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娇女古代发家日常(25)+番外

待方甲寅让最后一排坐在中间的林如玉砍断缆绳后,渔船便顺着水流,快速前行。

纲首方甲寅指挥众人划船顺流而下,或左浆前划右浆后划,或右浆前划左浆后划,准确躲开水中漂浮的障碍物。

看了眼被生子、二春夹在中间,紧紧握住缆绳的阿衡,扶着母亲的林如玉低声问沈戈,“你的胳膊……”

沈戈被湿布紧紧包裹着的左上臂,已被血染透,但因与林如玉紧挨着坐在一排,却让他觉得浑身充满干劲儿,他侧头在林如玉元宝般的耳朵便低声道,“小伤,没事儿。你看右前边那人。”

林如玉冰冷的耳朵挨到沈戈炙热的气息,身体不由自主地一颤,心快速跳动,耳朵刹那间变得通红。她立刻转开眸子,看向右前边。

见安居春正抬左手抓挠长了一大片红疙瘩的脖子,林如玉立刻明白了:昨夜,夜探陶家庄的沈戈与安居春交了手,沈戈的胳膊是被安居春伤的,安居春脖子上的疙瘩,则是自己给沈戈的药水造成的。

若不是此时情况不允许,林如玉真想抬起一脚,把这帮姓安的畜生一个个踹到水里去!

避过几次翻船危机后,方甲寅指挥众人转向,靠近前边林木茂密,水面之上数十丈的山腰处有座寺庙的山峰,“左浆向后划,右浆向前划,快,快快!好,稳住,稳住。左右同时向前划,快,快,快快!!!”

在湍急的洪水中顺利靠岸,并非易事。抱住母亲的林如玉屏住呼吸,紧紧盯着前方。直到方甲寅扔出去的缆绳牢牢缠在了一棵大树上,林如玉才算送了一口气。

方甲寅指挥众人划船的划船,拽缆绳的拽缆绳,将渔船稳稳停在了大树边后,又扔出另一根缆绳套住水平面以上的一棵大树,依次喊道,“庆林,你背着房夫人先上去!安公子,请!劳烦这位大哥背着林小少爷,……沈戈和大福前后夹住二妹,走!”

因不放心林如玉,沈戈快速用一截缆绳捆住她的腰,另一套拴在绷直的缆绳上,才道,“好了,走。”

在湍急的水流中,林如玉根本站不住。她紧紧握住缆绳前行几步,脚才踩到了山石,艰难向岸上走去。

岸上,马三叔伸手把前边的大福拽了上去,又要伸手拽林如玉时,却发现安自远站在缆绳另一侧,也伸出了手,“林姑娘,小心。”

还不等马三叔反应过来,上岸的大福转身一拉,身后的沈戈用力一举,林如玉便顺利上岸,站到了母亲房氏身边。

安自远眉眼一冷,又向沈戈伸出手。

“多谢!”沈戈毫不客气地握住安自远的手,跳到岸上。

安自远握住拳头,温和回了一句,“沈小哥客气了,该在下谢诸位搭救之恩才对。”

最后上岸的方甲寅喊道,“这艘船不能丢,大伙儿用力把船拖到岸上来!”

待把船弄到岸上后,林如玉发现水位比方才又涨了几寸。洪水,毫无退去的意思,难怪下游十三县数百村庄被洪水淹没,这水量真是大得惊人。

“轰隆隆——”

林如玉刚感慨完,天上响起闷雷声,她抬头看了一眼,才发现天空已是乌云密布。洪水再遇暴雨,水位还不知要窜高多少。林如玉连忙道,“方伯,三叔,要下雨了,咱们去山上的庙里避雨吧?”

“好。”方甲寅正要安排人扶着房氏上山,却见安自远和沈戈已同时走向了房氏,他知趣地闭上了嘴。

见到这一幕,马三叔无声叹了口气,沈戈这傻小子啊……

这回,安自远抢在了沈戈前面开口,“夫人,在下扶您上山?”

