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1058)
齐宁心知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想了一下,点头道:“如此就难为你了。只是……夫人,我先前说的话,你千万莫忘记。这卷曲谱十分要紧,若是泄露出去,很可能有性命之忧,倒不是我要对夫人如何,而是有人想要得到这曲谱,心狠手辣,已经有人因此曲谱而死。”
其实到现在为止,因为这地藏卷轴失踪的也只有卓青阳,生死未卜,齐宁这般说,也只是让田雪蓉不敢泄露分毫。
田雪蓉听说因为曲谱而死了人,吃了一惊,绵躯微颤,一犹豫,却还是咬牙道:“侯爷放心,我不会让人任何人知道。”心里却又想到,京城里懂得音律之人多如牛毛,锦衣侯府只怕就有不少此道高人,齐宁并没有找寻他人,而是专门找上自己,由此可见对自己确实是十分信任。
她见多了世态人心,对外人也素来提防,生意场上更是小心谨慎,从不敢轻信他人,对她来说,信任二字非同小可,所以齐宁对她表现出来的信任,却是让这美妇人心中十分感动。
“侯爷,你先坐,我给你倒杯茶。”田雪蓉与齐宁近在咫尺,感觉身上有些烘热,她身体本就容易流汗,十分惧热,找了个理由起身来,过去倒茶。
齐宁也起身来,背负双手在琴室走动,心里却想着自己得到地藏卷轴那一夜,卓青阳的弟子江随云也在琼林书院出现,而且也在搜找东西,当时江随云找寻的明显就是地藏卷轴,也便是说,江随云到京城之后接近卓青阳的目的,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地藏卷轴。
卓青阳那晚受伤之后失踪,是否与江随云有关系,齐宁不敢确定,但齐宁却知道,如果那伙人与江随云并无关系,其目的很可能也与江随云一样,是为了得到地藏卷轴,这些人都想获得地藏卷轴,其目的当然不可能只是为了得到两首曲子,这地藏卷轴之中到底还藏着什么秘密,实在让人疑惑。
他信步转悠,不知不觉转到一扇屏风后面,这扇屏风在屋子的角落处,很不起眼,齐宁怔了一下,真要转出屏风,却瞧见角落处用黑色的绸布盖着一样东西,也不知道是否担心落灰,但田雪蓉经常来这琴室,又何必担心落灰?
他心下好奇,不由走过去,到得边上,这时候田雪蓉已经倒了茶,转身不见齐宁,急忙找寻,看到齐宁身影在角落屏风后晃动,急忙放下茶杯,脸上瞬间布满红霞,快步过去,连声道:“侯爷,茶好了,你……你快过来喝茶……!”
齐宁扭过头来,见到田雪蓉已经转到屏风这边,一脸红霞,额头上直往外冒汗,奇道:“夫人怎么了?”
田雪蓉勉强笑道:“没什么,侯爷,茶……茶好了,你快……快来喝茶。”她说没什么,但两手攥着胸前的衣襟,竟是显得异常紧张,那双秋水般迷人的眼眸儿似有若无往那绸布盖住的东西上瞟。
第0803章 紧锣密鼓
齐宁本来还没有什么疑心,但是田夫人的反应却让他觉得事有蹊跷,斜睨了绸布一眼,忽地伸手过去捏着绸布,田雪蓉失声道:“侯爷,不要……!”
她话声未落,齐宁却已经掀开了绸布,露出下面的物事来。
田夫人见他掀开,猛地一转身,背对齐宁,双手抬起捧着脸,绵躯轻颤,齐宁这时候却已经看清楚,在那绸布之下,竟然是一张椅子。
齐宁见田夫人紧张,还以为这下面盖着要紧的物事,等看见是一张椅子,哑然失笑,心想这妇人还真是大惊小怪,一张椅子竟能让她如此紧张,但很快便发现,这椅子竟十分特别,与普通的椅子大不相同。
他脑子微一转,再去看田夫人,田夫人早已经跑开。
齐宁顿时有些尴尬,急忙用绸布重新盖上,走出屏风,见田雪蓉正站在窗口处,窗户微敞开一些,似乎是在透气,背对这边,齐宁故意咳嗽一声,装作没事人道:“夫人,我……我还有事情在身,这边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田夫人也只是“嗯”了一声,并不回头。
空气中弥漫着极其尴尬的气氛,齐宁知道这时候无论说什么都会尴尬,瞟了田夫人背影一眼,这才匆匆出门去,走出一段,恰好转到对着窗口的那条路,回头看了一眼,正好看到田雪蓉也正看着这里,齐宁转身一刹那,田雪蓉身体一震,用最快的速度关上窗户。
……
楚国的行政,延续了前朝的系统,但却又有所不同。
前朝设左右丞相以及六部,左右丞相直接对皇帝负责,而统领六部。
但是楚国虽然延续了六部制度,却并无设立左右丞相,在立国开始之际,凌驾于六部之上的实际上以皇帝为核心的四候共议。
所谓的四候共议,自然是以皇帝和四候为主,因为北方未平,东边还有个齐国,所以楚国一直是将自己立于战时状态,国家政略往往都是皇帝召集四候和一些亲近众臣先做商议,确定方针策略,然后再具体下旨到六部。
四候共议无事不总,虽名为四候,但成员却也并非只是四候,会根据具体情势,在一段时间内召集相关大臣进入商议。
四候共议隐隐然也就形成了帝国最高的权力中心,管理全国政务,总领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户部和工部等六部。
此外另设有御史院和监察院,其作用便是监督六部所设。
不过早在先皇帝在世的时候,四候共议比起早年就已经有所不同,金刀澹台老侯爷年事已高,常年在府中养病,而锦衣候齐景则是在前线领兵,所以四候共议往往只有当时尚为忠义候的司马岚以及武乡侯苏禎参与,而苏禎才干平平,苏家在朝中的影响力也是每况愈下,这也导致苏禎虽然经常参加四候共议,但却几乎从没有发表过什么看法,即使说上几句,也是无关大局的旁枝末节。
而秦淮大战其间,先皇帝在四候共议之际甚至破例找入了淮南王参加议会,实际上到了先皇帝驾崩前夕,四候共议已经是名存实亡,但凡朝中有大事,先皇帝都会将六部尚书尽皆召集起来,共同商议朝事,实际上也是向朝臣表明在国家艰难之际,君臣同心,团结一气。
楚国立国之后,实际上一直都处于与汉国的战争状态,所以帝国的政策一直都是偏向于战争,四候之中,除了忠义候司马岚隶属于文官,其他三候俱都是征战沙场的大将,由此亦可见帝国之偏重。
帝国的所有政策,都是以北伐为目标,三名世袭候征战在外,帝国的内政自然只能由忠义候司马岚协同皇帝主理,实际上也就形成以司马家为后勤总管的朝堂格局,虽然司马家在军方的影响力一直很弱,但因为主理内政,所以在地方官员的任免之上,倒是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候共议初期,负责内政的司马家一直都是十分的低调,一度处于四候之末,但随着常年战事不息,负责后勤供给的忠义候在朝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先皇帝时期,忠义候司马家和锦衣候齐家一文一武,成为帝国最具分量的两根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