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自从刘继红的事情闹开后……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上一批知青的事不知被谁捅了出来、落到新来知青的耳朵里,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城里娃,恍惚明白了雁栖公社上到书记、下至普通社员之所以对他们冷淡的原因。
在矮个儿小姑娘的带头下,态度比刚来时好了许多。
“可还是有几个到现在都没搞懂自己的立场,贫下中农再教育,哪是让他们来田间放风的。”每次一提到新来的这帮知青,向荣新就止不住叹气。
敲了敲烟斗起身道:“信送到了,我也该回了。明儿下午四点晒谷场分粮,分完粮烧篝火、学红歌,你们抱着孩子也来啊。”
“成,到时一定去。”盈芳送书记到院门口。
“我都熟得跟自家一样了,不用送不用送。”向荣新笑着摆摆手。
书记走后,盈芳回到堂屋。
姜心柔正好从里屋出来,眼眶有些红:“书记回去了?”
“嗯。”盈芳担忧地看了她娘一眼:“妈,谁来的信?”
“我堂兄,论起来,你该称一声大舅。”
“大舅来信说什么了?看你眼眶都红了。”
姜心柔闻言,拿擦汗的小方巾擦了擦眼角,泪里含笑说:
“倒也没什么,就是想起你姥姥、姥爷了。他们要是还在,知道你找着了,不知该多高兴。
好了,不说这些了,你大舅来信,是想托咱们照顾一下他小闺女,那孩子今年十五岁,也跟着大部队下乡了。本来你大舅家三个闺女,怎么都轮不到她。
可大的两个一个为逃避下乡掐着时间结婚了、一个不声不响找了份工作躲开了,只得让最小的闺女来。正好分到宁和县,你大舅还记得我在信里提过目前陪你住在宁和县,这不来信托咱们照顾几分。”
“那是应该的。”盈芳想了想说,“就是不知道具体分在哪个公社。宁和县下十几个公社呢。光咱们江北就有三个。要是分在江北就好了,以后往来多方便。”
“可不是么!明儿让你爸去县革委打听打听。”
娘俩个小声唠了几句。等三胞胎一醒,又恢复忙碌的带娃日常。
次日,萧三爷跑了趟县革委,回来时提了一斤雁栖江里的黄蚬。
“路过渔码头,碰到轧棉厂厂长在那儿挑江鲜,非要把这个塞给我。大庭广众的,推来推去不好看,我就给提回来了。大不了下次猎到野味再给他送点去。”
萧三爷到家把黄蚬倒进水盆里清洗,问盈芳怎么弄比较好吃。
盈芳也是听邓婶子几个说的,自己并没尝过。想着天热,酱爆红烧味儿重了点,便选了清蒸后撒葱花油泼。
福嫂着手准备起来。
姜心柔把丈夫拉到一边:“怎么样?问到了吗?春妹分在哪个公社?”
萧三爷擦着汗冲媳妇儿莞尔笑:“你猜?”
“谁有那闲工夫陪你猜!”姜心柔拧了他一把,“快说,分在江北还是南郊?”
“别拧了,再拧起乌青了,我说还不行么……春妹分在沿江公社。”
“啊?沿江?咋不是雁栖啊?反正都在江北了,是雁栖多好啊,照顾起来也方便。沿江的话,来回一趟少说也要个把钟头。”姜心柔说不出是庆幸还是失望。
“你知足吧!要是分在县南那些山旮旯,去一趟更麻烦。沿江的话,自行车一骑,半个小时就能打来回。”
“也对!忘了家里有自行车,出行还算方便。那行,今天晚饭早点吃,吃完你去一趟,给她捎点新鲜菜蔬。再看看那边缺啥,回头给她送去……还有啊,约个时间,请她来家里做客。”
“好好好。”萧三爷拿媳妇没辙,吃过饭,推出女婿那辆大三角,长腿一跨,咔噔咔噔去了沿江公社。
沿江公社的知青站比雁栖公社的要大一些,是以前的地主家,有点像京城四合院,中间一个大院子,四面都是房间。因此足够知青们分配了。
院子中央砌了道矮墙,墙头摆了几盆天葱。左边是女知青们的宿舍,右边是男知青们的宿舍。
不过地方有点偏,萧三爷推着自行车,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
“北戴河来的姜春妹是住这儿吗?我是她堂姑父,来给她送点东西。”
“你找姜春妹啊,等等,我帮你去叫。”编着两条辫子的姑娘,转身跑进去,不会儿,陪着一名身材高挑、下巴削尖的姑娘出来了。
萧三爷对媳妇娘家的亲戚印象不深,除了刚结婚那几年去过,闺女失踪后,就再没正常地走亲戚了,因此并不认识堂舅子的闺女,见人出来,把手里的篮子递给她:
“春妹啊,这是你姑姑给你准备的,天热蔬菜不耐放,就没多带。下回去家里做客,再挑些你喜欢吃的带来。这边住着还习惯不?”
