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小福妃(598)+番外

作者: 百里砂 阅读记录

晏时玥笑了笑:“我再举最后一个例子。”

她面向徐相,理了理衣襟头发,风度翩翩的道:“徐家小娘子,小生貌比潘安,家财万贯,嫁予我可成?”

徐相:“……”

众人:“……”

晏时玥笑眯眯的道:“这叫做推销。”

她又一脸深情的对徐相道:“小生的爹爹乃神仙下凡,你若嫁与我,好处多的是!”

她一转头,“这就叫做促销。”

众人看看徐相发懵的脸,纷纷忍笑。

晏时玥续道:“假如说我理都不理徐家小娘子,但是小娘子却倾倒于我的模样风度……”众人纷纷憋笑,她悠闲续道:“这叫做营销。”

“假如说徐家小娘子压根儿不认识我,但是她的父母家人,都天天在她耳边念叨,晏小郎天仙化人万里挑一……这就叫品牌。”

明延帝看着偷笑出声的臣子们,无声的挑眉。

明延帝的好处,是他永远都在学习,所以,他其实很乐于在抉择之前,倾听众人的争辩。

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想起了很久之前,听丁小眼转述的,她对付商会诸人的情形。

所以,按着她一贯的套路来推断,她半真半假的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之后,就该放大招了。

第622章 被洗脑了

笑过之后,有人头脑清醒的反问:“相爷,你说的这些,与‘司贸’又有何相关?”

“你还不明白吗?”

晏时玥道:“经济是一门学问,销售是一门技巧,对买卖双方来说,不存在‘盘剥’谁,更多的时候,是双赢,多赢,皆大欢喜。而从‘国’的角度而言,这是一种资源的循环和置换,我们与邻国通商,是为了赚他们的银子,拿回我们想拿的东西。”

林弗建终于开口道:“家有万金,若将之投入商铺,也许可得万万金。”

“对,”晏时玥道:“让钱生钱,才是生财之道。”

她退后一步:“我想请父皇与诸位,看一样东西。”

明延帝点了点头。

她摆手,守在外头的人便鱼贯走了进来,各自捧着盒子,打开,便有一样一样的玻璃制品,被拿了出来。

连明延帝也好奇心起,离了御座观看。

其实如今玻璃制品才刚刚开始试作,在晏时玥看来,制的并不算好,但对于土著而言,却是划时代的发明,其中最招人的,就是镜子。

清晰度远远超过铜镜,连明延帝一拿过来,都吓了一跳。

其它的小饰物,小花瓶等等,亦是晶莹剔透,形状远比水玉之类的要多而且又精巧,尤其最最普通的玻璃珠子,看上去居然比金银珠宝还要炫目的多。

诸人细细传看,纷纷赞叹。明延帝道:“这是何物?”

晏时玥道:“这叫玻璃,我刚叫人弄出来的,工匠方子都是现成的,只要有了国营,就是阿耶的了,要没有……哦,那就活该我发财?”

明延帝瞪了她一眼。

晏时玥直等着这些人都看过了,才道:“诸位觉得这东西好不好?”

大家自然是一番赞叹。

晏时玥抓起一把玻璃珠:“那么,这么一把,你们说说,价值多少?或者说,你愿意花多少银两来买它?”她看向徐明修:“徐相?”

徐明修道:“老夫不爱这些物什,但想来,应当至少值个二三百两吧?”

“林大人?”

“若心有所好,千两亦可得。”

旁人也纷纷道:“总得三百两吧。”

“若入竞卖行,五百两也会有人买的。”

晏时玥笑了笑。

然后,她缓缓的走到众人中间,把手举高,轻轻松指,玻璃珠顿时从指间滑落,一时满室俱是叮咚之声。

连明延帝都吓了一跳,其它人更是纷纷惊呼出口,效果极为震撼。

晏时玥看有不少大人,弯腰去捡玻璃珠,这才慢慢的道:“那如果我告诉你们……这么漂亮的一颗珠子,成本价还不到一文钱,你们信么?”

正在捡珠子的大臣惊呼道:“一文钱?”

“对,”晏时玥微笑看着他们:“所以,我才要建国营,如此的暴利,这么香的饼,朝廷不吃,还有谁敢吃?还有谁吃的下?我们拿一文钱的东西,去邻国换他们的万金、万万金……这样的买卖,不值得一做吗?”

她微笑着,不紧不慢,不急不燥,却从头到脚,都写满了无言的蛊惑:“所以,从利润这方面来说,我觉得‘做不做’的问题,真的不必考虑了……我们如今需要的,是考虑‘怎么做’的问题,你们说是不是?”

“至于风险……呵,吃饭也会噎死,喝水也会呛死,任何事情都有风险,那我们直接就地自尽好了,何必还要活着?诸位都是人中栋梁,学富五车,历练老成,我相信一定能想出规避风险的法子。”

她拱了拱手,这才功成身退。

其它人,犹陷在方才的震惊之中,一时回不过神来。

明延帝也在沉思。

这不同于水泥。水泥这种东西,是一个看上去比较朴实,“便民”范儿的东西,在他心中,可以做为某种“恩”去施。

但这个“玻璃”,一眼就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利润,这的确惊到他了。

正如晏时玥所说,这个买卖,国家不做,还有谁敢做?又有谁能做呢?

而这样的买卖,收回来让它蒙尘,也确实太可惜。

看下方诸臣瞬间改弦易调,商议起了“如何施行”的问题。明延帝恍然发现,他被他小闺女给洗脑了。

方才那一幕实在太过震撼,而她随后公布的数字也太过震撼,这就好像平地一声雷,把他们给震懵了,然后就不由自主的,被她牵着鼻子走了。

“皇上,”林弗建上前道:“臣忽然想到一个故事。”

明延帝道:“哦?”

“臣想到了昔年管仲‘服帛降鲁梁’之事,似乎略懂了相爷所说之‘经济’。”

服帛降鲁梁,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说齐国的国力衰弱,管仲看到鲁、梁两国都善于织绨,就向齐桓公献了一计。

于是齐桓公和大臣们都穿上了绨服,上有所好么,百姓也就跟着穿绨。

由此,齐国的绨价格大涨,鲁、梁商人也跟风把绨料运进齐国,两国百姓种桑麻织绨,然后再用赚到的银子,低价购买齐国的粮食,齐国也配合的卖粮。

这样一来,鲁、梁二国为了发展丝绸业,就难免荒废了农业,而齐国,则乘机大力发展农业。

表面上,所有的国家都繁荣了起来,齐国的国力大增,兵强马壮,而鲁、梁二国的织作业发达,同样是国富民强,看上去是多赢的局面,危机却正隐伏其中。。

数年后,鲁、梁的粮食完全依靠从齐国进口,时机便成熟了、

齐桓公改穿帛料衣服,同时禁止百姓穿绨,之后“闭关,毋与鲁、梁通使”,十个月后,“鲁、梁之民饿馁相及”。

也就是说,鲁、梁二国已经将田地种了桑树,改种粮食已经来不及了,存粮难以为继,很长时间都恢复不了农业生产,在饥饿难耐之下,两国就不得不归顺了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