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305)

老三?

萧致文惊讶道:“你小叔也来X省了?什么时候的事?”

“呃……”方周珍犹豫着不知当不当说。

这时,王小虎跑上来喊盈芳:“嫂子,团长办公室有您的长途电话,说是您老家那边有很急的事找您,过一刻钟再打来。团长派警卫员来通知您,这会儿还在楼下等着。您去的话,坐警卫员的自行车去吧,省得走路。”

盈芳一听,摘掉围裙,劳烦方周珍帮忙招呼贺医生几个,她跟着警卫员去部队接电话。

方周珍心下一动,不会是小叔他们真的找到了当年收养堂妹的那户人家,这会儿打来核实了吧?

忙说:“不如我陪你去吧,爸不是开车来了吗?司机吃完饭了,让他开车送我们去。车子比自行车快多了,关键是稳。你怀着身子,尽量少颠簸的好。”

“我和老贺也吃得差不多了,正好想去部队看看,干脆一起吧。”萧致文闻言,带头站起来,吩咐警卫员去通知候在岗亭的司机,“让小刘先把车子发动起来。”

“是!”警卫员跟着王小虎先下去了。

其他人也紧跟着下楼,浩浩荡荡地出发去部队。

……

再说一路找到宁和县城的萧延武夫妇。

听姚木说,他当年就是在这个火车站下车,然后就近找了个山头丢下了他们的宝贝女儿。可宁和县除了横贯县城的雁栖江,四面的农村可以说都是背靠大山的。

何况又隔了这么多年。尽管此行前来带足了人手,可面对一重接一重的大山和山下的村庄,一时间不知从何找起。

萧延武一行人绕着县城兜了一圈,一路问了不少人,都没问到想要的消息,牙关一咬,决定挨个山区、村落,地毯式地寻找。

雁栖公社被他们排在最后——因为隔了条江。

据姚木回忆,当年下火车后,背着他们闺女跑了一段路然后随便找了个山头放下就走了。

因此没把需要搭轮渡过江的雁栖公社放在心上。没把它排除在外在他们看来已经很谨慎了。

哪里晓得雁栖江在十五年前还不是这番光景——离火车站不远、靠近临县的那一段江面非常狭窄,两岸突出的天然大石横亘在江上,不知哪个年代修了座石拱桥,供两岸百姓兜近路往来。可惜这桥在战争年代没少受烽火波及,渐渐承受不住重量颓败了。

桥塌以后,政府干脆把这两块天然大石炸平了,这才有了如今宽广又平坦的雁栖江。

可惜这个事情过去有点年份了,本地人都很少再提起,外来旅客就更加不知道了。

因此,萧延武首先敲定铺开找的几个村落,都是火车站以南的。到达第一天无功而返,第二天依然空手而归。

当天傍晚回到县城旅馆,在隔壁的国营饭店点了几道家常菜,心情压抑地正要开吃,忽听县革委的大广播滋滋滋地发出一阵电流声,随即传来播音员带着地方口音的普通话:

“下面播报一则寻人启事!下面播报一则寻人启事!来自京都的两位旅客请注意!您的海城亲友正在找您,您要找的人已有线索,请您务必赶到县革委大厅。再播报一遍——来自京都的两位旅客请注意!您的海城亲友正在找您,您要找的人已有线索,请您……”

“这寻人启事咋恁么怪!”饭店里吃饭的外地旅客插嘴说道,“要找人怎么也不说一下人叫什么、穿什么。没头没脑两句话,听得懂才怪!”

可当事人就是听懂了!

萧延武夫妇哪里还顾得上吃饭,撂了筷子,急匆匆地直奔县革委大厅。

萧鼎华派来的杨秘书就在大厅等他们。

见到夫妇俩大汗淋漓地跑进来,忙上前敬礼。

“不用多礼。”萧延武摆摆手,“鼎华那边有线索了?所以派你来找我们?”

