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七零美好生活(91)

清苓抽了一下嘴,那许丹怕是更要找她麻烦了。才去卫生院几天,送她的白眼能望穿天花板了。

不过她也不是胆怯的人,师傅这么说,定然有师傅的考量。

学医是要痛花工夫和心思下去的。光学点皮毛可没啥用。

通过师傅的考校,清苓心满意足地睡了个好觉。

第二天一早,揣上要给向刚邮寄的包裹,以及筐底一包打算去粮站探探价的十斤装小米,搭首班渡轮去邮局。

渡轮驶到县城码头时,才七点光景,可邮局七点四十才开门,这会儿大门紧闭,收购站那边也要等七点半,清苓便背着竹筐,在县城主街上慢悠悠地瞎转。

“咻咻!”

转到一条逼仄的小弄堂时,一个两鬓花白的老大爷,弓着腰探着头和她打招呼。

“姑娘,你是不是乡下上来卖粮食的?”老大爷压着嗓门问。

清苓本想摇头,她是来邮包裹的,才不是来卖粮的。

转念想到筐底那十斤小米,试探性地问:“大爷您的意思是……”

“我们家成分不好,分到手的粮食不够一家子吃,姑娘要是来卖粮的,能不能卖点给我?钱的话,你看能不能拿这个抵?”

老大爷说着,小心翼翼地扫了眼四周,确定没人扒着墙头偷看,微微颤颤地从上衣内袋摸出一个手帕包着的小玩意儿。

清苓定睛一看,是一支成色上佳的龙凤呈祥碧玉簪。

“是我老伴儿的嫁妆,原本是一整套头面,可惜啊,藏着这些也饱不了肚,只好拆了换粮……”老大爷叹了一声,摇摇头,“不说这些了,姑娘,你要看得上,这枚簪子送你,你只要给我几斤粗粮就行。”

“大爷,您这东西值钱着咧,换几斤粗粮亏大发了。”清苓替大爷可惜。何况还是老人家的嫁妆,这么贱卖,着实令人不忍。

“大爷,您家住哪儿?我这有十斤小米,虽比不上白米、细面,但熬粥喝,味道也还过得去,我这就给您送家去。这簪子您收好,下回传给孙女、曾孙女儿。”

“那怎么使得!”老大爷一听急了,“除了这个,我家没别的可以拿来换粮的了。”

要不就只有住着的院子了,可院子卖了,一大家子住哪儿去?

清苓笑着安抚道:“大爷放心,我不收您东西,更不收您钱。”

好说歹说劝服老大爷带路。

原来他家就在这条小弄堂里面,没几步就到了。

清苓跨进院子,但没进屋,借着虚掩的院门遮掩,卸下竹筐,将筐底一袋小米拎了出来。

“给!”

趁大爷傻眼的当口,清苓重又背上竹筐,快步离开了大爷家。

少了十斤小米,肩头轻松不少,估摸着七点四十应该到了,清苓扶着竹筐的系绳,笑眉弯弯,步履轻快地直奔邮局。

“爹?您咋愣在门口啊?袋子里是刚换来的粮食?”老大爷的儿媳妇端着一盆脏衣服出来洗,看到公公傻愣愣地杵在院门口,不知在想啥,搁下洗衣盆,走过来问。

“哟!还是小米呢。这东西好,养胃,给您二老和孩子们熬粥正合适。”

老大爷这才回过神,探头望望院外,哪里还有清苓的影子,叹了口气道:“咱们这是遇到活菩萨了。”

回屋把事儿一说,一家子都说遇到了好心人。

“下回有缘再遇着那位姑娘,把簪子送了她吧。”翡翠头面的主人——这家的老太太感慨叹,“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还不及几斤粮食顶用。”

老大爷点点头:“也不知还能不能遇上。看她那模样,应该是乡下上来的。”

大爷口里的乡下姑娘,此刻正在邮局寄包裹。

包裹邮寄前要检查过,幸亏清苓没把袋口缝上,要不然还得拆。

检查完让清苓将袋口缝上,然后称重、付邮资。

除了小米占分量,其他的都不沉,加起来六斤出头。

邮局人员噼里啪啦一拨算盘,得出邮资:“四角八分。”

“哦。”清苓从小荷包里摸出一张五角,递进收费口。

邮局人员递出来一张面单,让她在上头填好收件人姓名地址、寄件人姓名地址,以及包裹内容。

清苓老老实实地在内容一栏写上:“衬衣、布鞋、小米、咸蛋、花生仁、黄豆仁。”

邮局人员收回去一看,噗嗤一声乐了:“倒是个老实人。”

找钱给清苓时,压着嗓门问了句:“家里有富余的鸡蛋吗?”

