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嫡长孙他太难了(175)+番外
皇家不下手,民间的舆论也骂的越来越激烈,康熙虽未当朝谈论过此事,但不得不说他也是很懂得如何气人的。
在舆论闹得沸沸扬扬,汉人文官们都硬着头皮当庭指出“女工”这事儿不妥当,康熙直接大手一挥又给漠南去了一封信,不仅吩咐让老五、老九在大草原上好好的干活,还要扩大规模,再多招些女工,加快将毛线球与羽绒棉的成品生产出来。
汉人文官们:“……”
远在漠南蒙古的五贝勒与九阿哥接到信后,自然也是跟着康熙的意思照办,再次与公主们聚在一起准备招人了。
酸儒文人们瞧见鞑子皇帝对他们的小文章不仅半点儿不在意,还招了更多的女工去厂房中做事,各个气得吹胡子瞪眼的。
俗话常道:“人多力量大。”
两处厂房中的女工多了,生产效率也是“噌噌噌”地往上翻。
别说男人们觉得女工们匪夷所思了,这些过五关、斩六将才好运气地进入这两处皇家大厂房里干活的女工们心中也是忐忑的。
未知的事情往往才是最令人感到可怕的。
但当她们这些女工来到厂房里后,瞧见每日干的活计她们很容易就能上手,厂房里还管饭,平常与她们直接接触的管事也都是公主府的嬷嬷们,几日下来,这些女工们也都渐渐安心下来,期待着干满一个月后,发工钱的那一日能尽快到来。
在康熙三十七年这个炎热的夏季里,大清姑娘们隐隐觉得似乎有什么东西改变了,但好似又没怎么改变。
但不得不说,手艺活做的不错的姑娘们也越来越多的关注起科尔沁部两处厂房的消息了。
废缠足这事儿虽然已经过去一年了,但缠足这事却已经存在了几百年。
一年的时间远远不可能纠正“缠足是陋习”这个已经刻进汉家女子们脑海中的歪曲信念。
原本缠脚的姑娘,甚至一些来不及放脚的姑娘,瞧见有一双健康天足的姑娘们,每日能去那皇家厂房里上工,切实的利益摆在前面,虽说一些脚被裹了,小脑也跟着被裹了的女人,还在背后跟着那些酸儒文人们一起骂骂咧咧的讲,这些离家去做女工的姑娘们有违妇道的酸话。
可脑子清明的裹足姑娘们,却是打心眼儿里觉得有些羡慕了。少部分原本就憎恶裹足的聪明姑娘们更加痛恨“裹足”这项陋习了,心痛于因为这项陋习,彻底断了她们摆在眼前的前程。一部分人云亦云在“裹足是陋习”,“裹足很美,脚越小嫁的越好”两者之间摇摆不停的小脚女人们开始渐渐倾向于前者了,再也不会对慑入严格的“废缠足令”没法对女儿、孙女们缠脚而生出遗憾与淡淡的怨怼了。
……
六月底,京城的天气异常炎热,人待在外面那汗水流的就像是洗衣服似的。
青石板宫道被烈日晒的滚烫,明晃晃的泛着亮光,怕是宫人拿着棉布往上面擦一层薄薄的油,都能煎鸡蛋了。
住在乾东五所的五福晋他塔喇氏喝了一茶盏酸梅汤后,羊水就破了,被宜妃送来的俩嬷嬷,立即给招呼着宫人们抬进了产房里。
老五不在宫里,作为婆母的宜妃与作为姨母的郭贵人收到乾东五所的消息后,两姐妹顶着天空上的烈日,着急忙慌地沿着青石板宫道从翊坤宫往乾东五所的五贝勒院子赶。
听着产房内一声高过一声的年轻女子痛呼,瞧着宫女们端着一盆盆血水在产房内外进出着。
即使宜妃与郭贵人都是生育过的有经验妇人,一颗心也是紧张的七上八下的。
宜妃双手交握、抿着红唇在地砖上焦灼的走来走去的。
郭贵人也是双手交握的坐在圈椅上,眼含期待又有些焦灼地望着产房门上的棉帘子,毕竟五福晋这一胎可是她们翊坤宫一脉孙辈们的第一个孩子。
惠妃的延禧宫,荣妃的钟粹宫以及德嫔的永和宫里可都有嫡出的大孙子了。
她们翊坤宫还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
“长姐,这有三个多时辰了吧?”