坐船歇息了片刻,房氏此刻已有了些力气。她强撑着站起来,道,“两位恩人身上都有伤,妾身不敢再劳烦,让小女和大福扶我上山就好。”

林如玉立刻上前,“你们划船都累了,我和大哥扶着母亲上山,阿衡,你跟在身后。”

沈戈捞起小阿衡的手,“走吧,看天色一会儿就要下雨了。”

终于,在雨点落下之前众人赶到寺庙门前,却发现庙门紧锁着。

第28章 忙碌

雷雨由小变大,山上除此庙之外再无避雨之所。方甲寅咳嗽一声,“这庙我春天来过一回,庙里只有一老一小俩和尚,为人很是和气,这会儿怕是出门了。”

马三叔跟上,“这里是寺庙,佛祖普度众生,咱们现在落难,进去歇会儿不算私闯民宅。”

说罢,马三叔的目光转向被两个随从扶着的安自远,让他表态。安自远温和道,“在下倒无妨,只是林夫人病重,不能再淋雨。逢春,将门打开,咱们进去再向佛祖请擅入之罪。”

已无力气说话的房氏向众人点头道谢,安逢春抽刀砍断门锁,推开山门。

这是一处里外两进的寺院,正中大殿的门开着,殿内供奉的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殿内不算宽敞高大,观音像也没塑金身,但殿内干净整洁,看得出庙中僧人并未荒废佛事。

看到这尊慈眉善目的观音像,林如玉想到了乌沙镇破庙内的观音像。乌沙镇已被洪水淹没,不知那座破庙能不能抵挡得住洪水的冲击。

因形容狼狈,众人便在殿门外请罪和拜谢菩萨保佑,然后开始寻找避雨歇脚的斋房。

观音殿左右各有一个小跨院,殿后还有一处小院,院中晾晒着一大一小两件僧衣,看得出这处是两位僧人的居所。

沈戈上前,将挂着僧衣的竹竿挪到屋檐下。

惺惺作态!安自远扫了沈戈一眼,挂起温柔的笑容,言道,“大殿左右的两个小院应是斋房。林夫人一家居东院,我等居西院,诸位意下如何?”

林夫人一家虽然只有四人,但其中有两个女眷,独占一院很是合理,方甲寅四人自是没有意见。

房氏和林如玉谢过众人,相互搀扶着去了东院。东院有正房三间,林如玉将母亲扶进正房东里间,发现房内有两张还算宽敞的竹床,床上竟备有被褥,顿时眉开眼笑。

让母亲和阿衡坐在桌边歇息,林如玉冒雨进入院内靠西墙的小厨房,打算烧热水,让家里人饮用、梳洗。

小厨房内虽无柴米油盐,但却有一口未生锈的铁锅和两大捆干柴。

林如玉刚放下竹编的锅盖,大福就提着一桶清水,拿着火折子快步走了进来。

林如玉欢喜接过火折子,“大哥在哪找到的?”

同样一身湿衣、两脚泥的林大福憨憨回道,“沈哥给的。”

洪水早发了十日,若不是沈戈,她们一家四口定难逃过这一场灾难。何其有幸,她在乌沙镇内结识了沈戈。

林如玉笑问,“大哥可会用火折子?”

说来惭愧,林如玉上一世在林家时,闺房内用的东西样样精致,庙里这种她虽能认出是火折子,却不知如何使用。

“嗯。”做惯粗活的的大福接过火折子,往灶台里放了木柴和枯叶,点起了火。

林如玉摘下墙上挂的炊帚将大锅刷洗两遍,倒入清水烧热后,再用大肚葫芦切开两半做成的水瓢,舀水烫洗干净从正房里找到的两个木盆,然后将锅里的热水装入木盆中,再将大福刚提来的清水倒入锅中,“大哥把这盆热水端进西里里间,兑上凉水洗干净头发和身上的泥,脏衣服泡在盆里就成,我端这盆水去给母亲和阿衡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