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不是说就几天嘛,这已经几天了吧?”
“馒头先给我来几个。”
……
大家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的。
东姝一边手脚麻利的装着馒头,一边飞快回道:“今天晚上跟馒头一起,不过价格会贵一些,到时候,如果喜欢的话,可以过来。”
“到时候,一定要多多捧场啊。”
“谢过老邻居。”
……
东姝一句跟着一句的回应,或是说着客气话。
原主长了一张好人脸,十分憨厚的样子。
此时再加上东姝态度和气,让顾客们觉得十分舒服。
大家不自觉的应下了,晚上一定过来之类的话。
大约是因为今天的香味太浓郁,所以馒头又一早就卖光了。
比平时早了差不多半个小时。
东姝早早收摊。
然后转过身,就开始忙活自己的午饭,还有晚上的卤肉,甚至是晚上的馒头。
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之后,东姝又去了趟后面的集市。
这会儿集市肯定是没有什么人,东姝过去是买点黄豆回来。
藕的话,家里的耳房里还囤了一些,倒是不需要再买了。
但是如果还想在卤汁里加一点干豆腐之类的话,就需要自己动手了。
那种做豆腐的粗纱布家里是有的。
但是家里没黄豆。
再加上其它调料也需要一次补齐,免得忙的时候转不开身。
顺便还要去挑一些顺手的小工具之类的。
所以,东姝急匆匆的过去之后,又急匆匆的回来。
只是东姝回来的时候,总觉得有人在看自己。
目光四下一转,并没有看到人,东姝也便不再多坚持什么。
脚步更快的回了家里。
倒是她离开之后,小巷口那里,站出来两个人。
“爷,这……”其中一个应该是小厮一样的人物,跟在身边小声开口。
也不知道想说东姝的敏锐性太高,还是想说其它的。
而站在前面的男人,却是轻笑一声,没说话。
小厮不明白,也不敢多问。
这一幕,东姝当然不知道。
知道也不多理会。
因为,真的很忙。
做豆腐,或者说是做干豆腐,东姝都没做过。
如今初上手,其实并不太容易。
不过今天估计是不太容易做出来,因为黄豆买回来,需要挑捡,然后还需要泡很久的水。
一晚上都是少的。
所以,今天是肯定完不成了。
东姝也不坚持。
倒是先清洗了一些藕,把皮打了。
然后切成了薄片。
今天刚从铺子里买的,类似于大型漏勺一样的工具,到时候,藕片就可以放进这里煮。
煮一碗的藕,只需要三文钱。
这算是自己铺子里,最实惠的物品了。
一切准备好,东姝收拾了一下,给自己弄了个简单的午饭。
半颗大白菜,炖了一点肉,就着早上剩下的花卷吃了一下。
东姝也不挑吃的,吃饱就行。
吃完,再稍稍休息一下。
毕竟早上起太早了。
第1353章 大郎,该喝药了19
东姝午休半小时。
半个小时之后,准时起来,洗了一把脸,披上自己的围裙,然后,开工。
面已经发好了,自己可以动手开始蒸了。
卤汁锅里,也可以开始稍稍加点火。
然后准备盛进大瓦缸里。
然后添碳火。
工具之类的,东姝这几天陆陆续续看过了,已经给添全了。
如今就看人了。
东姝动作还是十分麻利的。
围着这三个灶台,来来回回的转。
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对于东姝来说,万千种生活,就是万千种体验。
有些技能,看似没有用,说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呢。
这都是没办法预料的事情。
而且,如今这样的生活,其实也很踏实。
这个世界,原主的记忆难得完整,而且心思也难得明确。
自己可以安稳的蒸着馒头,做着卤肉,吃着美食,喝着小酒就可以完成任务,为什么要自己作死呢?
所以,这样很好。
这一下午,因为已经是成品卤汁了,所以屋里的香味飘了很远。
别说是隔壁小孩,就是隔壁的隔壁的小孩,都特么馋哭了。
宋婶子的孙子,这会儿已经开始扒着东姝的档口,眼巴巴地看着。
宋婶的孙子今年12岁,正是皮上皮下的年纪。
扒了半天,没扒出人来,最后转过身,跑回宋婶的铺子,哇的一声就哭出声来了。
太坏了,隔壁刘叔叔太坏了。
天天做好吃的,还关着门。
太残忍了。
有钱都买不到。
原本留在宋婶这里喝茶的,或是吃点瓜子聊个天的,一看宋婶的小孙子扒了东姝的档口,回来就哭了,还不放心的探了脖子向外瞧瞧。
还以为东姝开了档口呢。
结果没有,失望。
宋婶子也让小孙子折腾的够呛。
旁边的铺子是赵大娘带着小儿子一家一起干。
平时就是卖卖自己家腌制的咸菜,或者是从河边打捞上来的生鲜之类的。
进项不多,但是够糊口了。
这会儿一听宋婶子这动静,赵大娘还过来凑个热闹。
“我跟你说,我这两天都没敢带孙子出来,让媳妇在家看着呢。”赵大娘也被这个香味弄的无奈。
宋婶也想有个媳妇在家帮着看啊。
可惜,小儿子一家都没了,就留下这么一个孙子。
她不带的话,就没人带。
宋婶子无奈的笑了笑:“还是你有福啊。”
赵大娘一听就知道宋婶子这是想起了伤心事,连着呸了好几口:“瞧我,这不会说话,不过大郎最近可是真的变了啊。”
赵大娘知道自己没说对话,这个时候,忙岔开话题,不想让宋婶子多想。
“可不,大郎最近可是出息了。”对于这一点,宋婶子并没有否认,反而带着几分骄傲。
毕竟原主人好,东姝过来,对于他们也颇为和善。
所以,大家觉得东姝是真的不错。
赵大娘探头看了看之后,又压低了声音说道:“那个女人已经走了,大郎就没有心思再找一个?”
大约是年纪大了,总想着撮和一下年轻人,所以赵大娘和宋婶子围坐在一起,便不由自主的开始起了做媒的心思。
听到赵大娘这么问,宋婶子想了想之后,这才开口:“我问过大郎,他好像是没这个心思,估计是没走出来吧。”
一听宋婶子这么说,赵大娘愣了一下,反应过来,没走出来是什么意思,不由又啐了一口:“真是个狐媚子,不要脸,难为大郎还念着她的好了。”
肖心莲在这一片仇恨度还是很高的。
从前是因为年轻漂亮,又嫁了一个好男人,不需要她干活,天天只负责美美美。
虽然刘大郎朴素,但是对于肖心莲也不能说是小气。
这个看看肖心莲曾经的首饰盒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