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福妃(214)+番外

作者: 百里砂 阅读记录

写完了唐时玥却有点不舍得贴,没准儿将来很值钱呢!犹豫来,犹豫去,只把门口贴了他写的,其它的,抓了唐时嵘几个人重写了。

她觉得雁东这个人真的很不错,给人的感觉,就是那种见识广、境界高、格局大的人,他明白这个世界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都能够以平常心对待。

有时候她会觉得他有点儿像花满楼。

但花满楼是那种心灵澄澈,襟怀旷达的人。

而雁东,他外在的表现与花满楼类似,但内心却不一样。

举个例子,同样是“唐时玥”,花满楼可能会觉得“这个小娘子是有趣的”,他是旁观和欣赏的态度,

但雁东,他想的却是,这个小娘子为什么这么有趣,将来会不会继续有趣下去,这样的有趣可不可用。他是一个思考、研究和“御人”的态度。

她还真的挺欣赏他的。

可是大过年的,这俩人不打算回家了?

就算在现代,过年能回家的也一定会回家的吧?

其实雁东本来打算等衣服织好了,就带着赶回宫过年的,但被她的话一提醒,忽然就觉得吧……其实在这儿过个年也挺好的。

他们之前一直借住农家,而唐时玥这儿住的好,吃的好,干净整洁,相处又自在,不时还有个惊喜,比旁处强多了。

他决定就在这儿过年了。

…………

腊月二十八,都城长安,皇宫。

下了朝,明延帝召见了几个老臣,正在勤政殿议事,就见殿门前人影闪了闪。

虽然不曾看清,明延帝却若有察觉,等打发走了这一干老臣,便向外道:“是不是太子回来了?”

大太监顾九行急躬身上前:“回皇上,确是殿下差人送了东西回来。”

差人送了东西,那就是人没回来了。

明延帝顿时就有些恼火,冷哼了一声:“他这是不打算回来过年了?还跟朕赌上气了!”

顾九行急陪笑道:“殿下哪能跟皇上赌气,许是有个甚么缘故,殿下差来的人,在外头等着呢!”

明延帝又哼了一声,才道:“宣。”

外头太子影卫快步进来,躬身请了安,又把一封信和一个小包包送上。

明延帝先看了那小包包里头,是一副黑色的四宝半。因为四宝半在民间风行,他已经见过几次,见做工也只寻常,还有些歪斜,不由得皱了皱眉。

拆了信看时,太子在信中说了这些日子的见闻,又着重写了他现在在秦州,还半开玩笑的说了一些小福娘的故事,并且说这次过年,想要留在民间,体会一下民间年节的风俗。

信中言辞十分随意,字里行间,还颇有几分撒娇的味道。

并没说什么为国为民,也没扯什么体察民情的大旗,他就是觉得这一处很有意思,人也很有意思,而且好吃的太多了,所以想留下来过个年。

这样的口吻,这样的行事方式,与素来端方规矩的太子,大不相同,但更像一个“儿子”了。

而且最后还写了,这副四宝半,是他亲手织的,因为手笨,被那小娘子嘲笑了许久,但还是厚着脸皮送上了,请皇上自用,万万不要被人看到了。

明延帝有些好笑。

再拿起那手套看时,大小不一的针脚,已经满是意趣了。

再大的儿子也是孩子,他忍不住笑骂:“这小子,乐不思属了!居然要在外头过年!”

他把手套戴上,居然还略微有点不一样长,明延帝连连失笑:“你看看,这居然是那小子亲手织的,织成了这个样子,也难怪人家要笑他!”

顾九行急凑上前,看了看,笑道:“这是太子殿下的孝心,看着这般精巧,也不知殿下织了几日。”

“说是织了近十日!”明延帝笑道:“还送上来几套衣裳,说是天底下独一份的,都拿上来给朕瞧瞧!”

顾九行急叫小太监捧上,明延帝下了御座,细细看了,笑道:“倒也有趣!收起来,回头朕试试!”他转头问那影卫:“那甚么小福娘,你也见了?”

影卫急躬身道:“见了,年纪虽小,却十分聪慧,那村里的人,把她当神仙一般,盛小郎听了一耳朵她的故事,回来便同我们讲,就跟说书似的。”

“盛齐确实呱唣的很,也就是太子能受的住。”明延帝兴致颇好,一边回座,一边笑道:“都有些什么事?”

影卫便挑着好玩儿的说了几件。

第215章 梦寐以求孟二郎

其实福娘子什么的,皇家本来是忌讳的。

要知道皇上可是天子,天底下不管什么福气,都应该在皇家才对,要是一个村姑成了福娘子,那就算皇上嘴上不说,心里却肯定是不舒服的。

但太子却偏偏把这事儿当成笑话说了,叫她“小孩儿”、“小福娘”,那这就成了父子俩茶余饭后一乐了,这对她,反倒是一种保护。

就这样,唐时玥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已经在最高领.导.人那里挂了号。

而且影卫说话,当然是挑着跟太子殿下有关的说。

明延帝听着听着,又不由得皱眉:“太子都是借住农家的?”

影卫道:“是,殿下从未暴露过身份,也从不许我们出手。最早也曾住过客栈,但是殿下说道,住客栈有住客栈的好处,可以听听南来北往的消息,住农家有住农家的意义,可以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而且百姓锅里有几粒米,桌上有没有荤腥,也都是实实在在能看到的。”

明延帝点了点头,“也难为他了。”

他有些感慨:“这孩子,从来报喜不报忧,受了这样的罪,竟从来不说。”

顾九行急陪笑道:“这是怕皇上担心。”

“这样,朕难道就不担心了?”明延帝叹了口气,又问那影卫道:“可遇到过什么危险?”

影卫的表情有点古怪,顿了一顿才道:“危险倒是也有,也有些小麻烦……好些小娘子看到殿下,都是要脸红的。”

明延帝哭笑不得,影卫一脸憨厚的续道:“盛小郎说这叫正桃花,也有桃花劫。这位小福娘,也是因为这个才认识的。”

他把念殃的事情说了,听的明延帝哈哈大笑。

顾九行站在御座下,满面含笑的听着,像个菩萨,心里却在想……太子这是碰着高人了,长进了,也会争宠了。

其实太子性情温雅,做事周到,可是在皇家,有时候太周到了也是错,这不,冷落了两三年,然后就被皇上找了个由头发作了一通,打发下去‘体察民情’了。

也没说期限,这一幌都大半年了。

俗话说,远香近臭,太子本来就是皇上最得意的儿子,在身边的时候各种嫌弃,离的远了,怎么会不想,尤其过年这种特殊的时候,更是想的不行。

然后这个时候,太子又送上亲手织的四宝半,皇上的气,估计是一点儿也没了。等太子回宫,估计要恢复往日荣光了。

与此同时,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忽然多了很多戴着帽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