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很厌烦这两人啊,这也太嚣张了,这可是徐嫣儿的娘家村啊?!
可见这两人都不把麦收大队所有人放在眼里是吧?
韩一舟和曹柳那是不尊重徐嫣儿么?那是瞧不起整个麦收大队呢。
虽说,这种厌恶不好牵连在孩子身上吧,但他爹妈这么恶心,姜娴自诩自己不是圣人,她自然也烦上这家小孩了。
本能的,她也不想大禾大砚跟这孩子接触,这要是个坏孩子带坏她的两个孩子怎么办?虽然她的两个宝贝机灵又聪明。
可她其实也不想去见那两人。
姜大伯母赶忙阻止姜娴:
“哎,你别去了,你大伯在那儿看着呢,还有刚刚啊,孔家二小子也在的,我这不是不放心么?孔二小子说他帮我看着去。”
“我一想没什么,孔家二小子如今人长大了,也稳重了,大禾跟大砚不是认识他么,有他看着,没事的。”
“再说了,这村里,谁不知道大禾大砚,还能被面的欺负了?”
姜娴一想也是,这是她家地盘啊,还能被外来的欺负?反了天了?
如此,她放下心来,把两个跟她亲香过了,在她手上扭来扭去要下去练习走路的小肉球放在地上,她也没心思进去复习了,一屁股坐在她伯母身边,帮着大伯母把苞谷脱粒。
“什么情况啊?大伯母,快说说!”
光听大伯母抱怨呢,具体啥情况她还不知道呢。
大伯母哪儿能不说啊,当下啪啪啪跟机关枪似的,突突干净了。
姜娴是越听眉头越皱的紧,主要是被膈应的。
原来,今天,韩一舟带着曹柳过来办手续呢。
韩一舟没什么问题,就是曹柳以病假的形式离开麦收大队的时候,手续还有些不齐全。
原本呢,大伯父也不准备多管,其实这种情况多的是,外村也有的,知青们在村里也确实辛苦,想走太正常了。
说白了,只要不是什么恶劣的事情,大家都是人,有同情心同理心,只要有手续,便不会阻拦。
曹柳的手续有瑕疵本来没什么,但这不是要恢复高考了么,这事儿就有点烦,考生需要核验身份,若是她的手续不齐全,据说怕影响考试。
所以,就来办手续了。
据说韩一舟和曹柳穿着打扮都挺时髦的,韩一舟已经是省城某县的革、委会副主任啦。
据说曹柳和韩一舟的儿子比她家的顾禾顾砚年纪大呢,人也长的壮实多了,又胖又大只,一来就欺负了一个孩子,而那个铁生是大禾罩着的“小弟”,所以,就和大禾杠上了。
又据说,村里有徐家人问起徐诗雨的情况,曹柳不作声,韩一舟很漫不经心只说徐诗雨在家呢,那说话的口气,跟提起个陌生人也差不多。
徐小队长算是真的勇士了,他帮着追问了句,问韩一舟怎么没带和徐诗雨的孩子回来?
结果被韩一舟直接怼了一句,说他们徐家女人莫不都是不下蛋的母鸡……
第331章 一肚子的情分(一更)
听大伯母说起韩一舟居然说出这话时候,姜娴眉头微微一挑。
若是这么说的话,可见韩一舟跟徐诗雨两人之间发关系很不咋地,甚至已经交恶了。
交恶到韩一舟居然迁怒了徐诗雨的族人?
姜娴自觉这事儿是有点不对的。
按说徐嫣儿是知道徐诗雨未来的人啊,如今取代了她的人生,怎么还活成这样了?
莫不是,在徐嫣儿知道的那段人生之中,和现在的有出入?
至少,曹柳不应该这么嚣张吧?
对,就是嚣张,回来办手续可以,但带着孩子和别人的男人一起,去了正室的娘家村?
这是人干的事儿?
徐嫣儿若是知道曹柳这般嚣张,在她未成气候之前,怕是已经把她弄死了才对。
所以说,命运已经发生变化了吧?
不过,这念头也就一闪而过。
姜娴和徐嫣儿从澜国一同而来,但从她自觉徐嫣儿跟她之间的恩恩怨怨一笔勾销开始,她自是不把徐嫣儿当成自己的生死仇人了,也没有跟她不死不休的心思,那么,徐嫣儿的人生也就与她毫不相干了。
她过成什么样子,选择什么样的人生又如何呢?
其实,真要说起来,人都变了,命运怎么可能不变呢。
徐嫣儿聪明一世,这点怎么看不破呢?
姜娴没把这事儿当回事,也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她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
“咦?大伯母,孔家二小子怎么回来了?”
自从陈知青嫁到孔家后没多久,陈知青就去随军了。
如今,孔家这两孩子都不小了,孔家大小子估计也十八九了?
那么孔二小子估计十六七了?
去年的时候,不是说把两个小子都接过去,看看能不能参军的么?
怎么突然回来了?
姜大伯母可真不愧是村里的百事通,姜娴感觉就没她不知道的事儿,村里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她的耳目……
她这问题抛出去,大伯母都不带想的,立刻又是一撇嘴,这回还叹了口气:
“哎,你说说,老孔夫妻可真是苦啊!”
老孔夫妻指的是孔有光的爹妈,也就是孔家二小子的爷爷奶奶。
这按照辈分,其实孔有光跟姜爱国是战友呢,所以按说是一辈儿的,所以老孔夫妻按说比姜大伯母长一辈儿。
不过因为年纪实在相差不大,又不是同族的,所以也就这么混叫。
“老孔之前生了场病,孔有光好歹良心发现,回来娶了老婆,后来也把孩子带走了。总算让老孔夫妻松快了一年半载的。”
“但,老婆孩子带走了,也不能对爹妈不管不问吧,今年过年都没回来,你说这生儿生女的有啥用。”
“哦,用到的时候就是爹妈,用不到就不问了?”
大伯母这人莫要看有时候抠搜,但她这人心好着呢。
过年,老孔夫妻在家孤零零的,大伯母还端了一碗猪肚汤给送过去呢。
一回来就唉声叹气的,说孔家老婆子拉着她抹眼泪,说想孙子了。
姜娴一抬头,看大伯母表情有些萧索,心中一动,知道大伯母大约是又联想到她那个不孝顺的孙子姜毓达了。
自姜毓达那次分粮回来过一回,便再没有出现过后,大伯母并没提过什么,但有时候,她偶尔看到姜毓达留在家里的一些破旧的小物件儿都会叹气。
姜娴知道,她时不时的是会想起这个孙子的,毕竟姜家的第三代,哪一个孩子姜大伯母没有亲自带过?
哪怕是顾禾顾砚顾硕顾矾呢。
姜娴心一软:
“您放心,您这身子骨啊,硬朗的很呢,这往后,我给你码过了,活不到一百岁,也能活到九十九。”
“谁敢不孝敬您,我一准儿用大耳瓜子抽死丫的。”
大伯母一下子就被姜娴逗笑了,什么愁绪啥的,一下子就飞到九霄云外去了。
“那可不,我有胖丫儿,一准儿比老孔活的舒坦,要不说闺女疼人呢,可惜啊,老姜家就是闺女儿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