宜妃瞥了一眼桌面上的自鸣钟,一脸忧心地说道。
第66章 老五嫡子
坐在雕花圈椅上的郭贵人知道宜妃这是身为嫡亲玛嬷关心则乱了, 不禁从圈椅上起身,将自己的嫡妹拉到身旁的雕花圈椅上坐下,用手拍着郭络罗氏的手背笑着安慰道:
“你别急, 生产这事儿有快有慢, 五福晋肯定会没事儿的, 你也坐下安心等着吧。”
看着自己庶姐淡定的模样,宜妃不禁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端着宫女给她奉上的茶水,低头抿着茶水, 稳固着心神。
约莫又过了半个时辰,等到酉时三刻, 窗外的金乌西坠,晚霞漫天时,产房中终于发出来了一声“哇——”的响亮婴儿啼哭声。
郭络罗氏姐妹俩精神一振,纷纷从圈椅上起身,快步朝着产房门走去。
接生嬷嬷喜气洋洋地怀抱着一个哇哇大哭的金黄色襁褓从产房里走出来, 对着宜妃与郭贵人微微俯身笑道:
“恭喜宜妃娘娘,郭小主,五福晋为五贝勒爷生下来了一个健康的小阿哥,母子均安,五福晋脱力睡过去了。”
“哎, 好啊!好啊, 赏!”
宜妃闻言在嗓子眼里悬了三个多时辰的心总算是“砰”的一下落回了肚子里。
她伸手将皮肤皱皱巴巴地泛着红,眼角还有些许胎脂未擦干净的小婴儿抱在怀里, 乐得连嘴都何不拢了,抱着襁褓示意身旁的庶姐瞧她的大孙子。
郭贵人也探着脑袋往襁褓里瞅了瞅哇哇大哭的小奶娃, 眉眼皆是笑意地转身对着身后的宫女、太监们吩咐道:
“你们快些去乾清宫与宁寿新宫里告诉万岁爷与太后娘娘,五福晋平安诞下一个小阿哥的好消息。”
“是,小主,奴婢/奴才这就去。”
……
天色擦黑,康熙也终于从御书房里忙活完了。
他刚从圈椅上起身,走出御书房的门,准备去后宫里坐一坐,松散一番,就见到了翊坤宫前来的报喜的小太监。
小太监瞧见康熙后立刻高兴地俯身行礼道:
“奴才给万岁爷请安,奴才是在翊坤宫里当值的,下午时五福晋平安诞下来了一个七斤六两重的小阿哥,宜妃娘娘与郭贵人特意打发奴才前来给您报个喜。”
听到老五膝下也有嫡长子了,康熙不禁欣慰极了,抬起右手捋了捋自己下颌上的短须,笑着询问道:
“这个重量倒是不轻,小阿哥的身子骨可结实?哭声可响亮?”
“万岁爷请放心,太医给小阿哥瞧过了,小阿哥是足月产的,两条小短腿儿在襁褓里蹬得很有劲儿,哭声也很响亮,很是康健。”
“好,好,不错,你下去领赏吧。”
“多谢万岁爷。”
小太监乐得眉开眼笑的,恭敬的躬身告退了。
康熙喊来一个御前太监让他将自己赏给五孙子以及五儿媳妇的赏赐送到乾东五所,他不禁想到了近来从东宫听到的事情,遂扭头看着自己的心腹太监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