,正好凑到了一处。只要有地,那就是再没有了油水,靠着这个,日子也能过得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