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536)

一个手上捧着一笸箩桑葚果,说自家院子里砍了半截的桑树这几年又发芽生枝,去年开始还结起果子了,就是鸟雀贪吃,人想吃几口还得跟鸟雀抢。

另一个胳膊肘挎了篮鸡蛋,说家里没别的,就养的鸡特别争气,六只鸡娘平均每天五六个蛋,拿来给盈芳补身子。

盈芳真的扛不住了,不住朝她娘使眼色。

姜心柔笑呵呵地迎上来,左一口“嫂子”、右一口“大姐”,把几人请进堂屋,让福嫂端上刚下的荠菜香菇馅儿的鱼尾巴小馄饨,干脆来了场女人间的对话。

这期间,还有陆陆续续的社员上门探望她、生怕她因为这个事难过呢。

迎来送往地直到天擦黑,才终于得以关院门。

“乖乖!这么多东西?这些人到底咋想的?”看着一地的“慰问品”,老爷子都忍不住抽嘴角。

“还能咋想,除了二婶子那是真心关心乖囡。其他人,呵呵,还不是利益关系——她们孩子因为这个事能提前上大学,唯独咱家乖囡要延后,这不担心咱家继续闹,所以拎点东西过来探虚实呗。”姜心柔没好气地哼哼。

原先一点交情都没有的人,突然间拎着东西上门,其心里的小九九,谁看不透?也就不点破罢了。

好在家里拿得出手的糕点、水果也有不少,各家分了分,她可不想占人便宜。

至于送来的这些,二婶送的桂花酿被老爷子抱回屋去了,其他的……

盈芳瞅到三胞胎对桑葚果特感兴趣,还没洗就抓着吃了,一嘴的酱紫色。

不由想起山里似乎也有几棵人迹罕至的野桑树,树龄最老的当属美丽山谷里的那棵。

干脆提议:“娘,明天我怀疑还会有人来,干脆去山谷野炊咋样?年初答应带宝贝蛋们去看老金的,正好一块儿兑现了。”

“成啊,一会儿收拾收拾,多带些吃的,好好玩它几天!反正你爸、你大伯外出办事,起码要一个礼拜才回来。咱们干脆上山玩去!”

去年也是这时候,见群英寨的宿舍、训练场扩建地差不多了,萧三爷领着小李在狭窄的崖缝这头开辟了一片空场地,就地取材、连成排建了三间二十来方的木屋,充当护林房,好让自己人进出美丽山谷时有个歇脚或是赶不及回去可以宿夜的地方。

说去就去。

第二日一早,一家人带上事先准备的吃食、简单的炊具,迎着晨露进山去了。

第651章 集体收入添一笔

因是绕的前山,一路上没碰到上山耨野菜、捡柴禾的村民。

前山如今也大有改变。

通往群英寨的地道早已正式启用,并且地道内部也进行了整修,不像一开始时那么坑坑洼洼,相反还平整的很。小推车在里头跑都没事。很多物资进出群英寨,就是从地道走的。不过一般都选在晚上。

地道口被一圈密密麻麻的荆棘树围了起来,外头又修了一座横截面比较宽的岗亭,一天二十四小时有群英寨队员轮流看守。

岗亭附近有条山路,并非后山那种上下山的人多了踩出来的自然山路,而是宽度一致、并镶嵌着磨圆碎石块的平整石阶,一级一级通往山腰。

这么一来,大伙儿还道岗亭是用来给人指路并维持上下山秩序的,看卫兵扛着枪、表情严肃一言不发躲都来不及,谁会往荆棘丛后头瞧啊。

平整的石阶一路往上,途中经过泉水潭。

不过如今泉水潭里的鱼没那么容易捕捞了,许是抓的人多了,鱼的数量一天天减少,幸存的大都经历几度生死考验,狡猾得很。

不过由于潭水很清,石壁上又有源源不断的山泉汇入,农闲时喜欢上这里玩的年轻人、半大孩子还真不少。

渐渐的,不光雁栖公社,隔壁公社的人也知道近山坳这头的雁栖山有个很清幽漂亮的水潭。节假日要是有城里的亲戚来家里做客,问及附近有啥好玩的,实在想不出,就会带他们上这儿来。

