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娇女古代发家日常(99)+番外

今夜无月,多云,山谷内漆黑一片,有夜视眼的沈戈在前引路,带领众人摸到藏粮的山洞旁边后,两帮人汇合,与守粮的贼匪们交了手。

很快,山洞口横尸一片。沈戈甩掉刀上的血,与众人一起推开沉重的木门,进入洞中,点亮火把。

借着火把跳跃的亮光,确认洞中藏粮和药材比宣州漕船丢失的还多出一倍后,沈戈星眸璀璨,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

九天,他们不只找到了赈灾粮,还把对方的老巢端了!

庄明安排人清理现场,又向沈戈请示道,“东家,咱接下来怎么办?”

沈戈早就想好了,“派人去把代云周引过来,让他们接手这里的物资,我带人分批返回宣州,你带四个人去和州历阳县,秘密查找东竹先生的下落,一定要小心行事。”

代云周是宣州衙门捕头,奉太守令到一线峡寻找被劫赈灾物资的下落。物资交给代云周,功劳也就归了他。庄明怕沈戈没想到这一点,提醒道,“东家亲自去把代云周请过来,这首功就是您的。”

已两人未歇息的沈戈摇头,“这首功对我无用。咱们不露面,就当这些东西是代云周找到的。”

骆三不解,“东家不领功,咱们这一趟不是白忙活了?”

骆显瞪了骆三一眼,“就你废话多。”

骆三鼓了鼓腮帮子,他是为了自己吗?他是为了沈戈的前途考虑!

沈戈解释道,“我明白明哥和骆三哥是为了我好,但现在咱们最要紧的是找寻和救出东竹先生。现在本就是敌暗我明,如果我和官府的人走得近了,我怕假安自远以为我要借助宣州衙门的官差寻人,惹得他狗急跳墙。”

骆三是个直肠子,有话就憋不住,“那东家为啥急着来寻赈灾粮的下落?”

沈戈笑了,“东竹先生一直教导我,要做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我沈戈虽然算不得大丈夫,但卧龙堤决堤,受灾的是我的好友、同乡,赈灾粮早到一日,父老乡亲们就能多活下来几个。这是其一。其二,我觉得劫粮的人,可能与假安自远是一伙的。不管他们打算唱什么戏,这台子我都不能让他们搭起来。骆三哥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骆三拱手,“东家想得长远也仗义,骆三佩服!”

除了这两项,东家急着过来,也是为了不让林姑娘着急。不过这个原因,东家不想说出来,庄明就假装不知道。他与沈戈道,“还有一个多时辰就要天亮了,东家趁着这会儿工夫睡会儿,天亮咱们就启程。”

沈戈确实疲乏得厉害,的确快撑不住了。躺倒在山洞内用稻草铺成的床铺上,沈戈闭上眼,想到林如玉得到消息时的欢喜模样,美美地睡了。

感觉自己刚睡着,沈戈便听有人唤他的名字,立刻坐了起来,这才发现天已经亮了。沈戈揉揉眼睛,发现叫醒自己的,竟是留在宣州保护林如玉的骆二,立时惊出了一身冷汗。

第109章 燃爆宣州城

寻回赈灾粮的喜事,两日后传回宣州。

这日,喜逢太守夫人六十大寿的寿宴。

芳华园内宾客满面带笑,连道双喜临门。

看着太守夫人脸上的褶子都笑出来了,林如玉便知她是真高兴。寿宴开了半个多时辰,太守夫人还是第一次笑得如此真诚。

叶长史的夫人笑道,“这下好了,受灾七县的数万百姓总算能吃口热饭了。”

太守夫人眼角的褶子展开了些,“天渐渐凉了,百姓们不只要吃饱,还需添衣。身在千里之外帝都的万岁,也为咱们三州的受灾百姓忧心不已。老身虽年老无能,但也想为君分忧,除今日寿宴所得贺礼外,老身已捐出在勒县的田地房舍,安置受灾百姓。”

前来参加寿宴的众家夫人一致低头,都不吭声了。

七县受灾,她们已捐了三次钱粮物资。再捐就不是肉疼,而是骨头疼了。

跪坐在二婶身侧的林如玉挺直身体,重头戏终于到了!

叶夫人含笑看着林如玉,这小丫头不只模样长得美,表情也如此生动,实在招人稀罕。

上座的太守夫人看过众人的神色,目光落在林家二夫人和林家长女身上,温和道,“祸兮,福之所倚。”

嗯?

不催捐?

恨不得把脑袋埋入杯碟里的宾客们抬头,看向太守夫人。

“卧龙堤决堤,诸位为救济灾民慷慨解囊。林家主母带病来见太守,捐粮捐银捐药。”太守夫人夸过林家,话锋一转,严厉道:

“不想林家如此义举,竟遭了小人记恨,派人几番入林家店铺、货船,捣毁货物,害的林家从湖州运来的上百匹、价值万两的绸缎被江水浸染!太守派人缉凶,不论凶手受谁指使,一旦抓获,绝不姑息!”

此事众人多多少少已有耳闻,替林家惋惜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

林大姑低头琢磨太守夫人为何在这节骨眼上提起此事,林二姑平静打量众宾客,想知道到底是哪家暗中使坏。

待寻到了,弄不死他!

温氏低头装难受,暗暗与林如玉咬耳朵,“娇娇,我好紧张。”

“二婶,我也是。”毕竟是第一次操办这么大的活动,林如玉既兴奋又害怕,白瓷般的脸透着霞红。

太守夫人继续道,“正如老身方才所言:祸兮,福所倚。林家发现被染色的布匹上的条纹,竟有几分天然之趣,便起了用布匹做画布的主意。她们将布匹拿来给老身看,老身不善此道,便派人将布匹送去和州,交于松眠先生。松眠先生看后意兴大起,作画一幅,交于老身。”

太守夫人抬手,两个穿着一模一样衣衫的小丫鬟托着画卷上前。众人瞪大眼睛看着,徐徐展开的,一丈长的画布。

“真好看!跟真的一样!”

“久闻先生大名,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老人家的真迹,不愧是咱们六州的画圣,好,真的好!”

“没想到细绸还能作画,这幅画值多少银子?”

女儿被林如玉抽了耳光的宋夫人酸溜溜道,“我不喜好这个,不知道!”

“……”

多少银两?几千到上万都有可能,林如玉抿唇笑得开心。

众夫人小声议论纷纷,男宾园内却已沸腾了,“太守大人,松眠先生的大作在何处,属下恳求一观。”

“大人,草民也想看看。”

“……”

见大伙都急得抓耳挠腮,太守抚须含笑,“先生的画,诸位不只可以看,有幸者还能将其纳入袖中带回家,挂于厅堂之内日日欣赏。”

“哗……”

见大伙激动得脸红脖子粗,林二爷和郑昌明笑得见牙不见眼。

气氛烘托起来后,太守道出主题,“重阳佳节日,此园望乡山,会举办一场书画义卖会,会上不只有松眠先生的画作,还有我宣州名家现场作画。所有画作,价高者得。义卖所得,皆用来赈灾。”

后园内,太守夫人直起身,抬手行礼,“重阳当日,老身遍插茱萸,在望乡亭内恭候诸位大驾光临,再为宣州受灾百姓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