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后来曹柳误入歧途,偏要和韩一舟搅合在一起后,她就彻底和知青点断了往来。
原先,知青点的事情还有赵大丫说给她听,不过后来大丫同样被曹柳伤透了后,便是周扬平还放不下知青点,为着知青点的人忙前忙后的,但赵大丫也不在姜娴面前提了。
姜娴也就是知道,这些年,村里又来了好些个新知青。
而曹柳,在韩一舟走了的第二年,在姜娴在华都的时候就走了,村里都说她能回城是韩一舟帮她办的,自此了无音讯。
就是那会子,她走后,姜娴突然想起那时候她俩感情甚好的时候,曹柳抱怨徐诗雨,倒追韩一舟不说,每次看到她跟防贼似的?
原是一句笑谈,如今回头,竟然如一句箴言一般。
可不是跟防贼似的吗?
那有了前世记忆的徐嫣儿为啥唯独对曹柳跟防贼似的?跟对待陈知青以及柏知青的态度完全不同呢?
自然是因为那个徐嫣儿记忆之中的前世,曹柳也是跟韩一舟纠缠在一处难舍难分了吧?
真是孽缘一场哦。
也不知道韩一舟有什么魅力?那么一个明事理,原本心中有理想,身有才华的女孩儿甘愿为了他背负这样的名声?
怕不是被他下蛊了。
不过也只是唏嘘了一场,姜娴就抛开了。
无论是曹柳还是韩一舟,都是过去的人了,人生的过客而已。
比起他们,对于徐嫣儿的感情,姜娴要更复杂些。
怎么说呢,刚来的时候,姜娴对待徐嫣儿那是恨到骨子里的,毕竟,在澜国,她姜娴一世英名,居然栽她手里了。
死不可怕,但,简直,太踏马的丢人了有没有。
但阴差阳错,在华国,姜娴的日子是越过越有滋味儿了。
对她的感觉就变得复杂了。
讨厌她还是非常讨厌,不,应该是厌憎,可厌憎之余,又有种特别的情绪,就是,这人的存在好似就能证明她那一段已经逐渐在她记忆之中被深埋的澜国的特别经历是真实存在过的。
后来,她走了,甭管是用什么方式走的,姜娴倒是松了口气。
省的她总在她面前晃,她如今早就“金盆洗手”,又不能用澜国的方式,看谁不爽杀了就是。
那她又看不惯她也杀不掉她,这种感觉就两个字:膈应。
所以,走了好啊,眼不见为净,便罢了,澜国的那一段,看在她把她带到了华国,让她回归本位的份上,她就当功过相抵了。
另则,姜娴心中有不足为外人道的猜疑,她有种特别的笃定,总觉得没准儿在徐嫣儿得到的前世那段记忆之中,她可能就是韩一舟身边那个倒霉鬼子!
以之前的姜娴的性子,以及韩一舟对她的兴趣,好像被韩一舟俘获得手似乎也不难理解。
徐嫣儿简直是替她挡灾了!
对此,姜娴对她还升起了感激之心,罢了,杀她一次,又替她挡了灾,还让她无端掉进了福窝里,徐嫣儿对她有恩有仇,就当做都一笔勾销了。
今天看到陈知青,久不想起的那些旧事旧人,突然有点浮现在脑海中。
陈知青似乎也愣了,接着有些受宠若惊,她大约是没想到姜娴特地跟她打招呼,她连忙接口说话,神色间颇有些讨好:
“恩,我这不是要结婚了吗?来镇上看看有没有好看的布料。”
其实她是想着买块红布,想要找人做一件当年姜娴出嫁的时候那种款式的红嫁衣的,但突然看到正主儿,她颇有种偷别人东西被主人抓个正着的感觉。
因此,她忍不住有点赧然。
姜娴微微一怔,她倒是不知道嫁衣的事情,便是知道也没什么!
这些年,学着她当年出嫁那件嫁衣模样做嫁衣的多了去了,甚至还有那厚脸皮的来借呢,说穿一次就还回来。
姜娴怎么可能答应,看样式的,她欢迎,厚脸皮的,轰出去。
她想的却是另一件事儿,她觉得她总算知道陈知青这般热络又带着点刻意讨好的表情所为何事了。
大约是因为她要嫁到孔家了吧?
对,就是姜家的邻居孔家,孔家的老两口带着两孙子在家过日子,孔有光当年可是和姜爱国一道当兵的人。
虽然比姜爱国小好几岁,但也不小了,这会子,也得小四十了吧。
结果就要娶陈知青了。
请假
今天生日,作者菌回来,已经陪小娃睡下,所以请假~
第289章 归宿(一更)
姜娴前些时候回去,嫂子们就跟她说了陈知青的事情,不过只是闲聊的时候提了一嘴。
原话是陈知青嫁了咱们本村前面孔老爷子家。
姜娴当时一时没反应过来,还诧异的问她嫂子来着:
“孔向前不是才十多岁吗?这就结婚了?这也太急了了吧?”
结果被四个嫂子齐齐的白了一眼,然后还是她善良的二嫂没卖关子,告诉她:
“啥孔向前?人孩子还在上学呢,是孔向前他爹。”
于是乎,姜娴才知道是这般的乌龙。
听说,是年前孔老爷子生病的时候,孔有光回来看孔老爷子,两人就看对眼了。
不过,微诧过后,姜娴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
村里头说陈知青闲话的不少,但要姜娴来说,这般选择,许是时下的陈知青能做到的最好选择了。
对于陈知青,姜娴印象不算很差,就觉得她这个人虽然心胸不够宽广,但在遇到事儿的时候,也不是个一味的退缩之人,勇气和义气都还是有点的,这点比和她一起住的柏知青强太多了。
陈知青其实也不小了,三四年前,就已经二十了吧。
这会子,该有二十三四了。
他们农村结婚早的很,虽说华国的法律规定,女孩儿十八才能拿到结婚证。
但,村里头结婚呢,哪有这种东西,摆个酒都算是大办了。
所以当年,徐嫣儿和韩一舟结婚拿了张结婚证,才在村里造成轰动了,只因为大家都没见过。
有老人很好奇的跟周遭人唠嗑:咱国家还管这个?
便是现在,村里头十六七岁结婚的都大有人在呢。
二十三四,算是老姑娘呢。
不过,这种情况在知青里是很正常的。
但,这几年知青们有所松动了。
不少知青一直没有找到回城的机会,举荐上大学的名额也是僧多粥少,是以,不少知青的心气儿也是一年比一年低,有不少便认了命,在当地嫁人了。
有的是同为知青的男女结合了,如柏知青,她好像是去年,就跟同为知青的张知青结婚了,张知青是韩一舟走之后来的,和韩一舟气质仿佛,听说家里也不是什么平头老百姓。
顾二姐说得好,说这个张知青是韩一舟的平价代替品,姜娴深以为然。
不过,柏知青的运气不如徐诗雨,至今,张知青还在麦收大队住着呢,听说为了想回城的事情,两人天天打架,嘶吼辱骂的声音连周扬平和赵大丫家里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