“是的三爷。”杨秘书一五一十转述了萧鼎华让他转达的消息,末了道,“主任就是这么说的,还说三爷您听了心里必定有章程。别的没再交代,只让我尽快赶到县革委和您汇合,听您指示办事。”

萧延武夫妇面面相觑。

神马!发现闺女金锁的那个小姑娘,老家就是宁和县的。而且她手里的金锁,并非捡的,而是从她堂姐身上扯下来的。

萧鼎华没说舒彩云的堂姐,就是前阵子给他们通风报信的热心肠小伙子的媳妇儿。一来怕他们知道后先入为主,二来也怕另有变故。反正都来宁和县了,查个水落石出了再认亲也不迟。

饶是如此,俩口子也很激动。有线索就是好事!

“太好了老萧!”姜心柔激动地眼眶湿润,“咱们马上去鼎华说的雁栖公社找知情人问个清楚吧!”

“夫人,雁栖公社离县城隔了一条江。这个点,渡轮码头早就下班了。要去只能等明天头班船。”杨秘书说道。

姜心柔一脸失落。

可临时也调不到船。再者天黑了,就算调拨到船只,将他们送到江对岸,也得找落脚处啊。

萧延武轻叹一声,拍拍妻子的肩,宽慰道:“有线索就好办,明天去找也一样,不急于这一时。”

可这个晚上,不仅妻子,萧延武自己也彻夜未眠。

宝贝闺女和自己一江之隔,恨不得连夜游过江去认亲。

第二天一大早,俩口子囫囵扒了早饭,动身去雁栖公社。

杨秘书陪他们前往。其余的人,暂留在县城等消息。

那么多人浩浩荡荡地跟着去干啥?又不是打群架。

时值农忙期间,家家户户都起得很早。早饭都是让家中七八岁的孩子,送去地里吃的。

因此,萧延武三人下了码头、一路走来,下地的村民都瞧见了,纷纷猜测是哪个大人物下乡视察来了。

萧三爷虽然不务正业很多年,但气魄犹在。

姜心柔脸色难掩疲惫,但衣装得体。

杨秘书走在萧延武的后侧方,俨然一称职的手下。

这么三个人走在乡间小道上,能不让人侧目么。

很快,书记和社长联袂迎上来。

萧延武直截了当说明来意:“我是来找我失散多年的女儿的。听说你们公社一户姓舒的人家,十六年前收养了一名三岁的女娃,能否带我去看看?”

书记和社长一时懵逼。

还是书记反应快,问对方:“你们有啥证据证明那娃儿是你们闺女?”

“就凭这个。”

萧延武从容地拿出萧家历代子孙皆有的身份牌——纯金打造的平安锁。

“我闺女走失时,身上也有这样一枚金锁,只不过上头的字是‘怡’”

“哎呀!这金锁和当年舒老太从盈芳丫头身上摘下来的一模一样啊!”

“我也看到过,当时还是我和建军媳妇一起给盈芳丫头换衣服的,脖子上挂着的金锁当时就被舒老太撸走了。敢情是盈芳丫头家里的信物啊。“

“亲生父母都找来了,想来错不了!”

“看他们像是城里人,条件应该不错。盈芳丫头苦尽甘来了!”

“盈芳丫头早就苦尽甘来了,都跟着刚子随军了,听说军人津贴是工人工资的两三倍,小日子好得很咧。”

“话说回来,舒老太昧下的金锁,不是说被她家彩云偷走了吗?当时还哭天抢地了一通……”

“哟!可不是!建强家那丫头卷走了老太婆不少东西,金锁也在里面,这下好事多磨了……”

越说越不像话!

书记无奈地撵散她们:“去去去!不关你们的事,都干自己的活去!”

“我看她们好像都知道当年的事,不如坐一起聊聊吧。不会耽误你们太多时间,农活我回头找人来帮你们。”萧延武制止了书记撵人,把方才说话的几名妇人邀到公社,细细问起当年的事。

杨秘书听从他的吩咐,拿出纸笔,说:“来来来,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把知道的都说出来,说得越详细越好。回头要说证实了大家说的都是实情,我们会送你们一些需要的票以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