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在大秦当完美太子(184)+番外

作者: 无字惊鸿 阅读记录

秦王政便看向扶苏:

“愚民方可叫庶民安分守己,开民智后难以管束。百家学子也同样,放任他们随意学习只会更难约束。”

所以,你可想好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扶苏微笑着反问:

“父亲莫非没有自信能管得住他们?还是担忧我能力不足?”

秦王政笑了。

他睥睨四方,傲然地表示那些人在他手心里根本翻不出浪来,堂堂秦王自然不惧这些。

六国贵族多如牛毛,个个都学识渊博,比那些学子和庶民更难管教,不照样被他压得死死的?

然而他和扶苏不惧天下间的任何艰难险阻,不代表后代也能有如此雄才大略。换上平庸的君主,这样思想开放的世道恐怕会成为大秦的催命符。

扶苏当然不会说他是个追求自己治下千古传颂、根本不管子孙死活的皇帝,毕竟父亲是想要大秦千秋万代的。

他想了想说道:

“既如此,我们可采取折中之策。”

谁说长安城思想开放就等于整个大秦都思想开放了?大秦留一个长安当口子就可以了,其他地方继续施行思想管控的政策。

事实上秦国至今为止的布置都是这样的,各地官学看似在教授庶民知识、开启民智,然而教导的内容全是经过朝廷筛选的。

倘若在这种情况下庶民还因为开智而造反了,不能说是他们懂得多了心大了,只能证明是统治者的不对。

庶民从小学习的就是君王要以国家为重、官员应当秉公执法。这样一来在正常情况下庶民当然不会生乱,除非君主昏聩、臣子奸佞。

扶苏提议,那就多加点爱国教育。

遇到这样的君臣,庶民的爱国之心会让他们选择铲奸除恶,再扶持秦氏的明德新君上位,而不是自己翻身做皇帝。

扶苏扫了一眼殿中的臣子,慢悠悠地补充了一句:

“天下即将一统,届时父亲可搜罗百家书册与各国史书,在咸阳等地留有足量的备份避免失传之后,其余的直接销毁。”

等大秦在庶民心中彻底扎根之后,这些禁书就能重新开放越多了。

那时的学子即便看到六国史书,也只会当成是一段与自己无关的历史。而其余的百家学说,学子也会基于自己的理念进行批判和借鉴。

就像扶苏看墨家书籍一样,他会赞赏墨子兼爱非攻的大义,但同样会觉得这也太扯了,根本不现实。

又不是看了一本书、了解了其中的理论,就会当真被它蛊惑,人还是会受先入为主的教育影响。

尤其是再基础教育搭配当前的优质生活,让学子们觉得自己学的东西没有问题、完全正确的时候。

那么此时再看与自家学习内容不同的思想,也就是看个热闹。顶多学点里头的优秀之处,很难从根本上动摇读者的想法。

秦王政从爱子的举例中明悟到了什么。

他挥退了臣子们,让他们下去继续讨论思想统一的操作细节。剩下的话他要同扶苏单独交流,不适合给臣子听。

殿中只剩下父子二人,一个侍者都没留。史官却不肯走,他可是受到过太子的叮嘱,君上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如实记录。

秦王政看了他一眼,没有坚持。接下来的对话只是不能叫臣子听见,记录下来给后世帝王学习倒也合适。

忽略了旁边杵着的史官,秦王政斟酌了片刻,这才开口:

“蒙毅兄弟二人忠心耿耿,全赖蒙家自小的教导。”

扶苏忍不住反驳道:

“分明更多的是为父亲的英明折服。”

秦王政唇角勾了勾,无奈地看了一眼儿子,示意他不要随便插话,自己还没说完。

扶苏乖巧闭嘴。

秦王政:“从幼童时期便开始进行忠君爱国的教导,想来对他们长成之后有深远影响。”

子孙后代不争气的话,只能用这招手段了。毕竟也不是所有人都和秦王政一样,人格魅力超群的。

与其指望后代的秦王优秀,还不如指望大秦能以强盛国力和自小的教育凝聚人心。

史官记录的手颤抖了一下。

这这这……这种内容是他一个小小的臣子能听的吗?王上和太子是当着他的面商量以后要怎么给臣民洗脑啊!

秦王父子一个眼神也没有给史官,显然不怕他往外说。

扶苏笑道:

“也不必大秦一直强盛,只要曾经强盛过,便能叫子民念念不忘。”

王朝走向末路的时候,怀念强秦的人们自然会不甘心它的陨落。奋起反抗,或能叫大秦再续命一回。

秦王政目光逐渐变得坚毅起来:

“允许庶民进学做官,古未有之。民富国足,包容开放,更有贤臣名将如云,缔造一统天下之霸业。后世子孙未见得能叫大秦成为千古惦念的王朝,便由你我父子来完成此事。”

别人做不到也不敢做的,秦王政敢。他也相信自己能做到,他要竭尽全力为大秦的延续添砖加瓦。

扶苏顺势捧起杯盏递给父亲:

“那父亲可要好好保重身体,才能多为大秦出一份力。”

秦王政伸手接过了爱子的好意,以为这是爱子怕他口渴准备的茶饮,递到唇边正要一饮而尽。

忽然鼻尖嗅到了苦涩的药味,垂眸一看,果然是药汁。

秦王政:……

秦王的眼神瞬间凌厉起来:

“扶苏!滚回来把药喝了!”

扶苏已经悄悄起身准备开溜了,可惜暴露得太快,还未走出几步。

不过问题不大,太子殿下死猪不怕开水烫,听到父亲的呵斥反而跑得更快了。

好不容易把每月一碗的补身汤药给丢了出去,他才不要回去喝药。

秦王政放下药盏,大步追了出去。仗着自己身份地位更高一筹,远远就喝令侍者拦住太子。

扶苏逃脱失败,被当场抓住。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三两步走过来,把他拎回了殿内。

史官默默记录了一笔——某年某月某日,太子为逃避喝药,悄悄将补身汤药奉给王上。被王上察觉,追出殿外,捉之。

在父亲的强压下,扶苏不情不愿地把自己的药喝了。

又是逃避喝药失败的一天。

闹剧结束,父子二人重新恢复端庄沉稳的姿态,继续坐在殿中议事。

秦王政对儿子提议的焚书很感兴趣:

“此举虽好,然却容易引起百家学子的反抗。”

扶苏心说道理父亲都懂,上辈子不还是强硬地施行下去了。

焚书本质上是个政治作秀,向天下人展现统一思想的决心。否则堂堂始皇难道还做不到用迂回的手段把书籍处理掉,尽量控制消息的扩散,避免舆论风波?

不过这一世的情况不同了。

扶苏问道:

“父亲以为,该如何操作?”

秦王沉吟:

“有长安学宫在,不好公然焚书禁绝百家学说,否则是自相矛盾。”

扶苏接下话茬:

“然而除学宫外,其余地方最好还是不再有百家学子私下进学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