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483)

“吃不完就慢慢吃,再说不还有亲戚朋友嘛。”这家分半斤、那家送几两,也剩不下多少了。

“那倒是。上回女婿她二婶喝了碗紫菜虾皮汤,就说代销点要有得卖,她一准买。我明儿送些给她。苔菜的话,听福嫂说,和油炸花生米拌拌吃很香,赶明要不试试?”

“嗯,你和乖囡看着办吧。”萧三爷说着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催着媳妇儿早点睡:“天热我明儿早点上山,今儿早点睡吧。”

“成。”姜心柔飞快地叠好明天穿的衣裳,拿大蒲扇掸了掸,放下蚊帐。

没几分钟——

“哎呀重死了!不是说早点睡吗?怎么还……”

“这不就在睡了吗?”

萧三爷低沉的笑隐没在床板的吱嘎声中。

“……”

第二天一早,萧三爷单枪匹马上山了。

可惜,只撞上过一次成群结队的野牛,之后那片林子又恢复了往昔的宁谧,运气好也只是在返程途中逮些山鸡、野兔。

不过,倒是在向二叔告诉他的隐蔽水潭里网到了一兜杂鱼,不大,顶多就三根手指宽,拿来煎的话,得五六条才够装一盘。

但至少也是一道菜。

回到家,鱼放入水缸,一窝野兔、三只野鸡,塞进竹筐里,背去县城。

轧棉厂的厂长是他那个小迷弟的大舅子。

喝完向九和燕子的结婚喜酒,他被迷弟邀去县城喝了一串酒,认识了几个朋友。

当时小迷弟说什么“但凡有用得着的地方只管找咱们”,他还嗤之以鼻地想:老子谁啊!京城萧三爷!怎么可能会有这么一天?!

不料这一天这么快就到来了。老脸略疼。

萧三爷扛着野味去了县里,姜心柔领着闺女在家分起“果果”——

“蛏子干、瑶柱、海带、苔菜、紫菜、虾皮……这次寄来的干货,除了蛏子干和瑶柱加起来不到半斤,是点名送咱们尝鲜的,其余是粮票换的,分量不少,一半回头送山上去,给小向他们加餐,剩下的再一分为三,一份咱们自己留着慢慢吃,一份你师傅、师兄还有燕子三家分,再还有一份给你二婶、书记、社长几家,你看还有没有漏下的?”

盈芳觉得挺合理,就按着她娘说的分装到篮子、背篓里。

“对了妈,双英嫂子在信里说,虾皮冲汤吃不完的话,晒干透了磨成粉当调味料能提鲜。”

“咦?这是个好主意!”姜心柔来了兴致,捧出一大把虾皮,铺匀在米筛上,搁太阳底下暴晒。

半天晒下来比原先又干了不少,拿小石臼碾成粉末,中午炒菜时,撒了点当调料,纯素的炒葫芦,竟然吃出了海鲜味。

姜心柔和福嫂四眼亮晶晶,赶紧让盈芳记下来:“下回兑海产品的时候,记得虾皮多兑点。”

“好。”盈芳笑着应下了。

顺便也教了师傅师娘以及邓婶子、向二婶他们。

邓婶子惦记嫁到隔壁公社的大闺女和胖外孙,可眼下农忙,白天哪有空去看他们哪。就算挤出了时间,隔壁公社也在热火朝天地抢收,亲家哪有工夫招待她。

于是收工后顾不上做饭,将盈芳送来的海产品,包括磨做调料的虾皮粉,装在包袱里打了个节,先跑了趟闺女家。

闲话一句都没唠,只说是托人从海边捎来的吃食,大热天汗出得多容易脱水,拿这个煮汤下饭,既开胃又消暑。说完就匆匆回来了,家里还等着她做饭呢。

方家人看着匆匆来又匆匆走的亲家母,再看看桌上摊开的包袱,半晌:“这真是吃的?看着咋那么怪。”

邓婶子的闺女向春桃素来听信她娘的话:“我娘这么说,那一定不会错。而且听上去做法挺简单,水煮开冲汤就可以了,要不晚上试试?娘不是嫌稀粥容易饿,这两天煮的都是红薯杂粮饭吗?正好,这个当配汤。”

春桃手脚麻利地掰了块紫菜,又抓了把虾皮,放到大碗里,照她娘说的,稍撒了几粒盐,待锅里的水煮开,拿葫芦瓢舀了一勺冲到大碗里。

紫菜干遇水膨胀,虾皮也渐渐饱满,几秒钟时间,一碗咸口清爽的汤就冲好了。

一家人围坐一桌,一人拿调羹舀了一勺送到嘴里呷了一口,登时眼睛都亮了。

“好喝!”

