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糙米粥,难得周显把这粥熬得浓浓的,加上摆渡空隙里从河里弄上的鱼熬得鱼汤,还有阿玉拖着竹子回来的时候顺手采的野菜,一大两小算是满意的吃了一顿饱饭,虽然依然是有点水当当的,估计上几次厕所就能去掉一大半,可是好歹也是饱饭了,阿玉虽然有点不满意,可是那个两岁的小人已经欢喜的眯着眼睛打饱嗝,幸福的笑了。
趁着天色没黑,阿玉就在院子里,升了一个火堆,开始做手工,竹床做起来其实不难,只是这去毛刺的事情烦了些,好在还有周显帮着收拾,他动作快了不少,在天色黑下来之前已经全部完工了,抬到周显他们父女的屋子里,放在一角,就成了阿玉睡觉的地方。
看看新出炉的床,再看看周显的木板床,阿玉砸吧一下嘴,然后很是轻松的说道:
“叔,明儿我再做一个吧,做一个竹塌,大些的,就是三面都围着的那种,你这床要是一个不小心,妹妹摔下去可怎么好。还有这屋子里东西也少了些,西屋厨房那里,好些东西放的太乱了,弄个竹架子,规整起来多好,不用多,两天就能全做完了。“
周显一听,心里想了想,有些迟疑的问道:
“阿玉,你这本事不错,竹子也没本钱,周边多的是,若是你不打算用这个混饭吃,你看这样行不,我明儿让柱子帮着多弄些竹子回来,让他给你打下手,多做几个床啊,架子什么的,给二婶他们几个送去可好?你婶子死的早,难产没的,这两年都靠着村子里的婆娘们轮流帮着照顾的你妹子,虽然叔也送些粮食过去,可是到底欠了不少的人情,村子里的乡亲日子都不好过,也没有钱请木匠做活,村子里小,连个篾匠都没有,有本事的都去了外头讨生活了,剩下的老弱妇孺多,不是靠着河里吃饭,就是种河滩地收点粮食混日子,屋里子都是自家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自己折腾的家舍,好些都不顶用了,也没钱换新的,这竹子不花钱,你若是能帮着出个力,大家伙也算是换上些好家具了。叔也算是还上些人情,你也能在村子里立住脚,可好?“
周显这话说出口自己也有点不好意思,这不是让阿玉出白工嘛,可是这也是他的好意,阿玉来的蹊跷,他也从没有说过还有这么一个侄子,事先也没有半点征兆,就这么平白的出现在村子里,若是有个万一,比如阿玉说的那个什么官兵追查什么的,让人发现了,还不知道会成什么样,让阿玉给村子里的人一点恩惠好处,就是有人查问,那些村民估计也会下意识的将阿玉保护起来,只是他的这份心思有点不好说出口,他怕阿玉听不懂,也怕阿玉听懂了,怀疑他忌讳阿玉以前逃犯的身份,或者别的什么的,只能用这个勉强的借口。
阿玉是什么人,能听不懂周显的意思?再说了他也想赌一赌村子里的嘴巴,自己以后怕是为了生存,有的折腾了,打猎,采药都是挣钱的事儿,就是不为了别的,为了防止别人眼红,他也想要做点什么。
于是阿玉立马点头了,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笑呵呵的说道:
“行啊!这事儿简单的很,以前道观里的东西,都是师傅带着我做的,我做熟了的,很简单的。我师父可厉害了,村子里没有篾匠,叔,你当篾匠也成啊,很容易学的,你看,那背篓就是我自己做的,好不好看?“
年纪小,性子直,这样的孩子最不让人起疑,也最不让人防备,阿玉如今年纪优势很明显,周显那里能想到这孩子就是个黑山老妖,只想着这孩子品行真是好,说他心善,自己还真是没有看错。也乐呵呵的点着头,说道:
“是,你小子有本事,叔也能做个背篓,可是就是没你做的好看,这手艺差的远了,还想着你这是那里淘换的,想不到居然你还有这本事,你师傅还真是什么都教。“
“可不是,我师傅会的可多了,我从小跟着学的,可惜师傅死了,哎,我还说过给师傅养老的,我功夫太差了若不是因为我的拖累,师傅也不可能受那么重的伤,也不会早死了,如今想想,我真是没用。“
阿玉垂着眼睛,半真半假的编着故事,不着痕迹的点明自己会的很多,甚至还隐隐的指出自己会功夫,这是在为以后自己的拳脚,剑法,轻功做伏笔,周显这时候那是一点都没有听出来,还觉得自己这是提起了这孩子的伤心事,有点自责自己多嘴了。忙不迭的换了话题,把自己一件已经破的不行的旧衣裳拿出来,给阿玉当床单,又说起别的,比如这村子里谁谁家什么样,谁谁家做什么的,还说起了明天要来当帮手的柱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总之说了一大堆,眼见着天就要黑透了,这才招呼这阿玉睡觉,而那个小姑娘,早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躺在阿玉的新床上睡的流口水了,显然,这小孩子也知道东西是新的好,来个先下手为强了。
终于不用睡山洞了,阿玉也感觉这一晚睡得分外的安稳,要知道前几个月,他真的是睡觉都睁着一只眼睛啊!为了自己这粉嫩的小身子能在那群山围绕中活下来,他可是费劲了心思,为了把自己练武的基础打好,也不知道吃了多少的苦,想想自己受的罪,阿玉幸福的砸吧一下嘴,总算是又回到人群里了。
第107章 周芷若的哥哥3
接下来的几天,阿玉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就在阿玉住到周家的第二天一早,周显在天色刚刚微亮的时候就出门了,抱着周芷若,送到了二奶奶家,然后就去找了柱子叔,让他帮着多弄些竹子过来,并且表示阿玉会用竹子做床,做架子,让村子里闲着的人过来帮忙,做好了各家都有。
一听有这样的好事,大家都高兴坏了,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村子里住着的都是没有什么生存本事的人,不是老弱妇孺,就是只会种地的,也正是因为他们技术贫乏,在元兵的几经盘剥之后,更加的赤贫,一个个几乎都是空落落的,听到阿玉有这个本事,不说那些有力气的大人了,就是二奶奶家那个和阿玉一样大的小子也跟着过来帮忙了。
说起二奶奶家,那真是比周显家还要凄惨,二奶奶是个寡妇,丈夫早年就死了,好不容易靠着织布,种地吧儿子养大,娶了媳妇,生了孙子,可是好日子还没有多久,儿子就在上镇子卖东西的时候冲撞了元兵被活活打死了,这下这个家立马就散了,儿媳妇娘家过来把人带了回去,重新找了人家嫁了,这茅草房子里只剩下了一老一小,当时那个小孙子才四岁,还是个只能吃,不能干活的奶娃子。早就操劳过度的二奶奶不得不重新靠着织布养孙子。
好在这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小孙子狗蛋,小小年纪就异常的懂事,从五六岁起就学着人家挖野菜,给家里混点东西吃,虽然一直都没有吃饱过饭,可是好歹也算是挣扎着长大了。
阿玉看着这个脑袋大,身子小,透过破衣裳都能看到肋骨的小子,心里就一阵的心疼,说是一样大,都是七八岁的年纪,可是这孩子比自己直接矮了小半个头,脚上更是连鞋子都没有。看着他利索的拿着柴刀砍去竹子枝桠的动作,就知道这孩子只怕手上已经劳作的有了茧子了,七八岁的孩子手上有了茧子,这都是受了多大的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