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福妃(452)+番外

作者: 百里砂 阅读记录

算了。

路都是自己选的,她也就感慨一下了。

晓得她没憋坏要对付她,晏时玥很快就把这事抛到了脑后。

伤寒大多用小柴胡汤,最基本的也就七味药,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

济世堂上下连日忙碌,庄子里虽然住的好些,也陆续有人感染风寒。

尤其大火烧了几间屋子,住的地方就更少了,后来晏时玥又叫人买了厚重的布料,借着院墙的遮挡,搭一些类似帐篷的东西,下头铺上稻草。

虽然能遮风挡雨,但是空气不够流通,更容易得病。

晏时玥几天没来,这趟过来时,却见一伙妇人正在帮忙扛木头,平时这种活儿都是男人干的。

进了庄子,又见一伙小孩子正在院中空地上学武,也不扎马步,就是纯教招式,然后对击,打的满头是汗。

霍祈旌低声跟她耳语:“我把赵匡胤放到庄子上,还是以灾民的身份,让他放手做,他把灾民里头挑了一些人出来管事,又叫大家伐木盖木屋,还叫孩童练武,又强身健体,又不会闷在窝棚里,倒是弄的红红火火,这些天染病的都少了。”

他顿了顿:“这个人有点门道,磨练磨练,可以放出去用。”

晏时玥点了点头,一边道:“也不知道大兄什么时候能回来。”

霍祈旌摇头道:“年前未必能回。”

太子去汴州,去的及时,又处理的快速,倒是迅速安抚了灾民,控制住了形势,后来消毒粉送过去,也派上了大用场,起码没有暴发大量的痢疾霍乱,其它的,还要慢慢来。

这么说起来,幸好这次决口,不是在春夏,否则蚊蝇叮咬,才真是疾病之源。可也正因为不是在春夏,这天寒地冻,又是新问题了。

晏时玥长叹了一声:“唉!”

赵匡胤过来施了个礼:“殿下,侯爷。”

两人一齐点了点头,赵匡胤道:“侯爷,标下想带一些人去围猎,可成么?”

“可以,”霍祈旌道:“需要什么,跟方正要。”

赵匡胤施礼谢了,犹豫了一下,又道:“殿下,标下想问您一个问题……当初您为何会知道,我小名叫香孩儿?见了我,又为何如此惊讶?”

晏时玥面不改色的道:“因为有人跟我提过你,就在你进门之前,我还跟侯爷聊起你来,没想到下一刻你就进来了,所以我觉得也太巧了。”

赵匡胤讶然:“有人提我?说什么?”

霍祈旌早叫人查过他了,所以晏时玥眼都不眨的道:“因为当时你想带你阿娘进我的庄子,你武力震慑了诸人,本来可以进了,可是又中途改了主意,对不对?”

赵匡胤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的确如此,他那个时候,就一下子看出了福晏公主的用意,也想起了之前那些人的言论。

然后他敏感的嗅出了这其中的是非,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顿时不满足于住庄子了,就退出来,开始观察钱大柱这伙人的行为言辞,想着用这个,给自己谋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但没想到,他还没找到好机会自荐投诚,殿下就叫人把他带进去了。

他自觉得是黄雀,没想到他充其量是个螳螂,他观察旁人,自己行为也早在旁人眼中,他居然全无察觉。

赵匡胤一时叹服,恭敬施礼:“赵匡胤定为殿下侯爷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霍祈旌点了点头:“去忙吧。”

他这才退了下去。

两人在庄子里外巡视了一圈,霍祈旌道:“天再冷下去,姜汤烈酒全都无用,还是应该好生想个办法才是。”

晏时玥想了想:“你知不知道窑洞?”

霍祈旌眼神微凝:“你是说……”

“也不是窑洞,应该叫地洞?挖个地洞住,起码有个地方存身,先把这个冬天过去再说。”

霍祈旌想了想:“应该可以,长安城冬日极少下雨,下雪的话不会有大问题。上头留个孔就可以生火做饭……这些人施粥,可以改成施米……”

两人正商量着,就见丁小眼打马过来,速度飞快,急急的道:“主子!主子!不好了!”

第464章 太子失踪

晏时玥吓了一跳,“出什么事了?”

丁小眼驰到近前,看周围全是自己人,这才小声道:“不好了!太子失踪了!”

什么?

晏时玥急急进了宫。

明延帝正在调度人手,见两人进去,便道:“玥儿,你觉得太子可会出事?”

“不会的!”晏时玥急道:“一定不会的!大兄一定不会有事的!!”

明延帝无声点头,正要说话,霍祈旌已经跪了下去,道:“皇上,臣愿带人,前往寻找太子殿下。”

明延帝微一沉吟。

大晏军制,护龙卫相当于皇帝的私卫,左右羽林军负责皇城治安,左右龙武军负责都城治安,而左右神武军,本来就相当于一个机动队伍,执行突发任务,大多是骑兵,战力卓绝。

明延帝看了一眼晏时玥,道:“也好。”

他便点了一队护龙卫辅助他,又把回来报信的太子影卫带上,霍祈旌稍做安排,一个时辰之后,就出了城,快马加鞭赶往汴州。

晏时玥细问了一下。

太子赈灾,一直身先士卒,并不是听听官员汇报就算了,而大多都会实地去查看,也会直接跟灾民接触。

在那边有个叫三星塔的地方,聚集了一大伙灾民。

但那边的三座塔,都是亭阁塔,也就是说,是一个亭子的样式,只有柱子没有门窗,是没办法遮风挡雨的,又是建在山上,非常冷,又是单独的一处,照应不易。

所以当地官员就想着把人转移下来,另找地方安置,但是这些人认为这一处地势高,发大水的时候安全,怎么都不肯下来。

然后太子亲自去劝,把人都劝了下来,谁知道就在返回刺史府的时候,太子就失踪了。

因为影卫都被差了出去,所以当时留在太子身边的,只有两个影卫。

从三星塔到刺史府,骑马只需要不到两个时辰,但太子有时会中途停下,处理看到的一些事宜,有时候甚至会直接借宿,所以第一天时,影卫并没有察觉到不对。

可是第二天太子也没有回来,一伙影卫和府兵来回的找了许久,什么也没有找到,太子三个人,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似的。

这个时候,下头的人也把地图送了上来,明延帝仔细看了看地图,提笔圈了一处:“就是在这里。”

晏时玥看不太懂这时候的地图,仔细分辩了一下,找到了刺史府,又看到了图上标示的,洪水经过之地,看起来,太子走的这一处,应该是安全的。

可是好好的人,怎么会凭空消失了??

晏时玥心急如焚,简直想打转转,又担心明延帝,拼命的安慰他:“阿耶,大兄不会有事的,阿旌一定会把他救回来的!”

明延帝无声的把手压在她肩上,听她叨叨了几句,好像缓过劲儿来了,他才道:“朕知道了,玥儿出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