“比干菜汤好喝多了!”

“真鲜!”

“那当然!没见这都是虾嘛!尽管小了点……”

春桃笑眉弯弯。她娘就是厉害!这么鲜美的海菜都搞得到!

那厢,向荣新对气喘吁吁赶回家做饭的媳妇说:“给大丫头送去了?教她怎么做了么?不会做的话,给了也是浪费。”

“说了。大丫头悟性好,一点就通。不过回来路上我在想,要是亲家尝了觉得好,回头托咱们再捎点咋办?”

“凉拌!”向荣新凉凉地道,“早上出门碰到盈芳她爹,他说下一次托人捎海货,起码得等秋分后。”

“唉!那也只好等了。回头我摘几个西瓜送刚子家去,顺便问问海货的价钱。一次是送,第二次总不能再吃白食。”

盈芳在家也正说海货的事。

“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紫菜、虾皮汤,刚子哥他们应该也不会例外。早知多换点了。”

姜心柔好笑道:“一顿两顿当然谁都觉得好喝了,可总不能连着一个月都喝虾皮紫菜汤吧?这不还有盐海带么,海带炖排骨,一样鲜得人舌头掉下来。是不是啊老金?”

老金趴在桌底下,懒洋洋地抬了抬眼皮。

第602章 名额

双抢结束,书记、社长带着两个生产大队的干部上县城交公粮,留下的人蹲在地头唠八卦。

“你们听说没?那个刘继红啊,差点被婆家赶出来。”

“真的假的?”

“你忘了我娘家就是沿江公社的,昨儿回了趟娘家,听我嫂子讲,徐建坤她娘和刘继红吵得可凶了,还能有假?!”

“刘继红那个脾气,干出这样的事也不稀奇。你们忘啦,那年落水被林家傻大柱救起,换个人即使不想嫁,总也该好声好气谢谢人家的救命之恩吧,她倒好,不仅不感恩戴德,还跟张菊香撕破脸……啧!那时候我就看清楚了,城里来的知青啊,个个心高气傲,瞧不起咱们乡下人。”

“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这不还有一个,不就嫁了大柱么。”

“还不是因为失了身、成了破鞋……”

“算了算了,说这些干啥,总之咱们该庆幸,当初冷静下来,没抢着让自家小子娶刘继红。要不然啊,家宅不宁的就是咱们了。”

“对对!”

邓婶子背着竹筐经过,没好气地说:“你们有那工夫,不如回家整自留地去!”

八卦得正欢的妇人们这才嘻嘻笑着收摊。

“邓大姐,你这是上哪儿去?你家自留地不在那个方向吗?”和邓婶子走一路的妇人瞅了眼竹筐,里头躺着两个大西瓜,忍不住问,“今年西瓜长得咋样?看上去不错。早知上半年日照这么好,我也种两株了,唉,被去年的雨吓坏了。”

邓婶子笑笑:“好不好的反正是自己吃。我家小鬼头就好这个。今年的还没开始吃,就嚷嚷着明年也要种了。拿他们没办法啊。”

妇人暗撇嘴。心说这附近的哪个不知道你家疼孙子,都把人宠上天了。

这么一打岔,妇人家到了,都还没问邓婶子这是往哪里去。

邓婶子其实是去盈芳家。

盈芳送了她一包干海货,想不出回什么礼。正好,地里的西瓜熟了,挑了两个大的送来。

“天热,给娃整点西瓜汁润润口,喂多了容易拉肚子,少喂几口没事的。”

“谢谢婶子。”盈芳知道这是书记俩口子的一份心意,也没推脱。

“谢啥!婶子还要谢你呢!多亏你送的紫菜、虾皮,大夏天的,家里几个小鬼头照样能扒一碗饭。”邓婶子笑着说,转而逗了逗席子上爬着玩的三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