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福妃(233)+番外

作者: 百里砂 阅读记录

但你最好明白一件事,你是你,孟氏是孟氏!孟氏归根到底,是要卖绣品赚银子,不是给你炫技的!你不能为孟氏创造足够的价值,还百般阻挠孟氏赚钱,我不懂孟氏养你意义何在?”

她冷笑一声,“我是一个商人,我所要的,是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而我的良心在于,我让买到的人觉得自己并没有吃亏。我提出的线绣之法,恰恰符合了这样的要求,在毛衣之外,只需要一两个时辰,最多一两日的人工,却能将价值翻上数番,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孟氏有什么理由拒绝?嫌银子扎手么?”

她斜了孟以求一眼,“所以,明白了吗?你所说的‘劣’恰恰是我的‘优’!你两年才不过绣出‘万金’,之前还需要十几年的苦学,这些全都是‘成本’!而如今我两个月,甚至两天,就能得‘万万金’,新手就可以上手,这样的对比,还不够明显吗?”

孟以求微微怔住了。

他并不是不会做生意,但是,从未有人把这里头的道道,这么言简意赅的总结出来。

他一时竟如醍醐灌顶一般。

唐时玥续道:“至于你说的算不算绣艺……你凭什么说这句话?你是针神么?是不是绣艺你说了算?细致婉约是美,大气磅礴就不美了?湘绣形神兼备、苏绣精细素雅、粤绣浓郁鲜艳、蜀绣浑厚圆润,天下绣技万万千,各有风格各有其美,照你说,都不如你那副狗屁牡丹图?”

“再说了,真的不算绣艺又怎样?‘绣’字不过是个名儿。布匹没出现之前,人类仅能以树叶蔽体,毛衣没出现之前,大家还以为衣服就只有丝绸布匹,结果呢?时代永远在往前走,连已经出现的新东西,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知,只一昧的诋毁,你也配做衣裳,配称顶级绣娘?真是笑死人了!”

其实古代人通常讲究风骨。

匠人更重视手艺的传承,世人也习惯追捧高超的技艺,贵人更是喜欢“独一无二”。而孟氏,在一定意义上,也需要这种绣品来博“名”。

这其实与唐时玥的毛线绣并不冲突。

因为“名”什么的,还是必须要有“实”来撑着的,所以,赚钱的东西必不可少。

但她就是要怼她,狠狠的怼她,因为这位,真谈不上什么风骨。

这位完全就是在享受被追捧的过程,把自己的绣品当成金科玉律,疯狂贬底别人来烘托自己,犯到她手上,算她倒霉。

唐时玥骂完了,整个人就舒服了,喝了口茶,正想说好走不送,就听孟以求大声道:“来人!”

外头他两个小厮应声而入。

第234章 身世什么的

孟以求冷然道:“洪绣娘对唐当家不敬,我孟氏用不起这么高贵的绣娘,你们把她送回去,就说我的话,与她算清楚工钱,让她马上离开孟家绣庄!”

洪诗竹惊呆了。

她大怒道:“二少,你不能这么对我!我可是秦州第一针!!”

孟以求挑了挑眉:“就算你是大晏第一针,我不想留你也就不留了。”他一拂袖:“还不带下去!别让她吵着唐当家!”

两个小厮过来拖她。

洪诗竹又羞又气,挣开他们的手,悲愤的道:“你会后悔的!你赶走我,你一定会后悔的!”

孟以求不以为然:“哦!”

洪诗竹气急,剧喘了两声,昂起下巴,一脸高傲的走了出去,走到门口的时候,才缓缓回头,眼神从唐时玥脸上一扫而过,恨毒的咬牙。

今日之羞辱,来日我一定加倍奉还!唐时玥,你给我等着!

唐时玥微微挑眉。

她别的不服,就服孟二少这个决断,只要他想,他永远能在最适当的时机,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唐时玥放下茶碗,正色道:“二少不必如此。孟氏家大业大,我玥坊不过是个小小的编织坊,二少不必步步退让,不如还是好聚好散。”

孟以求微笑道:“阿玥你也不必介意,我所做的,自然是我认为值得做的。”

她微皱起了眉头。

孟以求随即道:“我明日再调几个绣娘过来,你与令徒先接触两日,挑出几个合用的留下,但凡不合适的,我都会直接送走。”

他双眼温柔又诚恳的看着她:“阿玥要生气要发脾气都成,只是咱们两家已经谈到如今,生意上不该再有变故才是。”

他浅浅一笑:“阿玥方才说了,我该向着我的目的去努力,有困难就解决困难……所以我的目的,就是与玥坊合作,之后再出什么事情,不需阿玥开口,我定会完满解决。”

他叹了口气:“所以,阿玥再信我这一回,可成?”

长成他这个仙人样儿,不管他是刻意,还是不刻意,表现出来的效果应该都差不多。

唐时玥敢打赌,此时在场的所有女人,都恨不得自己是那个被他如此对待的人。

她的手,下意识的在桌上轻叩,微微沉吟。

孟以求这个人,水平还是有的,他这个随时放电的本事,放到妇人娘子圈儿里,就是一个人形大杀器,无往不利。

关键她事先看好的就是孟家,又已经与他谈到这样,如果再强行反悔,只怕就成结仇了。

唐时玥点了点头:“行吧。”

她站起来:“你们先看着,你们两个,走!”

夏余晖和乔桑榆迅速跟上。

这是要关起门来训人了。

这小娘子的脾气,还真是吓人,也实在是够护食的。

孟以求负了手看着几人的背影,然后转回身,淡淡的扫过室中。所有绣娘噤若寒蝉。

孟以求道:“如今的情势,还有没有谁不清楚,不明白的?”

没人敢答,他便续道:“那就都给我好好想,想出好的来有赏,想不出来的,就给我滚!孟家向来不缺绣娘!”

孟家第二批绣娘很快也到了,乔桑榆得了嘱咐,毫不客气的挑了挑,最后留下了十个。

而这十个人,没用几天,居然就想出了数种线绣之法,其中不乏亮眼之作。包括唐时玥之前设想的缀珠嵌宝,也有人想出了好办法,试着做上去,果然美伦美奂。

这样的结果,实在是意外又惊喜,连孟以求都惊呆了。

他觉得,唐时玥说的那句“想做一件事,有一百种方法,不想做一件事,有一万个借口”真的是太对了,以后再做什么事,他准备就这么办了!

这边出了成果,两边这才又坐下来谈了谈,准备把契书签了。

唐时玥的意思,是只签衣服,把这几种都称为“线绣衣”,与普通的毛衣区别开来,两种都可以签给他们,只是分成比例不同。

但孟以求则想把玥坊出品的所有东西都一起接过来做,玥坊如果之后有新东西,也要及时交给他们做。

这个唐时玥当然不能答应。

而这位堂堂的孟家二少,居然就在这儿跟他们来来回回的扯皮,一晃都十来天了,他也不急,天天只围着唐时玥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