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炮灰真少爷科举升官日常(521)

作者: 折秋簪花 阅读记录

“此事,本官记下了,如若此事当真于周大人有关,本官必会还尔等清白。

至于户部之中,文侍郎只需要依照旧例即可,此事本官自有打算。”

徐瑾瑜这话一出,算是勉强应下了文侍郎的请求,文侍郎顿时喜出望外,可等听到徐瑾瑜最后一句话,他不由蔫儿了下来:

“尚书大人,这是不想要下官吗?”

徐瑾瑜:“……”

“文侍郎此前在朝堂之上屡次抨击本官,如今直接倒戈,是怕周大人反应不够快?”

周世耀并不是蠢人,此前只不过是他没有预料到自己行军还会去看文书,这才失误一次。

况且,文侍郎这个贴心人的角色便很好。

文侍郎听了徐瑾瑜这话,这才松了一口气:

“是,大人若是有事,只管遣人来老师这里知会下官一声便是了。”

“不可。”

徐瑾瑜语气冷淡的说着:

“一丝蛛丝马迹也不可提前泄露,否则将功亏一篑。文侍郎应该知道,周大人可不是能任你算计的。”

文侍郎只觉得一阵脸热,随后,徐瑾瑜看着老者还是有些不忍,故而又劝慰了其几句,随后这才离开。

等徐瑾瑜离开后,老者看着文侍郎,忍不住道:

“呈明啊,你说,徐大人会帮我们吗?”

“会的,老师放心吧。若是徐大人还不成,那……他日我便死谏金銮殿,三品官员之命,总能为当初的平州,换一个昭昭天明!”

“胡闹!活人比死人重要!若真如此,那也是桃娘他们,命该如此……呈明,咱们就试这一次,你答应老师,莫做傻事。”

文侍郎默不作声,老者抓紧了他的手腕,让他发誓,这才作罢。

而徐瑾瑜出了院子后,外面一架马车早已经静静停在巷子的一端,其后更是带着一群兵将,寂静无声。

“思武兄,久等了吧。”

徐瑾瑜上了马车,闭目养神的魏思武睁开眼睛,道:

“还在等瑾瑜摔杯为号,没想到……这是谈成了?”

“勉强算是谈成了吧。”

徐瑾瑜如是说着,随后简单的解释了一下当年之事,而魏思武听后却不由眉头一皱:

“当年之事,现今只有户部文书留底,若要重查二十余年前的事儿,可不是一桩容易事儿。

最重要的是,那文侍郎在朝这么多年,都没有摸到周世耀一二把柄,啧!”

魏思武不由撇了撇嘴,对于文侍郎的做派有些看不上眼。

先抛一个引子,再来一个钩子,这计策瑾瑜玩的可比他要花多了!

“这也算有所收获了,若是此事能查实……周大人应要伏首就戮。”

“可此事不好证实,那账本便是周世耀的死穴,岂能随便寻到?”

“谁说要找账本了?”

徐瑾瑜盘膝而坐,垂眸沉思,片刻后,他的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了两下,徐瑾瑜随即道:

“劳烦思武兄让人去查平州当年官府衙役的去向,周大人高居庙堂,再如何手眼通天,可也盯不到一些微小之处。”

“好,我这就去做,不过此事只怕还有的磨。舅舅那日赏那周世耀十仗实在太少了,只怕再过半个月,他便要回来了。”

魏思武有些郁闷的说着,他当日已经尽力了,可是十仗的威力还是有些欠缺。

徐瑾瑜只笑着摇了摇头:

“思武兄,若是再重些,两朝元老废于廷仗之下的消息传出去,只怕圣上和你都会被千夫所指,此事急不得。”

魏思武还是觉得有些气馁。

翌日,因不必大朝,徐瑾瑜早起后便慢慢悠悠的朝户部衙门走去。

按理说,他这样的品级,便是坐轿也是应当的,可是徐瑾瑜经历了几次精疲力尽的堵轿之后,直接选择步行。

一来一回也不过半个时辰,何必与人多费口舌呢?

等徐瑾瑜在签押房里分配好今日的事宜之后,众人归置整理好文书,便去一旁的膳堂准备用饭了。

以往徐瑾瑜都是提前在家里吃过的,可今日他却出乎意料的自己带了饭。

“于郎中今日带着的小菜,看着颇为不错呀。”

徐瑾瑜坐在了桑州使司郎中于平的身旁,于平先是一愣,随后暗道:

哼,这徐尚书是看到了他递上去的文书,知道谁才是厉害的了吧?

现在这是准备来亲近自己?

自己岂是那么容易上钩的?

随后,于平看了一眼为徐瑾瑜斟茶的李直,眼皮子不由跳了跳。

一月一次的面圣机会,徐尚书竟是那般大方!

他跟了周大人那么久,除了些金银俗物,又得了些什么?

随后,于平舔了舔唇,恭声道:

“尚书大人谬赞了,您先尝尝,下官方才取出来,还未动筷!”

随后,于平殷勤的将自己面前的小菜端到了徐瑾瑜的面前,还索性与徐瑾瑜同座下来。

李直见状,不由眉头一皱,正要说些什么,可却对上徐瑾瑜的眼睛后,便又坐了回去。

这一顿饭,于平妙语连珠,徐瑾瑜也笑颜不休,只一顿饭的功夫,众人都知道,新来的尚书大人似乎对于郎中颇为欣赏。

他,或许是下一个李郎中了!

第232章

一顿早膳, 不过短短两刻钟,让于平一跃成为户部炙手可热的人物。

众人都忍不住猜测,徐尚书会什么时候提拔他, 以至于连与他曾经抱团的牧州使司郎中等人心里都有些复杂起来。

等到众人散去,牧州使司郎中借故来到了于平的值房,看着于平那春风得意的模样,牧州使司郎中林其昌忍不住道:

“于大人,周大人虽然一时失策,吃了闷亏,可是您这般倒戈, 未免有些太令人不齿了吧?”

“嗳, 林大人, 话可不能这么说。你又怎知我不是私下心里向着周大人的?现在徐尚书示好, 我若不接着,只恐招来祸患。

反之, 若是我能得徐尚书器重, 他日徐尚书的所有动向,周大人都能了如指掌!”

“是吗?”

林其昌看了一眼于平, 随后什么也没有说, 转身离开了。

只不过, 走出门后,林其昌看着于平的值房,眼中闪过了一抹深思。

当初, 他们六人可是商量好要如何写呈交给徐尚书的文书的, 为何只有于平独得徐尚书青眼?

除非, 他写了什么范围以外的东西。

林其昌抬步离开,只不过眼中闪过了一抹嫉妒, 周大人在时,明明桑州和牧州相差不多,他也有意无意偏向于平,没想到徐尚书来了还是如此!

明明,他和于平不差什么!

林其昌越想心里便越咽不下那口气,于是,接下来的几日,凡是徐瑾瑜派给于平的差事,他都暗中让人搅和了。

徐瑾瑜这两日正在与宣抚使沟通细节,二十万两的赈灾银许出去了,可是这些银两如何去用也需要仔细商议的。

而这些,则需要户部与宣抚使一道出一个章程。

对此,徐瑾瑜让于平牵头来拟定这个章程,便是李直都要退居一射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