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卫极本是从九品陪戎副尉,乃是武官中的地三十一级阶官,越过从九品上,连升两级变为正九品,月禄银子由十两涨为十五两,的确是可喜可贺的好事。
“恭喜周二哥。”蓝怡笑得双眼弯弯,看着就如同得了鱼的猫儿,十分满足。
周卫极忍不住摸摸她尖巧的小下巴,从怀里掏出二百两银子的银票。“这些你守着吧,好好置办些年货,给自己和孩子添几件好衣服。”
蓝怡没有推辞。高兴地收了下来。周卫极见她收了,笑容愈发舒展。
在梅县时,蓝怡怕周卫极带的银钱不够用,给了他二百两银子,周卫极当时虽收了但心里一直惦记着,今日终于有机会将自己赚回的银子交给蓝怡,而她也开心收下。周卫极自然是极高兴的。
“我留了二十两给大哥,姐那里也送去了二十两,剩下的都给了赵大哥。赵大哥和常大哥他们受赏的银子也都拿出大半,用来贴补死伤的兵士家人,朝廷下发给他们的贴补着实不够用。”
他在解释为什么没有把全部赏银拿回来交给自己,蓝怡温暖笑道:“周二哥做得对。姐姐那边还好吧?”
周卫极轻应一声。本该走了。但是他就是舍不得这样的安宁。
蓝怡咬咬唇,听着外边没有动静,轻轻说到:“二哥,姐家离着李二瘸子家不远,你该见过他吧?今天我和二叔他们去城里,遇到了宇儿的二叔李二瘸子,他认出了我,死盯着牛车要跟着。林远叫了人来才把他截住。”
周卫极点头,李二瘸子他自然认识。那是李家村有名的泼皮,“见过,他哥李富贵我也认得,是个老实人。”
周月娥成亲,周卫极去送亲,当时李富贵在姐夫家帮忙,是个沉默勤快的小伙子,后来听说他娶了个天仙似的好媳妇,可惜好日子没过两年媳妇就死了,李家村人都说他没修够那份福气。
看来宇儿的长相是随了母亲的,蓝怡担忧说到:“李二瘸子这样的人,最是让人头疼。他怕发现宇儿后三五不时的过来恶心人,二哥,这该怎么办才好?”
周卫极拉着蓝怡的手紧了紧,“交给我就好,你安生地准备过年。”
周卫极是做捕快班头的,对付这样的泼皮无赖肯定有好办法,蓝怡乖乖点头,“多谢二哥。”
这是她第一次在有困难时想到他,主动寻求他的帮助,周卫极很开心,笑呵呵地走了。
蓝怡到温室内去看两个孩子,两个小家伙早就梳洗完毕,正坐在火炕边的垫子上玩闹,暖融融的火光,湿润的气息,发着金光的蔬菜,都让人觉得分外安心。
“娘,快看小猴子喝水了。”宇儿见着蓝怡进来,赶紧招收。
贾氏无奈地笑笑,“他们俩就是不肯回去,一定要在这看小猴子。”
这俩小家伙对小猴子的喜爱直超小白小火,每日在家就以观察小猴子为乐,总是念叨着小猴子做了这,小猴子干了那。
火光也给灰黄的小猴子染上一层金色,它脸上的伤疤看上去好了很多。小猴子面前放着一个水瓢,里边有半瓢水,小猴子用爪子沾湿舔着喝,不敢把头扎下去,两只迷蒙的圆眼睛看着蓝怡四人,时刻不离。
这是担心的表现吧,蓝怡想起这只小猴子见了雷天泽和周卫极的表现,忍不住笑起来,坐在两个孩子边上。
文轩顺势靠在娘身上,笑嘻嘻地说,“娘,给小猴起名。”
“咱们家就一只小猴子,不用起名的。”蓝怡用手指替他梳理头发。
小猴子也贪恋着火炕的温度,喝完水向西边的火炕靠了靠。
宇儿看着小猴子,很认真的咬着手指头思考着。
鉴于他起的大咩,二咩,三咩等一系列名字,蓝怡对宇儿起名字的能力不抱多大希望。
“宇儿觉得,给它叫小猴就不错。”
小猴子,小猴……少了一个“子”字,果然很有宇儿特色的起名方式,蓝怡呵呵笑了。
文轩这次不同意,“宝宝觉得,叫刀疤好听。”
文轩对自己的名字很执着,虽然他已不会在别人叫他文轩时,两手严肃的捧着小脸纠正,“这是宝宝,不是文轩”,但他还是喜欢自称宝宝。
刀疤,还不如小猴好听,不过好在抓住了这只小猴子身上的一项明显特征,也够霸气。
“娘,你说叫小猴好,还是叫刀疤好?”宇儿认真问到。
蓝怡和贾氏相视一笑,“都好。你们两个商量好了选一个吧。”
俩小家伙听了,头碰头在一起认真探讨。小猴子则对这个问题不感兴趣,它两眼盯着面前的大红果。
大红果。也就是西红柿已经挂了果,早些的有宇儿拳头那样大,蓝怡得空就查看一番,估摸着再过半月就该能吃了。
“娘,我们商量好了,叫刀疤猴!”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地说道。
贾氏和蓝怡笑出声,刀疤猴。亏他们想得出来。
“不错,刀疤猴,黄瓜你可以吃。大红果可不能摘,等变红熟了咱们再吃。”蓝怡憋着笑,认真教育刀疤猴。
宇儿想起吃过的大红果炒鸡蛋的味道,口中泛起酸水。“娘。大红果快熟了?宇儿想吃大红果炒鸡蛋。”
文轩也点头。
贾氏没有吃过,不过听蓝怡描述了许多遍大红果的好处,也十分期待。
“快了,我看着再有两集就能吃上了。”蓝怡自信点头,大红果虽挂果不多,但它起码挂果了,说明是能在这边种植的。既然温室内能挂果,那么明年开春种在外边就更没有问题了。等着果子熟了。她要拿去给大伙尝尝,让他们都种上一些添道菜。更可以拿去卖钱,大红果在这边是稀罕东西,肯定能卖上个好价钱。
也不知道小七温室内的大红果长得怎么样,蓝怡有半月没去过了,想来只比自己这边更好。
“两集之后,快腊八了呢。”贾氏算到,进了腊月就真的到年根底了。
蓝怡点头,抱起宇儿,贾氏抱起文轩,包好衣服回屋。温室外凛冽的寒气扑面而来,让人不想呼吸,蓝怡快步走进屋内,“二叔说快下雪了,刚周二哥也说要下雪了,就这十天半月的。”
贾氏把文轩放在炕上,替他们整理被褥,“赶紧下吧,这样吊着真让人揪心。”
“瑶姨,变天时腿脚疼痛难忍,可有什么方子能治么?”苏永珅的情况,蓝怡听着像是风湿性症状,但她不是学医的,不管妄下判断。
贾氏不敢确定,“筋骨关节之症,病因多出,须仔细诊疗方可开药化瘀消肿,通经活络,搜风祛寒,且这不是一两侯药就能治的。老太爷在世之时,就有此症,腿如插刀,痛如锥刺,昼轻夜重,不能安睡,寻梅县神医以丁公藤、制川乌、三七、干姜等二十八味药制膏敷之,倒也有些奇效。”
蓝怡点头,“就是周二哥的义兄,最近还是不大好,卧床难起,周二哥正忧心着。”
贾氏听蓝怡说起过苏永珅的事情,一介文弱书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几经生死落得一身病症,可歌可叹,“等明年苏夫子搬来村里,咱们也能就近照料他,虽不知能不能变好,却总不会再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