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不是宋封禹忙着组建新军,对这件事情没有丝毫的疑虑,直接交给了顾清仪去做。
顾清仪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一想也没什么可疑之处,如此一来她就能名正言顺出入庄子。
俩夫妻忙的脚不沾地,顾清仪这次又带走了钟湛,不过这回又加上了元朔。
皇帝那边把元狄、郑桓还有贺润笙都征用了,组建新军需要做的事情那很多,尤其是新军还牵涉到新式武器,不少世家都想着往里塞人。
此时此刻,顾清仪在庄子里的粮仓里悄悄的搞小动作,小玉树最近吃得饱,眼瞅着叶子翠绿似是能滴下油来。
小玉树精神矍铄,顾清仪也精神大振,便是连日奔波,都没有感觉到很疲惫。
元朔与钟湛之前就将惠康周遭的地域走了一遍,现在让他们来管理粮种分配事宜真是再合适不过。
这次军演席长年的连珠炮没赶上趟儿,造出来了但是发射有故障,所以他现在正在埋头琢磨怎么修改,这次元朔一来,席长年得了空就抓着他一起。
钟湛:……
所以最终还是他一人扛起了所有!
赶在春种之前,顾清仪将粮种尽量优化,然后又组织人把粮种挑选一遍,等到粮种分配完毕她这才松口气。
春种时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另一件大事也提上了日程。
选妃。
顾清仪嫁给宋封禹也快一年了,但是肚子还没有动静,这让不少人心里就有了盘算。
就算是陛下再宠爱皇后但是子嗣更重要,选妃肯定是势在必行,尤其是经历了军演打击的世家们,现在武力与陛下无法抗衡,只能从联姻想办法,那么送女儿进宫自然是一条最便捷的路。
顾清仪擦刚缓口气儿,人还没休整过来,就得知众人上书陛下选妃的事情,该来的总是要来,她说实话真的不惊讶。
就是,她觉得,这些人怕是要白折腾了。
第258章 258被嫌弃的顾清仪
顾清仪虽然不能肯定宋封禹能不能一辈子不选妃,但是她很肯定这几年他都不会有这样的心思。
一心扑在事业上的皇帝,连跟她这个皇后相处的时间都十分的宝贵,还能抽出时间去看别的美人?
那是不可能的。
从感情上讲,俩人现在蜜里调油,第三个人不可能挤进来。
从现实上讲,顾清仪现在跟宋封禹的事业捆绑在一起,尤其是热武器这一块,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算是宋封禹不喜她这个皇后,都会想尽办法哄着骗着供着,何况俩人之间还是有感情的。
顾清仪对现状很满意,感情交融再加上事业捆绑,至少现在他们这艘婚姻的大船相当的稳固。
万一要是发生点漏水的事情,那至少也得宋封禹在朝堂上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之后,保守估计的话最少也得三五年以后再说。
顾清仪一点也不担心,但是战夏几个却是忧心不已,瞧着皇后娘娘却还能悠闲的哼着小调,真是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娘娘,您就一点也不担心吗?”眠春没忍住问了一句。
顾清仪将手头上的书卷放下,抬头看这几个战战兢兢的丫头,恍然大悟说道:“也对,你们几个都要到婚配的年纪了,我也得给你们相看人家。”
几个丫头:……
“娘娘,奴婢不是这个意思。再说奴婢才不着急嫁人,还得多服侍娘娘几年。”知秋红着脸说道。
顾清仪顿时就乐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平日里我多教你们看书识字做事,不就是为了你们以后做打算吗?”
几个丫头闻言也都笑了,是了娘娘一直在教导她们,没见过哪家的奴婢像她们这么有福气,从小能跟着娘娘一起读书识字的。
顾清仪浅浅一笑,又看着她们几个说道:“这世上靠谁都不如靠己,我教你们这些就是盼着将来你们自己能有立足的本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个道理懂的吧,将来就算是你们出了这道宫门也得记住,只有自己强才是真的本事。”
几个丫头心头一凛,娘娘这话像是回答又像是没有回答,但是仔细一想心头越发明朗。
顾清仪瞧着几个丫头若有所悟的神色,浅浅一笑没有再说什么。
后世倒是保障了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法律条文字字分明,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有了钱就容易变心的男人比比皆是,法律保障了什么?只能保障能让女子体面离婚,若是遇上个有良心的家财分你一半,若是没良心的不仅不分你钱还让你欠一屁股债。
女子在婚姻中付出的青春年华,为了家庭孩子舍弃的事业全都成为一场笑话。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女子都要保障自己的前程,因为只有才学与事业才是对你不离不弃的。
放在这古代就不要说了,三妻四妾那是合法的,你想要一夫一妻,莫不是脑子被门夹了,哪家的世家子敢娶你这样的女子。
顾清仪想的很清楚,一来她自己有足够的立足根基,当初壮大发展顾家就是要成为自己强大的后盾,二来她与宋封禹也算是感情和睦,彼此对这婚事都很有诚意,那就试着往前走。
若是俩人真的能一辈子白头到老走到最后,自然是皆大欢喜。
若是走到半路自己年纪渐长红颜老去时宋封禹有了二心,那时她也不怕。
娘家强盛,自己若是再有子嗣傍身,到时候她坐稳皇后位置,教养好自己的孩子,维持好夫妻表面情分,其他的就跟宋封禹交割清楚。
其实也挺好的。
顾清仪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很满意,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她现在才能安稳如山。
只是几个丫头自然不知道她的打算,当然为自己的主子着急。
春耕很快就要到来,在这之前要鞭牛,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鞭牛在古代是个很受重视的节日,若是这一日一切顺利,预兆着今年大丰收,鼓励人心的举措。
先帝在的时候只让下头官员出面,新乐王时更不用说,他年纪小不懂这些,也不会去做,而且在位时间短。
到了宋封禹这里,去年的时候他初登基事情又忙又乱,要稳固朝纲,理顺朝务,这些事情自然是顾不上。
但是到了今年有了顾清仪的提醒,再加上他们夫妻要试种鹘州运来的粮种,因此这件事情还真的是要重视一些。
鞭春牛一事传达下去,朝堂上并无人反对,因为本来鞭春牛也是各郡县一件重要的事情,当地官员要亲自主持仪式,属官办岁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