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六相全功(386)

作者: 御风楼主人 阅读记录

许丹阳道:“梅川太郎要梅川道跟他一起去磕头谢罪,梅川道不肯。”

叔父道:“他这个名字倒是白起了。”

梅川道从地上起来,瞥了我们几眼,然后自己绕着老君台走了起来,左顾右盼,忽走到一堆烧成灰烬的香火前,朝着一侧土堆跺了两脚。

我们这边众人看见,无不愠怒,叔父正要发作,突然听见“嘭”的一声爆响,那土堆竟然炸了开来,梅川道惨叫一声,被轰的倒飞出去,落地时,一条腿鲜血淋漓,已被炸的血肉模糊!

我们都看呆了。

梅川太郎从殿内跑了出来,看见这情形,也惊呆了。

梅川道嘶声惨叫,下面的道士也跑了上来,问道:“怎么了?!怎么了!?刚才是什么响了?!”

叔父道:“你们在老君台上埋了?!”

那道士说:“开什么玩笑,我们埋干什么!?”

叔父道:“这个小日本刚才在那土堆上跺了两脚,就炸了,你看看,腿都折了一条!”

那倒是愣了半天,突然喜道:“原来如此!当年的日本鬼子,轰炸老君台用了十三个,后来我们找到了十二颗,有一颗一直不见踪影,原来是落入土堆里了!今天可算是找到了!”

我们几人面面相觑,均觉此事匪夷所思!

第303章 道法真源(十二)

一枚消失了三十余年的,从来没有动静,突然爆炸,还炸断了当年投弹者儿子的腿。

真源先生刚才被那一声响,震得痴痴呆呆,半天不吭声,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梅川道惨叫不止,梅川太郎慌忙从道士那里讨要酒精、止血药和绷带,想要消毒包扎,道士说:“这里哪有酒精?哪有止血药?哪有绷带?”

梅川太郎焦急道:“那怎么办?你们帮帮忙,把他送到医院里!”

那道士说:“这附近的医院,估计没人愿意给他看。我看他们几个,也没人愿意背着他去医院,你七老八十了,也背不动他?”

梅川太郎道:“那要是不止血,他会死在这里的。这对两国的友谊不好。”

“狗屁友谊。”叔父道:“那是谁弄的?还不是你个信球货弄的?你弄的,隔了三十年,炸断了自己儿子的腿,跟两国的友谊扯个鸭毛关系!”

梅川太郎苦苦哀求,那道士看不下去了,说:“我教你一个乖,去老君座前,弄点香灰过来,撒他伤口上,就止住血了。”

梅川太郎将信将疑,那道士说:“你要是不信,我就没办法了,你看着办。”

梅川太郎无奈,只好去弄些香灰过来,撒在梅川道的伤口上,那血倒真是止住了。

梅川太郎大喜,对梅川道说:“你在这里等等我,我去叫朋友来。”又对我们说道:“诸位中国朋友,我去去就回来,你们帮我照顾一下他。”

叔父道:“我们不打他就够了!”

梅川太郎尴尬的笑了笑,奔台下而去。

我们这边面面相觑,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忽然听见有人吟诵道:“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声音低沉哀怨,听得我脊背一寒,循声看时,却是真源先生。他正站在围墙边,一动不动的望向远处,嘴里兀自反复的喃喃念诵那首诗。

叔父和许丹阳等对视一眼,我们都过去瞧他,只见他眼神发直,表情失魂落魄,呆呆的,疯病像是更严重了些。

“真源?”叔父唤他,他也不回头。

许丹阳皱眉道:“师父他到底是怎么了?”

叔父道:“去问太清宫的观主,他肯定知道底细,他不跟我说,但应该怕你这个五大队的总首领,他该跟你说。”

耳听得真源先生又念了一遍那首诗,我心中忽然震动,忍不住说道:“真源先生难道是错过了一个等了许久的心上人么?”

“别胡说!”叔父道:“他一个出家的道士,等啥心上人?!”

但那真源先生忽然身子一震,猛的扭过头来,盯着我看,眼睛大亮。

叔父道:“真源,他胡乱说说,你可别乱来……”

话音未落,真源先生忽然朝我冲了过来,叔父吃了一惊,待要伸手去抓他,他却一把握着我的手,连声问道:“你怎知道?!你怎知道?!”

叔父和许丹阳、计千谋都“咦”了一声,围上来探看。

我的手被真源先生捏的生疼,奋力抽出来,道:“真源先生,是您等的心上人负了您,所以您心里不痛快么?”

“负了我,负了我……”真源先生怔怔的道:“心里不痛快,我心里不痛快!啊!嗬嗬……”

真源先生突然仰面失声痛哭,哭声歇斯底里,泪水滂沱,惊得我手足无措,茫然看向许丹阳、计千谋和叔父。

叔父诧异道:“这,这个老道,难道还真是有心上人?被心上人伤了心才变成这样的?”

许丹阳喃喃道:“我,我也不知道,从来没听师父他老人家说过。不过,我知道,他以前不是道士。”

叔父道:“他什么时候不是道士?”

许丹阳道:“我才跟他学艺的时候,他还不是道士,那时候,我年在幼冲,师父他也才二十多岁……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师父真是风华正茂,是个极潇洒的人。后来,不知怎么,就突然出家了。”

叔父看向我,问:“道儿,你是咋知道真源有心上人的,还说啥负了他?”

我道:“他念的那首诗啊。那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牧写的。相传杜牧年轻的时候,在湖州崔刺史那里做幕僚,后来,他在湖州偶然邂逅了一个少女,他爱慕那少女美丽,那少女也倾慕他才华,两人私定终身,说今生非对方不娶不嫁。后来,因为战乱频仍,崔刺史官职调动,杜牧不得不离开湖州,临走的时候,他跟那少女约定,十年之内,他不娶,那少女也不嫁,必有一天,他会回来,重续前缘。结果,杜牧辗转流离,十四年后才重新回到湖州,那时候,他自己也已经做了湖州刺史,便托人百般打探,终于寻到当年那少女,可对方已经在三年前嫁做人妇,而且已经生下了两个儿子。杜牧伤心之余,就做了一首诗,也就是真源先生刚刚念诵的那首《叹花》:’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叹息自己来晚了……”

众人听得一阵怅惘,许丹阳叹道:“这倒也是一段让人叹惋的爱情佳话啊。没想到陈世兄如此博学,闻诗而知意,叫人佩服。”

我道:“平时爱胡乱读一些杂书,不算什么。”

叔父道:“这不派上用场了么?不过,听你的意思,杜牧是自己去晚了,约定的十年,那个少女在第十一年头上嫁了人,三年间生了俩儿子,也不算违约背誓,倒是杜牧自己说话不算话,那女人可没有负他。”

我道:“时局纷乱,杜牧估计是身不由己。真源先生反复念这首诗,应该也是有类似的经历,他出家当道士,也应该是迫不得已的,后来可能是知道自己的心上人也结婚生了孩子,所以才发疯的?”

上一篇: 临界·爵迹2(出书版) 下一篇: 麻衣神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