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知青女配(145)

之后陆陆续续做好几盘,他们那桌摆上了清炒大白菜、萝卜炒粉丝、白菜炖腊肉、涮菠菜等等,荤的只有一道腊肉,其他基本都是素的,再加上一盆蒸红薯。

虽然就几盘,但是菜量很实惠,都是大盘大盆的盛,就着顶饱的红薯,当午饭绝对可以了。

而且国营饭店炒菜用的是大油,那个味道真是香的很,大厨的手艺也不错,吃菜跟吃肉差不多了。

期间,默默跟着大家的王莲和孙红日安静如鸡,经历过一段挨饿的日子后,他们终于学乖了,知道一切听从陈忠华的安排和领导,不敢乱蹦跶,有便宜占时当然也冲的最猛。

表面上是如此,至于私底下还有什么小心思,相信陈中华几个老知青绝对能教他们怎么做人。

一顿饭迅速吃完,桌上最后的菜汤子盘子底就是被两个人瓜分,蘸着红薯吃了,被服务员鄙视的斜了好几眼过来。

好在两个人脸皮够厚,只要自己能吃饱,管别人怎么看,没见还有吃不上饭的。

比江秋月他们晚来的几波知青,就有人没吃上饭。

有的勉强抢到点剩菜剩汤,有的来晚了,根本没啥吃的了。

明明后厨飘出了香味,但是人家服务员很牛叉的就是不卖,知青们也没办法,只好买点热水垫垫。

谁让人家是国营饭店呢,就是有资本横。

陈中华见他们吃完,就问有没有人还想买什么东西的,顺便买了,等下午钢铁厂那边估计还有事,完后大家就要一起坐驴车回去了,没时间再过来一趟。

众人纷纷摇头,心里都在惦记着考试结果,吃个热饭是想饱肚子添油水,哪还有其他心思逛供销社买东西的。

来时走的很快,吃饭更快,时间还早,他们就在暖暖的阳光下慢慢走回去,在一点左右的时候到达钢铁厂门口,那里已经有人等候了,或许有些人一直等在寒风中,根本没有离开过。

江秋月继续躲在背风处等,看着陆陆续续有人回来,最后在场的基本上都是上午参加考试的那些人,第一次刷掉的应该都回去了。

大概下午两点时,大铁门旁边的小门打开,工作人员点到名的进去,其他人显然被刷掉了。

江秋月有幸进入下一轮,男知青中那两个小透明和王莲孙红日没过,还有方卫东也没过,临河村的知青相当于一下子刷下去一大半。

江秋月和刘爱英,陈中华,林文清一起进去,还是被领到那个考试的食堂,空气中多了一股饭菜的香味,应是中午做过饭。

这次大致剩下了三四十个人,据说要直接跟工厂领导们或工程师面对面回答问题,看人合不合适,相当于面试了。

随后,食堂大门打开,进来十几个穿戴工服的人,应该是工作人员口中的钢铁厂各部门领导和工程师。

他们就端坐在前方一排的桌子后,每个人手上都拿了一沓纸,和记录的钢笔。

江秋月抬头观察时,在那些人之中,看到一个令人十分意外却又理所当然的故人。

满头黑白相间的乱发,身材枯瘦,气色比之前养好了点,身上穿着的应是钢铁厂统一的棉衣棉鞋,双目湛湛有神,精神头儿仍然很好的样子。

正是那位之前住在临河村牛棚,知识渊博、通晓多国语言的老教授。

还记得江秋月和彭敬业第一次约会时,半路在田埂上碰到过他,彭敬业还送上一条鱼以示尊敬。

自从那次过后,江秋月就没再见过他,本来以为是不出来活动遇不上了,原来是被悄悄安排到这里了吗。

果然,国家建设离不开人才,是人才总有用武之地。

江秋月重新看到这位令人尊敬的老教授,见他往她这边扫过一眼,心中一动,有了点猜测。

第111章

下一刻,工作人员念到江秋月的名字,正是让她到那位老教授那里交谈,回答提问。

江秋月眼中闪过了然,立马起身,不耽搁地走到老教授面前,和老人家对视一眼,本想喊上一声老师,刚动嘴就被他用手势打断。

