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462)

“既然他立了功,咱也不能太小气,赶明看看有没有顺风车,给他捎一坛好酒去。”

“说到车,军部是不是该拨一辆给群英寨?”萧三爷憋了又憋,到底没忍住替女婿争取福利,“五十人的基地也是基地,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更何况后期还会慢慢壮大。新车不指望,开过两三年的解放牌总可以拨一辆下来吧?”

“拨下来了停哪里?”老爷子皱眉道,“大桥没架起来,渡个江都那么麻烦,车又不是人,那么大的家伙呢!”

“老头子你又健忘了!县里不是还有座划给你的宅子吗?那么空敞的院子,别说一辆解放牌,两辆、三辆都停得下。”

萧三爷懒洋洋地剥着花生,神色却是前所未有的认真。

“说真的,夏老还能在那个位子蹲几年?退下来后到底还有没有话语权,老头子你做为过来人会不清楚?既然有心想把群英寨搞好,建成一支全华夏所向披靡的特殊精锐部队,那就照着普通部队的标准来嘛。别这省那省的,搞得跟后娘养的一样。”

“咳咳咳……”老爷子呛了酒,咳得老脸通红,“瞎说啥呢!”说的好像元首是后娘似的。

萧三爷老神在在地呷了口酒:“话糙理不糙,爱听不听随你。”

“行了,这事儿回头再说,先吃饭。”老爷子嘴上犟,心里头到底记了这个事。

盈芳还在哺乳期,吃不得辣和咸,咸肉排骨炖海带和藕片的汤,也是热开水抽淡以后喝的。

其他人就没这么讲究了,天热喝点咸肉炖的汤,还能补充点出汗流失的盐分。

喂奶期要是随自己的口腹之欲想吃啥吃啥、想喝啥喝啥,倒霉的就是孩子了。

经常有喝母乳的娃一天到晚拉稀的,抱去医院却又查不出毛病,只能归因于孩子体弱。其实错怪孩子了,照她看来很可能是当娘的没管牢自己的嘴。

瞧她为了三个宝贝蛋,嘴巴管得多牢啊:辣的绝对不沾;韭菜一类味道冲的不吃;烤肉也极少碰;鱼多是清炖少盐;鸡汤类的表层有油花、一定要撇干净;腌菜也不吃,咸肉火腿炖萝卜、海带汤,得热开水抽淡才行。

第580章 娘亲你误会了!

嘴巴管牢,好处也显而易见——坐月子至今,她家三个宝贝蛋,从没因为母乳问题而拉过稀。

家有同龄娃儿的妇人,隔三差五跑来取经,问盈芳怎么带娃的,为啥她们的娃,不是半夜啼哭不止、就是拉稀呕奶。

盈芳就告诉她们饮食要清淡,营养不等于大鱼大肉,更不等于一味补油水。

当然了,卫生也很要紧。譬如喂娃吃蛋羹,不能因为烫,就先送到自己口里试试温度再度到娃嘴里;再譬如喂苹果,她都是用堂嫂从海城百货大楼抢购到的不锈钢小汤勺,刮下苹果泥来喂娃,而不像别的妇人,直接啃一口嚼烂了度到娃嘴里……这些不卫生的行为,都需要杜绝。

妇人们听得一愣一愣的。从没想过,养个孩子还有这么多讲究。

有些听完若有所思并记在了心上,回家后尽量照着盈芳讲的操作。部分达不到条件——例如家里没有盈芳说的头比较尖的不锈钢汤勺,粗粗的搪瓷调羹根本挖不了苹果泥,就退而求其次——用竹子削个勺子大小的薄板,开水烫过后,把苹果泥刮到碗里,再用筷头挑给娃吃。

但也有些妇人对此不以为然,觉得乡下地方,能把娃拉扯大就不错了,谁会这么精细地照顾娃。家里活还干不干了?地里工分还挣不挣了?

因此表面上嘻嘻哈哈,私底下却在嘀咕盈芳矫情。明明也是村妇出生,干啥子搞城里人那一套嘛。

燕子听说后义愤填膺:“姑你以后别招待她们了。一群喂不熟的白眼狼!嘴上说什么请教,实际上还不是抱着娃来你家蹭吃蹭喝的。以后她们要是再上门,你把吃的全都收起来,一粒花生米都不给她们嚼!你要不凶一点,真当你好欺负!”

