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春秋(428)
正月十五说到就到,天刚蒙蒙亮,龙池书院周围的客栈就已经是灯火通明,从各地赶来的文人才子们早早地爬起身来,纷纷往龙池书院过去,在龙池书院的正门派队,这其中许多人都是观看过几届赛事的常客,对于这里的规矩了若指掌。
龙池书院作为京城第二大书院,书院的规模确实不小,而且为了准备此次书会,龙池书院上上下下也着实下了一番大功夫,大赛会场设在了龙池书院的东院,这边地势开阔,面积甚大,容纳千八百人也不显得有多拥挤,四角各有一座假山,绕着院墙边上则是一圈竹子,景致倒也是不差。
前来观战的许多人都知道,如果能够排在前面,及早进入书院之内,便能够占据一些有利的地方观看。
齐宁事先已经和琼林书院那边说好,会直接到龙池书院汇合,等他到了龙池书院这边,书院正门已经打开,派对的文人士子们已经开始一个接一个地往书院里面去,速度倒也不慢。
看到前面排队的已经只有六七十号人,而且进入的速度很快,齐宁栓好马后,干脆也不直接进门,跟在队伍后面,到了书院门前,瞧见三人坐在一张长形桌子后面,桌边摆了一个大木箱子,看见前面排队的人进门之前,都是往那木箱子里丢一块银子,然后从桌边领过一张纸,不由奇怪,等轮到齐宁时,齐宁也不多看,正要直接进门,便听到一人叫道:“回来回来回来,干什么呢?懂不懂规矩?”
“规矩?”齐宁往那木箱子里看了一眼,银光耀眼,都是碎银子,皱眉道:“你该不是说,进去要拿银子吧?”
“胡说。”坐在桌边那人一瞪眼,“什么银子不银子,这是食座捐,你进书院,难道不要号牌?中午还要不要吃饭喝水?”伸手从边上那人手里结果一张四四方方的纸,上面写着六七九,向齐宁道:“这是号牌,你用是不用?”
第0323章 八大书院
齐宁叹道:“如果我不要,是不是就不能进去?”
那人还没说话,后面有人催促道:“你不要我要,京华书会,乃是我大楚第一文坛盛会,可不是谁人都能进的。”很潇洒地往木箱子里丢了一块碎银子,伸手接过了那号牌,快步往书院进去。
齐宁忍不住道:“我瞧这些碎银子,最小的也有个二两,你们书院的午餐难不成是山珍海味?”
“我说你这人怎么这么啰嗦。”桌边那人没好气道:“这里总共只有七百张号牌,号牌发完,你就是有金山银山也进不去。”挥手道:“你先站一边去,别挡住其他人的路。”
齐宁微皱眉头,便在此时,却听到一个声音道:“咦,侯爷,你怎么在这里?”一人翩翩而来,齐宁抬头瞧过去,看清来人,笑道:“袁大公子来得早啊。”却发现来人竟豁然是礼部尚书府的袁荣袁大公子。
齐宁最近一阵时日事情繁多,倒颇有些日子没有和袁荣相见。
倒是坐在桌后那三人看到袁荣,立刻都起身来,纷纷拱手作揖道:“袁公子!”
袁荣是个极聪明的人,看到齐宁站在边上,立刻明白什么,皱眉道:“是你们拦着侯爷不让进去?”
“侯爷……!”不但是那三人,便是后边还没有进书院的文人士子们也都是一愣。
袁荣冷笑道:“你们还真是有眼无珠,这是锦衣候爷,你们怎敢将侯爷拦在门外?”上前拉住齐宁手臂,笑道:“先进去再说。”
众人面面相觑,目瞪口呆。
“你这是要微服私访?”进到书院之内,袁荣倒是轻车熟路,似乎对龙池书院十分熟悉,瞧着齐宁笑道:“你怎么也有雅兴来参加书会?”
齐宁今日前来,自然不好锦衣玉带穿着,他是代表琼林书院,所以穿着就普通的多,也不回答,问道:“方才那只木箱子你可瞧见?”
“你是说食座捐?”袁荣笑道:“你以前不参加这些事儿,难怪不知道,这食座捐好多年前就已经有了。”
“堂堂书院,教圣贤书的地方,进书院还要交银子,你不觉得别扭?”齐宁淡淡问道。
袁荣笑道:“你有所不知,每年书会最后,八大书院都会各自出三道题,这些不属于八大书院的文人们,谁要是能够答上哪家书院出的考题,便可以直接进入八大书院读书,进入八大书院的好处,你应该知道吧?”
齐宁摇摇头,袁荣解释道:“进了八大书院,就有机会参加京华书会,只要才能出众,便可以直接入朝为官。除此之外,八大书院每三年进行一次大考,由礼部主持,从中选取一部分优秀者列入官员候补之列,最终都能成为朝廷官员。这八大书院中的学生,都是从各地甄选出来,那是我大楚各地书院的佼佼者,每年的名额都有限的很,要进入八大书院,难上艰难,每年的京华书会,八大书院加起来可以提供二十四个名额,你说这帮人会不会抢?”
齐宁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这帮人积极跑来,倒也不是因为真的有多想看到书会大赛,而是抢夺八大书院的名额。
想来这也是八大书院为了提高影响力别出心裁想出的办法。
“进门就要银子买号牌,如果有些人身负才学,却无银入门,岂不是就失去了机会?”
袁荣叹道:“这也没法子,真要是才高八斗,地方上的书院自然会将之举荐到八大书院,你也瞧见了,这龙池书院虽然不小,却也容纳不了太多人,能够进入的人有限,若是不设个规矩,这书院岂不要被撑破。”
齐宁也不像对此事太过纠结,问道:“八大书院……唔,九大书院的人是否都到了?”
“九大书院?”袁荣一怔,随即笑道:“你是说琼林书院?”
“不错,八大书院加上琼林书院,不就是九大书院。”
袁荣哈哈笑道:“琼林书院只是过来凑热闹,卓青阳卓先生是一代大儒,京华书会邀请琼林书院,只是看在卓先生的面子上。”
“照你这样说,琼林书院没有一位有真才实学的学生?”齐宁背负双手,淡淡问道。
袁荣笑道:“你既然知道琼林书院,自然也知道琼林书院都是一帮姑娘家,在她们手里放根针,刺刺绣,缝缝衣裳倒是可以,你给她们手里拿支笔,当真能够写出什么绝妙文章?秦淮河上也有不少才女,无非是无病呻吟,不是吟风便是怜月。”他说笑之间,多少还是对女子有些轻视。
齐宁听他说起秦淮河,一时间倒是想起了卓仙儿,也不知道那让人怦然心动的女子是否已经回到画舫上,不过袁荣语气虽然带着轻视之意,齐宁却知道这本就是他真实的心境,正如卓青阳所言,虽然琼林书院已经建下多年,可是直到今时今日,依然不被文人墨客所代表的知识阶层所真正接受。
说话之间,两人已经到了龙池书院东院,一进院子,齐宁才知道书会为何会在这里举办,这院内果然是极其空阔,宛若一处露天广场,场地中间摆设了桌椅,靠南边是一张长形桌子,似乎是几张桌子拼凑起来,铺有绢布,桌后共有五张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