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1387)
秦月歌在东海虽然掌管刑名,但毕竟只是地方衙门,一旦进京,入了刑部衙门,自然不是地方上一个法曹所能相比,而且齐宁不但是世袭侯爵,更是刑部尚书,如今他亲自发话,若秦月歌当真进京当差,即使算不得鱼跃龙门,却也是前途无量。
秦月歌拱手笑道:“多谢侯爷赏识,只是卑职资历尚浅,还想在这边多历练两年,到时候若侯爷觉得卑职还能做些事情,再前往京城效命不迟。”
齐宁只是微微一笑,并不多言。
边上有官员心中暗想,如此大好机会,秦月歌却当众拒绝,只怕是另有心思,毕竟朝中如今司马家势大,许多人都知道锦衣齐家和司马家之间矛盾越来越深,淮南王已经被司马家扳倒,谁又能保证锦衣齐家不是下一个淮南王,若秦月歌跟着齐宁进京,自然就和齐宁脱不了干系,到时候一旦司马家要整治锦衣齐家,秦月歌也就难免会成为司马家的打击对象。
虽然留在东海,错过大好机会,但至少远离京城,反倒是可以明哲保身。
但亦有人想,东海世家刚刚被扑灭,但这未必就是结束,东海几大世家在东海盘踞上百年,根深蒂固,未必没有余党走漏,这伙人若是在东海继续为乱,也总能让东海不太平,秦月歌留在东海,或许是为了肃清世家余党也未可知。
晨曦的朝阳洒落到大地,天地间淡淡的光芒显得和煦怡人,齐宁转身向辛赐道:“大都督,招安之事……!”
“侯爷放心,卑将知道如何安排。”辛赐立刻拱手道:“他们诚心受朝廷招安,卑将自然也会妥善安排,还盼侯爷那边早来消息。”
辛赐所说的消息,自然就是指海泊司一事,齐宁想要将莫岩柏一干人变成贸易水手,这事儿也与辛赐商议过,虽然其中却有一些风险,但是如果能够让这帮人真心为海泊司办差,那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齐宁拱手一圈,众人纷纷拱手还礼,齐宁也不废话,回身过去翻身上马,向边上的吴达林使了个眼色,吴达林一举手臂,高声道:“出发!”
第1054章 投桃报李
途中不止一日,这一日行到京郊外,齐宁令队伍暂且歇下,又令人去京城禀报,到黄昏时分,从京里有人迎过来,领头的却正是户部尚书窦馗。
窦馗见过齐宁,恭贺道:“侯爷在东海立下天大功劳,如今满朝文武都在谈论,无论谁提及侯爷,那都是要竖起大拇指。皇上也下了旨意,从东海运回来的货物,由户部先行接收入库,后面的事情,侯爷交给下官就好。”
齐宁笑道:“窦大人,这批货物可都是登记在册,可千万别中饱私囊。”
窦馗忙道:“侯爷说笑了。皇上下了旨意,筹备北伐,这一阵子可是愁死了下官,得知侯爷从东海抄没大批的财物和军械,下官可是几天都没有睡着,只等着侯爷送米下炊。是了,侯爷,皇上有旨意,侯爷回京之后,先入宫觐见,还是不要耽搁。”
齐宁当下也不耽搁,将队伍交接给了窦馗,又派了两个人护送田夫人先回家,自己入城之后,与范德海一同径自往宫里去。
他离京多时,心中牵挂甚多,第一牵挂的便是侯府的顾清菡,但面圣要紧,只能暂时压住自己心头的激动,到了宫门外,天色早已经暗下来,范德海领着齐宁进宫,齐宁本以为皇帝要见自己,应该在御书房相见,不想小皇帝依然是在凤仪宫,便只能随着范德海往后宫去。
齐宁这是第三次进入后宫,一国之君接见臣子,却屡次在后宫召见,齐宁委实觉得大不合适,到了凤仪宫外,便即想起混在后宫的赤丹媚,却也不知道赤丹媚是否已经找到想要的东西。
到得凤仪宫门前,范德海让人通禀,齐宁皱起眉头,低声问道:“范公公,如今连你也不能进去直接禀报?”
范德海冷笑道:“侯爷,那刘絟也不知道在皇上面前说了些什么,皇上传下旨意,但凡要面见圣上,都要刘絟通禀,杂家现在想见皇上一面都难。”
齐宁微微点头,心想隆泰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片刻后,却果真见到刘絟出来,一脸笑容道:“侯爷,圣上召你觐见。”向范德海道:“范公公,你一路辛苦,就先回去歇着吧。”对范德海显得十分冷淡。
范德海强压怒火,向齐宁点点头,这才退下。
齐宁跟着刘絟进了凤仪宫,刘絟笑道:“侯爷,皇上这些时日一直念叨着你,知道你在东海立下大功,心中欢喜得紧……!”
齐宁也是微笑道:“刘公公,皇上的言行,你都对别人说吗?”
刘絟闻言,脸色微变,顿时住了口。
进到内宫,齐宁见到隆泰正坐在椅子上看书,上前参拜,隆泰放下书,抬手道:“平身吧!”
齐宁起身来,见隆泰气色倒是不差,想来每日里与皇后歌舞升平,心情愉悦。
“赐座!”
刘絟亲自搬来椅子,齐宁落座后,隆泰才笑道:“朕知道你在东海立下大功,很是欣慰,皇后说要重重赏你,朕想等你回来,问问你想要什么,只要朕能够做到,都答允你就是。”
齐宁起身拱手道:“为皇上分忧,是做臣子的本分,臣并不想要赏赐。”
隆泰微微一笑,这才问道:“东海那边的事情是否都处理好?”
“回皇上,辛将军镇守东海水师,东海刺史陈庭也算是守成之臣,这两人相互配合,倒不会有什么大问题。”齐宁道:“而且东海也正在追拿余党,不会放过漏网之鱼。”
隆泰伸手拿过一道折子,递给齐宁,齐宁双手接过,打开看了看,隆泰道:“这是义国公前两日呈上来的折子。东海世家覆灭,但海上的贸易却不能就此中断,义国公的意思是,朝廷应该趁此机会,将海上贸易从世家手中收回来。”
义国公自然就是澹台煌,金刀候澹台煌晋封为义国公,成为帝国两大公爵之一。
齐宁道:“皇上,东海的情况小臣也看清楚了,东海江家因为海上贸易的存在,这些年来积攒了大量的财富,虽然每年上缴不少赋税,但盈余却是赋税的几十倍,臣也以为,海上贸易是增加国库的重要来源,无论如何也不能中断。”顿了一顿,才继续道:“臣也觉得正好借此机会将海上贸易控制在朝廷的手中,直接设立贸易衙门,只不过……臣听说朝廷正在商议北伐之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如果真的要北伐,国库里的银子都要用在前线战事上,很难再抽拨银子用在海上贸易。”
齐宁一番话看似轻描淡写,但暗含深意。
北伐是楚国当前的头等大事,而且朝廷也在如火如荼地准备着北伐的各项事宜,但身为帝国世袭候之一的锦衣候竟然无法涉及其中,实在是让人感到奇怪。
隆泰似乎没有听出齐宁话中意思,笑道:“你能想到这一点,也算是体察朕心。北伐诸事,目下都是由镇国公亲自带领众臣谋划,镇国公是我大楚的老臣,立国至今,我大楚与北汉打了不知多少次,对两国情势最为明白的就是镇国公,这次北伐,由镇国公操持,自然是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