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综同人)[综]和古代名人同在(257)

“这……莫不是螺?怎么有这么大?还这样的艳丽?我活这么些年,竟然从未见过。”

“确实是螺,据说是海里来的,东南好些人家用这样的东西舀水,只是没这么好看而已,老婆子我瞅着趁手的很,摆着也像样,就想着拿回来给郎君玩的。对了,还有……他三婶,你的那个呢?……管家,看看,我们几个老婆子都带了几个,这几个小的,给小郎君,小姐玩。”

玩?果然,几辈子的老人就是不一样,这是还当阿玉他们是孩子?嗯,确实啊,除了阿玉,其他几个确实还是孩子呢。不管怎么说吧,这些人逃难回来都不忘带点东西,光是这份心意,福寿叔觉得,就不愧他们这样费劲周章的帮着建屋子了。

所以十分慎重的伸出了双手,接过了这些螺,笑眯眯的说到:

“我代郎君谢过各位老媪了。对了,有个事儿这一二日你们弄些竹子,自己做些竹剑,或是木尖子,竹弓之类的备着。郎君曾说,这地方离着山近便,山脚附近打猎,必定能获得些猎物,野鸡、野兔什么的正好补充一下吃食。若是你们不会,郎君自会来教导,如何制作陷阱,如何使用这些器物。到时候不管是自家吃还是卖了换点银钱,都是不错的活路。”

既然他们这样的有心,福寿叔也不介意将自家郎君的善意多展现几分,多给他们几分希望。郎君说的好啊,只有佃户乡邻们吃的饱了,这地才能种的好,他们的租子才能多起来,这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两相得利的事儿。

果然,听到郎君要教导他们更多的生存技能,不说那些老人了,就是那些当家的男子,一个个也感动的有些眼睛发红,

“郎君仁义啊。”

“果然不做逃户回来是对的。有了郎君咱们就不是那没根的浮萍了。”

嚓,这是谁这么没脑子,连逃户的话也说出来了,这是说你们曾经想过背叛?这不是自己给送上小辫子嘛。福寿叔都想翻白眼了,这一个个的简直都是蠢物,连着遮掩心思都不会。不过也正是这样的憨直才更让人放心吧,反正福寿叔心下是真没生气,只是瞪了那说话的人一眼,说到:

“逃户?那是走绝路,被人抓了去,只有当奴隶做到死的份。好在你们还知道回来,不然送命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成了,知道都是一根筋的,回来了就好。你们歇着,我们这就回去了,明儿我再来。”

见着自家一句话,好几个神色有些不安了起来,福寿叔利索的结束了敲打,利索的带着老妇给阿玉的礼物,和全叔往外走去。身边跟着殷勤相送的老翁,隐约间,他似乎还能听到后头屋子里,几个憨货被人揍的哀嚎声。这样的热闹,让福寿叔嘴角又忍不住翘了起来。

还是那句话,回来就好啊,有了这些人,他的心也定了。小路上青草密集,偶尔还能看到边上山坡一闪而过的小鸟,这一派生机在福寿叔的眼里,似乎又彰显出了别样的美丽。

第172章 在三国做个大当家25

逃难都被记挂, 还不忘带礼物回来奉上,这样的情谊对阿玉的冲击力可想而知。往日并不怎么在意的海螺这会儿拿在手里,感觉真的是沉甸甸的很啊。若非控制表情已经成为了本能, 这会儿阿玉的脸上铁定很好看, 比如和边上自家那不争气的弟妹一样, 眼泪鼻涕糊成一团。

“他们有心了, 对了福寿叔,他们这人丁……”

“老奴都没敢问,只看了那么一眼,按照户头来算,最起码少了四五个,有老有小的, 哎, 毕竟是逃难, 能回来这九成,就已经是难得了。”

有些话当面确实不好说, 特别是涉及到戳人心窝子的敏感话题。所以阿玉对于福寿叔没有细问也表示了理解。只是与此同时, 又为这个时代感到一阵的悲哀。早年西东汉时期,最高足有6千万人口, 公元156年东汉桓帝时期,人口也还有5007万, 而现在呢?

经过黄巾起义和三国混战,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的全国人口为140万,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万;损失了98.3%。“马前悬人头, 车后载妇女”、“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这就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所以才有了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曹操所说的汉末三国大动荡活下来的人只是原来人口的1%的说法!根据记载,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国人口总计才恢复到767万。及至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重新统一全国,全国人丁达16,163,863人,才算是缓过了一口气,不至于亡族灭种,可紧接着的五胡乱华,却让两晋几百年的休养生息毁于一旦,到了隋朝开国,也不过是4.6千万,还不及东汉后期。这人口……

哦,这话题扯远了,说起这人口数,阿玉真正想说的是,人曹魏,到后来的晋朝能在这个时代唱主角,最后一统天下,什么人主英明,什么谋臣猛将的,说白了,那从根子上来看,人家底子厚,实力强才是最主要的。

先不说东吴,就看动不动出山北伐的蜀汉和自称老大的曹魏,有资料记载,就明年,对就是公元236年,人丁比例差距有多大真是谁看谁知道。

汉刘禅炎兴元年(236年):蜀汉940,000人

曹魏曹奂景元元年(236年):曹魏4,432,881人

老曹家整整是人老刘家4.7倍的人口好不,你说这还打个/屁啊!这样的人数,直接碾压就过去了好不。至于东吴?《晋书》言吴国在242年幼人口240万,到了280年只有230万,人口不增反降,这是啥道理?很明显人曹魏和蜀汉那是在让卡在中间的东吴持续性流血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这东吴的治安问题能好?

这么一算,出去的能回来九成,已经是等同于没损失了,对吧。反正阿玉对于此已经是感觉相当的安慰了。

哦。顺带说一句,某些演义小说动不动啥八十万大军,啥七十五万大军的,那都不能当真。按照正史《三国志》给出的数据,记载了魏蜀吴三国灭亡时各自的人口和兵力数。其中魏国有103万户,443.28万人,总兵力约50万;蜀国有28万户,94万人,兵力10.2万;吴国有52.3万户,230万人,兵力23万。看明白没?三国末期全国的总兵力也就只有83万人左右,曹操的大军……除非是穿越的,不然这数字严重失真。

此外,地形也是曹魏最终获胜的关键,为啥古人常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因为中原中原,那是大平原,种植收获比别的地方强啊!不说蜀汉这山多的地方种植怎么艰难,就是东吴,这个时代,可不是后世的江南粮仓地界,而是水泽遍地,瘴气漫布,百越野人出没频繁,水兽、水蛊致命的半原始时代。也没有超级水稻,小麦粟米种植适应不良,你说,这日子怎么过?能养活多少人?

所有的精华都在中原,自然是得中原而定鼎天下了。

嘿,又扯远了,继续说这些人回来的事儿。阿玉对于回来了这么多佃户乡邻那是相当的高兴,人一高兴吧,这做事儿的积极性就上来了,这不是,第二天一早,就让自家媳妇将上次弄回来的旧衣裳,选了粗布的一并挑了出来,随手一裹,就带着和福寿叔往山下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