盈芳顺着她意点头:“好!咱不理她们,咱关起门过自己的小日子。那些养娃的经验谈我记下来留着给我们燕子以后用。”

“姑!”燕子姑娘一跺脚,娇羞地跑了。

打那之后,抱着娃窜门的妇人渐渐少了。当然,也可能是农忙关系,家里劳动力少的即使背着娃也要下地。就算不下地的,得包揽全部家务活,毕竟家里的劳动力都下地去了,丢下一摊活计总要人干吧,这么一来哪还有闲工夫窜门。农忙还抱着娃到处溜达的叫懒妇,会被人瞧不起的。

盈芳乐得耳根清静。

说真的,她宁愿啃一本晦涩难懂的医书,也不喜欢和表里不一的人打交道,忒累心。

吃过午饭,小俩口被姜心柔撵到房里午休,适逢三胞胎醒了,喂饱后被老爷子他们带去了隔壁院子。

屋里又只剩他们俩了。

上次还能说是凑巧,这次呢?

若说大伙儿绝对不是故意给他俩腾空间,她都不信。

“这次休息几天?”盈芳叠着宝宝们的衣服问道。

向刚在屋后冲了个凉,换上家里穿的便服,擦着头发说:“谈不上休息。你忘啦?明儿来拉电线,咱们得去帮忙。看明天忙完再说。来得及后天一早归队,来不及就多待一两天。”

“是哦,这阵子农忙,本来就缺劳动力,那要辛苦你们了。那三餐总在家里吃吧?你有什么特别想吃的?我给你做。还有你那些队友,要不要留他们在家吃顿饭?”

“我吃啥都可以。”向刚靠近她,帮她一起叠衣服,“至于他们,我让他们自带干粮,咱家备点凉茶就好。这么多张嘴,你们哪里顾得过来。”

“那要不煮绿豆汤吧。”盈芳想了想提议,“我今儿去娘家仓房收拾了一下,发现地窖里前年的绿豆都还有不少呢。煮一锅绿豆汤,给大伙儿解解暑气,再去挖些藕回来,切成丁和酸笋、酸豆角拌个凉菜,让他们夹馒头、窝窝头吃。天这么热,还是这种小菜开胃。”

说到地窖,盈芳想起自家地窖里也还囤了些以备不时之需的储备粮,但具体有多少她想不起来了。

趁家里没别人,干脆拉着向刚把那块活动的地窖盖掀起来,握着手电筒下到地窖,好好盘了盘自家的“粮库”。

“这袋我瞅瞅是啥?哦,前年的早稻谷,那阵子我小米煮粥吃得多,早稻米饭反而没怎么吃……”

“这袋是啥?哦,小米!小米那会儿确实囤了很多……”

“这袋又是啥?呀!香菇木耳还有这么多?我咋记得都带去省城了?难不成漏了一袋?这下还能吃吗?看着还行,闻起来也不酸,要不拿点出去泡发了看看,没变质的话,这么大一袋,够大伙儿分的了。”

“……”

盈芳挨个麻袋地查看,红豆、绿豆、芝麻、笋干也囤了不少,最终得出一个结论:当时她可真像一只忙碌的小仓鼠啊,见啥囤啥。这不连晒干了的梅菜笋干,都囤了毛三十斤。

“梅菜笋干还能吃。”盈芳闻了闻味儿,没发霉。

梅菜和菌菇不一样,它是越陈越香,陈到乌黑墨亮,闻起来一股干菜独特的醇香,蒸熟了吃起来又软又糯。

为了这一口美味,很多人家特地把当年新晒的梅菜封入坛子,放上三五年再拿出来吃。

陈梅菜煮水当茶喝,还能防中暑呢。

“回头你带二十斤上山,让李嫂子做梅菜扣肉给你们下饭,午休时拿来煮水喝,天热了带点咸味的汤汤水水能解暑。”

肉食山里并不缺,随便下个套就能猎到山鸡等野味。用笋干梅菜蒸着吃,不过是换种口味。

“这么多全部拿上去?”向刚觉得不妥。

盈芳想想确实不妥。

家里有多少囤货,她不清楚,身为主厨的福嫂还能不清楚?天天都是她在量米、量面,突然间多出这么多额外的东西,且仔细看总能辨出是陈年货的,到时该怎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