老教授状似无意地扫了眼四周,示意江秋月坐下谈,手上同时翻着两张纸。

江秋月瞄了瞄,是她的报名表和考试试卷,不由紧张起来,像是回到前世面对老师检查作业时一样。

“你会俄语和英语?”老教授放下试卷,抬头问道。

江秋月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说自己只会一些皮毛,还不精通。

“小姑娘,想不想做我的助理?”老教授用英语问道,平静的脸上带出了褶子,笑看着她。

江秋月惊喜地立马点头,同样回以英文,“当然,是我的荣幸!”

说是助理,其实相当于跟着大佬学习了,让她怎能不欢喜。

两人用英文交谈了一会儿,老教授当场点中了她,其他领导们没有异议,他们两个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通,外人听的两眼懵,不知道在说啥,这说明人家小姑娘确实有那个料。

同时,那些人不免唏嘘,要搁早前,这些会说洋鬼子话的人非得都打成臭老九不可,但是现在没有这样的人才还真不行,有的外文资料,不翻译解释通了,工程师都看不懂的。

就这样,江秋月是临河村进来的四个知青中第一个被录用的,在老教授那里确认后,她被管人事的领导叫去仔细问了家庭情况、人际关系以及思想水平,最后给她办了一个学徒工的证明,算是暂时成了钢铁厂的一员。

这个学徒工,是记在老教授名下的,每月能拿到十八块工资和三十斤粮票,福利方面看跟着的师傅,师傅满意的话就跟着厂里走,师傅不满意证明学徒做的不好,是没有福利拿的。

这些是江秋月拿到学徒工证明和身份卡片时得到的信息,等到她的考察期过去,家庭成分和思想作风方面没问题的话,就能转为临时工了,到时候每月能拿二十四块钱,节假日还有福利拿。

虽然工资方面相比正式工少,更比不上彭敬业的,但是江秋月仍然心情很激动,相当于有了工作,还能跟着大佬实战学习,机会难得。

而且,有知青补贴在,工资只是锦上添花罢了,主要是有个开拓眼界和培养能力的机会。

江秋月在一切办妥后,被通知下周一可以来正式入厂,早上八九点上班,下午五六点上班,中午能在厂里食堂吃顿饭,凭粮票买。

有大佬师傅的关照,江秋月入职的流程办理的很顺利,完后她回到食堂外面,等着刘爱英他们三个出来。

刘爱英先出来的,神情有点沮丧,怏怏不乐的样子,看来面试结果不太乐观。

“你还好吧?”江秋月关心的问道。

刘爱英摇摇头,说问的东西回答不上来,一些表格统计之类的又不会做,那个提问她的领导当场摇了头,估计她没戏了。

江秋月只能先安慰安慰她,把自己过了的好心情按捺下来。

随后出来的人越来越多,陈忠华和林文清夹在其中,手上拿着一张条子,神情看上去很兴奋。

四个人聚到一块,江秋月得知他们两个都过了,以后要跟在工程师后面摆弄机械、学做图纸,是一项考验脑力和知识程度的活。

陈中华透露他以前上高中时就比较喜欢研究这方面,有关那些东西的书本还牢牢记在脑子里,即使是比较浅显的理论基础,也比其他人回答的有理有据些,所以被面试他的工程师看中留下了。

而林文清,那家伙恬不知耻地直接说人家就看中了他的能说会道,另外还有高中文凭和对钢铁上的一点知识,同样被他的师傅相中。

三人都进了,就剩下一个没进成,本来他们还顾忌着对方的情绪,没敢把通过的高兴劲儿表现的太明显,谁知刘爱英察觉后摆摆手释然道,“我没那本事,就不揽那瓷器活儿了,回队里养猪照样能不下地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