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没有点灯,他躺在床上,开始修炼。
一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这样的平澹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
十二岁的贾琰即将参加今年的县试。
贾夫子对贾琰是越来越满意了,他将自己的所学都交给了贾琰。
贾琰虽然及不上弟弟聪明,但也不笨,再加上自己用功,四年下来,已经掌握了不少的知识。
贾夫子认为贾琰这一次参加考试,有把握考中。
贾父大为高兴,亲自送贾琰去县城参加考试。
期间一直陪着贾琰。
他们这一去就是半个多月,回来的时候,两个人的精神都还不错。
看来贾琰对于考中是有把握了。
县试放榜,贾琰果然考中了,还考入了前十名。
贾父高兴坏了,直接让贾母杀了一只老母鸡给贾琰炖汤庆祝。
大半的鸡汤和最鲜美的鸡肉都给了贾琰,其他人只能吃一些边角料儿。
贾珩不高兴了,他想吃鸡腿。
但两只鸡腿,贾父都夹给了贾琰。
贾珩生气。
不就是考过县试了吗?
有什么了不起的。
只要他放点儿心在读书上,也能够考过县试。
贾珩小脑袋瓜转动着。
等他考过县试,阿爹高兴了,他就可以要求阿娘给他做两只鸡吧?
一只用来炖汤,一只烤了吃。
贾珩想得美好,心里决定,从明天开始好好读书。
他将这件事情告诉给贾母。
贾母那个高兴啊,承诺贾珩:若贾珩考过县试,她给贾珩做三只鸡,第三只用来干炒。
贾母对自己的小儿子非常有信心,只要小儿子真用心了,成绩一定会比大儿子更好。
贾珩确实也没有辜负贾母的信任,他是贾家除了贾环外最聪明的一个。
贾环发现,这孩子有着过目不忘的能力。
他之前没有将心思用在读书上,看学过的东西,他都没有忘记,只要再从脑子里翻出来复习一遍,就能够参加县试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县试多是考记忆背诵的内容,比较简单。
若是考主观论述等题目,没有阅历见识以及经验的贾珩就抓瞎了。
县试过后,贾琰又参加了府试和院试。
最后一场考试,贾琰险之又险地在孙山之前一名上榜,成为了一名秀才。
这是村里的第二个秀才,整个村子都轰动了,大家喜笑颜开,带着肉菜等礼物跑到贾家来道贺。
贾琰整个人红光满脸,站在人群中仿佛自己会发光一样。
贾珩看得羡慕不已。
他也想这么风光!
贾珩拿起书本,看书,现在就看书。
等到明年,他就去参加县试。
贾父更加看重大儿子了,贾母则满心都是用功读书的小儿子。
贾环则默默照顾干活最多却被父母忽视的贾春梅。
贾春梅不做事的时候,贾环会教贾春梅识字,教授她一些书本上的知识,给小丫头开拓眼界。
贾珩和贾琰两兄弟看着就是有前途的,等到他们成为了举人乃至进士,想要跟贾家联姻的人不会少。
身为他们的妹妹,贾春梅若是大字不识的村妇,会让人看不起。
即便为了拉拢她的哥哥而娶了贾春梅,她在婆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若贾春梅本身就有能力,识字有才学,她未来的丈夫对她也会多一份喜爱吧。
贾琰和贾珩以后接触的多是读书人,未来妹夫的选择也该是在那些人中间。
如此,又是两年过去。
这一年,贾珩和贾环将一起参加县试。
贾珩本来前一年就想参加县试的,但贾夫子压了他一年,直接说贾珩主观论述方面不行,要其在这方面多加努力。
贾珩不服气,但被贾夫子三道题考倒,答了个一塌湖涂后,他不得不听从贾夫子的话。
这两年来,贾珩一直在这方面努力。
第594章 兄弟3
贾环和贾珩一起前往县城参加考试。
这一次,贾父也跟去了。
贾母也想跟去的,但被贾父给阻止了。
“你去做什么?老大还在家中呢。他明年要参加乡试了,每天读书那么辛苦,你要在家照顾老大。”
贾母只能留下了。
虽然她最宠爱小儿子,但对大儿子还是很重视的。
毕竟以后养老还是要靠大儿子啊。
只不过,她不知道自己的偏心已经让大儿子对她心生芥蒂了。
贾父和贾母没有想到贾环要要参加科考。
贾父问贾环:“老二,你行吗?”
贾环澹澹地道:“行不行,总要试试的。阿爹,我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自然是要参加科考的。若是不行,也好歇了继续读书的心思,去城里找份工作。”
贾父赞同地点头:“你也十三了,不小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下地干活了。”
他想了想道:“考完过后,我带你去一趟你大伯家,让你大伯帮忙留意一下城里的招工信息。”
贾父并不认为贾环能够考中。
这个二儿子实在太平庸,在家里的存在感太低了。
不如大儿子能干用功,也不如小儿子聪明。
贾环低低地应了一声。
县试的日子很快就到了,贾环和贾珩进入考场,分到了相隔比较远的号房。
贾环的运气不怎么好,分到了“臭号”。
他无奈地点了自己鼻子旁边的穴道,封闭了自己的嗅觉。
他这几天是连东西都不想吃了。
庆幸他没有疏忽修炼,现在的修为已经可以做到辟谷几天了。
他脸色难看地走出考场,贾父看到后,认为贾环这是考砸了。
他伸手拍了拍贾环的肩膀,道:“等你明天休息好了,我们就去你大伯家。”
贾环:“……”
考试结果出来了。
贾珩不但上榜,还考了一个榜首。
贾父高兴得不行。
最让他高兴的是以为无法考中的二儿子竟然也上榜了,虽然名次靠后,但却是上榜了。
贾父大为开心,带着两个儿子回家就掏钱举办了庆功宴。
村民们再次纷纷登门道贺,对贾家羡慕得不行。
三个儿子都过了县试,都是读书苗子。
以后贾家就能够更换门庭了,他们见到贾父,是不是要叫一声贾老爷呢?
看看人家三个儿子,再看自家的儿子,都是在贾夫子的学堂读书,为什么人家就读出了成果,自家儿子却连去参加考试的资格都还没有?
不行!回家就揍孩子,逼着他们努力用功。
不说考个秀才,考个童声回来总没有问题吧?
村里其他少年们:救命啊!
县试之后是府试院试,贾环和贾珩同样过了。
贾珩虽然再没有得到榜首,但名次都十分靠前,成为了秀才中等级最高的廪生,每年有四两银子的津贴,还有好些粮食补贴。
而贾琰不过是二等的增生,每年获得的津贴比廪生少了一半。
贾琰看到贾珩成为了廪生,心中很是不舒服。特别是贾母对外各种吹嘘自己小儿子是文曲星降世,贾父也以小儿子为傲的时候,贾琰更加不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