清苓愣了一下,同样小声道:“有是有,但不多,毕竟才两只鸡,攒攒需要时间。婶子您想要鸡蛋?”

她也是对方说了才想到,县城供销社的鸡蛋,只收不卖。收上来统一调拨到需求旺盛的城市。因此除了逢年过节,县城居民几乎买不到鸡蛋吃。

从这一点来看,城里的工人日子不见得比乡下农民好过啊。农民能养鸡,母鸡能生蛋,天天吃奢侈了点,而且还要攒着换钱,但真有啥事或实在馋得紧了,也是能吃上的。城里人这方面就不如乡下人如意了。

“可不,我那闺女快生了,想给她攒几个月子里吃。”

清苓沉吟了片刻问:“婶子,那如果是野鸡蛋您要不?”

“要啊!咋不要!只要是蛋,管它野不野的,都要!”对方激动地差点喊出来。

“那成,下次我给婶子捎几个野鸡蛋过来。咱们那临山,运气好能捡到不少。我寄的咸蛋就是野鸡蛋腌的。”清苓尽量小声说。那感觉整一个战争年代和地下工作者打暗号似的。

第121章 荷包瘪了,包裹到了

“呀!那绿壳咸蛋是野鸡蛋啊?我当是鸭蛋腌的呢。成!那我等你好消息。你想换什么?钱还是票?回去我先准备好。”

“票吧。”清苓想了想说。

尽管向刚给她寄来了一沓票,但她怀疑这些票是他问战友借的,回头不得还啊。

反倒是钱,他寄来了六十,说是平日里下发的津贴攒的,她手头也还剩一些。

过不多久,秋粮一打下来、猪羊鸡鸭卖给供销社,生产队就能分钱了。所以,大方向来说,还是更缺票。

便对邮局人员说:“婶子手里有啥稀缺票,帮我留一点。回头我试试能不能给婶子整只野鸡来。”

“那敢情好!”对方喜笑颜开,“咱们就这么说定了!下个礼拜这时候我等你。你要其他时候来也行,我一般除了礼拜三调休,其他日子都在这个位子。”

“下个礼拜恐怕不行,下下礼拜天吧。”鸡生蛋不要时间啊。全部是野鸡蛋,清苓觉得也不是很妥,让人以为野鸡蛋多容易得呢。

“那也行。”对方表示愿意等。

清苓和她敲定了时间,收好包裹回单,一身轻松地离开邮局。

竹筐此刻已经空了。

路过粮站,清苓进去灵了灵小米的价格。

粮站里没有小米卖,大米倒是有四个品种,一市斤的售价分别是一角、一角二分、一角五分、一角八分。

这是对外售价,收购价起码降一半。

对比了一番大米收购价,清苓忽然不想卖小米给粮站了。太低廉了!还不如囤着慢慢吃。偶尔背点出来,换点钱和票。

这么一思定,不在粮站逗留了,上供销社转了一圈。

挑了几个深藏青的线团。缝缝补补,还是这个颜色的线最经用。而且接下来要给她自己做棉袄了,石青色的咔叽布,和深藏青的线最匹配。

挑完线团,来到布匹柜台。

天凉下来,发现裤子不够穿了,不是吊裤腿就是太薄。

如今手头布票宽裕,牙一咬,给自己扯了几尺黑色灯芯绒,里衬是同色的细棉布。

扯完总有种吃独食的赶脚。

再一咬牙,给向刚也扯了一块足够做男人裤的灯芯绒料,颜色选的墨绿色,比军裤稍深一点,但应该会得他喜欢。

两块灯芯绒买下来,荷包迅速干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