还别说,瀑布、潭水、满坡烂漫的映山红,还真让那些平时鲜少接触乡野风景的城里人赞不绝口。过年过节天气好,领着一年到头见不了几次田地的城里娃上这儿溜一趟。

向荣新见来玩的人这么多,某次陪萧老爷子喝老酒,开玩笑说城里的公园还要收门票呢,这里不收门票还让他们采蘑菇、挖春笋,便宜他们了。

老爷子就提点了几句:“收费不现实,总不能派人成天在那盯着吧。地里的活还让不让人干了?但你可以派人在山脚支个摊,天热时卖卖凉茶、瓜果,天凉时卖卖煮鸡蛋、烤红薯、煎馒头什么的。价格么参照城里饭店来。来这里玩一般不会特地带吃的喝的,这么一来,集体收入不就又添一笔了么?”

向荣新听得眼睛锃亮,猛一拍大腿:好主意啊!那些公园门口不也有国营小卖部么。集体的地方搞个集体小卖部,不冲突啊!

不过既然是长久买卖,那山上的风景就更需要维护了。勒令村民不许随地大小便,尤其是各家的熊孩子,不准往水潭里撒尿。水潭是吸引游客的第一要素。

向荣新还拉着身强力壮的年轻汉子,吭哧吭哧把一块大青石竖在了水潭旁,并让石匠在大青石上刻了仨字:泉水潭。

他倒是想起个“仙人潭”的名字,顺便再编个仙人曾在这个潭里洗脚的典故。这噱头多好啊,肯定能吸引不少城里人来这儿玩。

无奈这几年铲除一切牛鬼蛇神的事例没一开始那么严了,但身为公社书记,他要是敢带头作案,那后果也是不敢想象的。只好实事求是地沿用了村里人随口叫叫的名字。

大青石一竖,这档次一下就提升了。

随后又在草坡边缘靠近山腰的地方种了一圈山里挖来的野梅树。结的果子酸涩难吃不去管它,二三月份开起花,一水的浅粉红,吸引得正月里上亲戚家做客的城里人老稀罕了。

完了还在山腰处那片半亩地开阔的平台上,修了座能躲雨的八角凉亭,凉亭背阴处种了几丛从竹林移栽来的紫竹,这不档次立马又往上提了一截。

凉亭往东竖了块木牌,上面写着“群英寨地界,闲人勿入”,表明这是禁区,不能随便闯的。

不过就算有不怕死的往里闯,最后也会被寨口那两米高、四米宽、绕着密密麻麻铁刺的铁栅栏大门以及门里边两条凶神恶煞的军犬逼退。

凉亭往北和后山相连。因此有了这条人工开凿的山路,既方便了群英寨成员绕开村寨自由进出,也方便了上下村民抄近道去码头。

公社支起来的杂货摊就开在码头和上山口的中间,木头搭建的一间四方小屋,这就是雁栖公社的集体小卖部了。等大桥开通,相信这里会更热闹。

节假日又碰上好天气,向荣新就派社员过来开张。

为了争这个名额,个别几个妇人吵得可凶了,差点还为此打起来。

也不怪她们斤斤计较,看摊的活和代销点上班差不多,不累,还能挣六七个工分。家里有老人、老人耳不聋眼不瞎又走得动的路,谁不希望来看摊子。同样挣六个工分,看摊轻松多了。

向荣新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才让上岁数的老人来接这个活。可两个大队加起来,符合条件的老人也不少啊,这不就争起来了。

最后是抓阄决定——愿意来看摊的老人参与抓阄,根据抓到的序号排队看摊。按月轮,这样谁也不吃亏。就算今年运气不好,轮到大冬天或是大夏天,但来年就可能轮到春秋天。

如此一来才消停。

小卖部里的货品挺简单,主要就卖一些代销点里有的现成吃食,另外再煮上一锅茶叶蛋、蒸上一笼米糕或馒头。

门口搁个大茶桶,两分钱一碗热茶。

不过对斜对面站岗的卫兵是免费的。即便卫兵极少会主动过来讨茶喝,但这样的做法,让向荣新受到了下乡考察的县级领导干部的表扬,开大会时不止一次称赞雁栖公社“拥军”、“爱军”的做法,还给拨了一小笔的奖励金。这让向荣新一度走路都带着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