第604章 女大十八变?
“习、习惯。”
小姑娘咬着嘴唇怯怯地应了一句。
长长的刘海遮住了她的眼睛,头一低,连五官都看不清。
萧三爷以为她怕生,心想这怎么成,下乡知青离乡背井的,要是胆子再这么小,搞不好被欺负得渣滓都不剩。
可这些话当着外人的面不好说,想着媳妇儿不是还让他约个时间,请堂外甥女去家里做客么?到时再开导她好了。
于是,耐着性子问她:“哪天休息?我来接你。你姑惦记你,想让你上家里坐坐。认个门,以后方便来往。”
“嗯,后、后天。”小姑娘依旧怯生生。
萧三爷抽了一下嘴,跨上自行车:“那行,你进去吧,后天早上我来接你。”
说完,脚一蹬,车子平顺地驶了出去。
“春妹,你在这儿还有亲戚啊,真好!”陪她出来的小姑娘双手捧着脸颊感慨,“要是我也有亲戚在这儿该多好……可惜,来之前我问过爸妈了,黄河往南,咱家别说亲戚,稍微熟点的朋友都没有。”
屋里又跑出来两个小姑娘,围着姜春妹叽叽喳喳:
“春妹,你亲戚给你带了啥好吃的?”
“呀!这是腊肉吗?都这个月份了还有过年腌的腊肉?这家人好节省呀!”
“这是什么肉?瞧着不像是猪肉。”
“好像是兔腿肉,唔,好香啊!光这么闻着就肚子饿了!”
“你才吃过饭好么?”
“可咱们吃的都是什么呀,天天杂粮窝窝头配咸萝卜丁,吃得我快吐了,整整半个月没闻到肉腥味了好么……”
“我也是……”
“……”
“呵!”刘继红不知何时走出来,瞥了眼姜春妹手里的篮子,动手抢了过来。
“你干什么!”
“你土匪呀!”
刘继红啧啧两声:“哟!真看不出来,你竟然和舒盈芳有亲戚关系?那以后吃香的喝辣的不用愁了。雁栖公社谁不知道她家的男人都擅长打猎,一年到头有野味吃。你有这样一门亲戚,还愁什么口粮、肉食。哼!”
越说越恼火,丢下篮子,噔噔回了屋。
“春妹,你家亲戚真这么厉害啊?”
“那我们是不是……”
姜春妹没等她们说完,拎起地上的篮子,转身走了。
篮子里除了腊肉、熏兔腿,还有几根新鲜的时令瓜果,一看就是刚摘下来的,柄还是青嫩青嫩的。
怎么办?
她仰面躺在床上,思绪翻飞:姜春妹在这儿居然有亲戚,亲戚还找上门邀自己上家里做客,到底去还是不去呢?
方才那个自称是她堂姑父的男人,似乎并不认识姜春妹,但家里的堂姑姑呢?总不至于也认不出来吧?
一旦戳破自己不是姜春妹,那后果……
早知就不和姜春妹换了,可不换的话,就不能和许波一个屋檐下了……真烦!
盈芳正逗三胞胎玩,看到她爹回来,顺口问:“爸,大舅家的妹妹怎么样?来到这儿还适应吗?”
“看上去还不错,不过胆子真够小的,问句话都结结巴巴,一点不像你大舅。”萧三爷捧起茶壶,咕咚咕咚灌了半壶水,抹了把嘴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