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负娇宠(142)

如今好不容易有个事儿做,她的心都要飞起来了。

柳佩玉却敏感、细腻许多,“真是太麻烦舅母了。我们——”

她们到底是外姓旁人,跟着蹭课,多少有些不自在。

唐宓却笑着说:“阿娘早就想让我学些音律、女工,奈何家里只有我一个,若是专门请先生只教授我一个,多少有些托大。幸好你们来了,如此,阿娘再请先生来,也不会显得过分!”

柳佩玉知道唐宓在说客套话,但听她这么说,自己心里多少好受些。

她抿唇轻笑,“这么说来,表妹竟是沾了我们的光?”

心情好了,柳佩玉难得的开起了玩笑。

唐宓见表姐终于不再多想,也乐得配合她,“是啊,是啊!”

“既是这样,那今天晚上,猫儿姐姐就请我和姐姐吃一顿吧。”柳佩玖也跳过来凑热闹。

“好啊,我这就命人去小厨房点菜。表姐,表妹,你们想吃什么,尽管点!”唐宓荷包鼓鼓的,哪里会在乎一顿饭。

“好,我、我先来……”柳佩玖叽叽喳喳的开始掰手指。

柳佩玉时不时的插上一句。

唐宓则不住的应声。

一时间,揽月阁里笑声不断。

与此同时,寸心堂里的气氛却有些尴尬。

“……我妹妹多年未进京,这次特意来给父亲拜寿,我便想着,待我父亲寿宴过后,请妹妹来家里住些日子!”李氏小心翼翼的跟赵氏商量,一边说一边觑着赵氏的脸色。

赵氏的脸上却看不出喜怒,她也没说话,就那么静静的坐着。

唐元贞却是一脸的诧异,用一种不敢置信的口吻说道:“二婶,咱们是丧家啊~~”但凡是知道点礼数的人,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去丧家做客,还要小住!

而且她早就得到消息,李氏的妹妹除了自己的儿女,还带了好几个庶女前来。

这、是拜寿吗?

唐元贞觉得李氏根本就是用心不良。

“不就是一年的孝期嘛,我妹妹一个月后才能到京城,等过了寿宴,还要在我娘家住些日子,”李氏不在意的摆摆手,真当她没想到“服丧”这回事儿啊,她早就算过了,好吧。

王鼐和万氏,一个是王怀瑾的伯父,一个是祖母,按制,王怀瑾只需服一年就好。

如今已经过去两个月了,李信贤在路上还有一个月,进京后在李家住几个月,很快一年就过去了。

而在这几个月里,李氏完全可以接外甥女过来住个两三天,这,应该不算失礼吧。

唐元贞瞪大了眼睛,“一年?二婶,郎君是老国公爷的嗣子,他要守三年孝啊!”

李氏傻眼了,“啥?三年?”

第102章 聪明人(求订阅)

李氏,以及小万氏都犯了一个错误:王怀瑾确实是王鼐的侄子,但在宗法上,他却是王鼐的嗣子。

尤其是经历了灵堂的那场闹剧后,李氏和小万氏等人觉得真相已经揭开,王怀恩也正式回到大房,相对应的,王怀瑾也当变回二房的嫡长子。

至于爵位,不过是赵氏仗着圣人的权势,帮着王怀瑾从王怀瑾手中夺来的。

他们心目中,王怀瑾哪怕继承了安国公府,他依然不能算是王鼐的儿子。

所以,孝期什么的,他们也是按照“侄子”的标准给王怀瑾计算的。

这会儿听唐元贞这么一说,李氏顿时傻眼了。她之所以牢记“王怀瑾是王鼐侄子”的事实,更多的是为自己考虑。

唯有淡化了王怀瑾“过继”的事实,她才能更顺利的跟儿子“重修母子情”。

哪怕心底曾有一丝提醒,也被李氏直接忽视掉了。

唐元贞怼完李氏,不着痕迹的打量了她一番,敏锐的扑捉到李氏眼底那闪烁的精光。

唐元贞暗生警觉:李氏这是想干什么?她是真的忘了王怀瑾是大房嗣子的事实,还是故意装傻以便达到什么目的?

等等,李氏能有什么目的?

唐元贞略略冷静了片刻,站在李氏的角度开始想问题。

很快,她便察觉到了问题所在:李氏故意想抹杀王怀瑾过继的事实,继而以“生母”的身份继续住在国公府。

即便他日搬离,李氏也要让王怀瑾牢记一件事,他是李氏和王鼎的儿子。王鼐和赵氏于他,不过是伯父和伯母!

好算计!

唐元贞垂下眼睑,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李氏被唐元贞这么一顶,顿觉脸上有些下不来,讪讪的对赵氏道:“瞧我,这些日子竟忙糊涂了,居然把服丧这么重要的事给记混了。”

赵氏眼皮都没撩一下,淡淡的说道:“无妨。只是阿唐说得对,咱们是丧家,实在不好招待远客。弟妹娘家那边,还请多多体谅。”

“体谅,应当体谅!”李氏打着哈哈,随口扯了几句闲话,便匆匆告辞离去。

目送李氏离去,赵氏别有深意的看着唐元贞,似乎在等着她开口。

唐元贞好像没有看到赵氏的目光,忽的说道:“阿家,有件事,我觉得是不是该重新考虑。”

赵氏不动声色,“什么事?”

唐元贞组织了一下语言,低声说道:“阿婆和阿爹去得突然,咱们家在京畿没有选好墓地,只得暂将两位老人的灵柩存放在清凉寺。”

赵氏点头,“是呀。落叶归根,按理说,咱们应该把他们送回梁州祖坟安葬。只是当时想着咱们一家都在京城,日后祭拜不方便,这才决定在京畿置办墓地。只可惜京城多权贵,附近的风水宝地早就被瓜分殆尽。二郎辛苦了两个月,至今还未找到好的墓地。”

所以,王氏和王鼐的棺材依然停放在清凉寺。

依着赵氏对他们的恨意,根本不想催促王怀瑾去找什么风水宝地,只管让两副棺材在寺庙里烂掉才好。

唐元贞故作犹豫的说,“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这件事,有点子小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氏唇角勾了勾,“这里也没外人,有什么话,只管说。”她真是越来越喜欢唐元贞这个儿媳妇了。

唐元贞似是下定了决心,道:“阿家,与其漫无目的的在京城找墓地,不如还是将两位老人的灵柩运回梁州安葬吧。正好,咱们也许久没有回过梁州了,借着守孝的机会,阖家回梁州看看吧。”

赵氏挑眉,“回梁州守孝?”唐元贞舍得京中的繁华,愿意去梁州乡下守孝?

唐元贞点头,“是啊。不管怎样,郎君(即王怀瑾)继承了阿爹的爵位,理当为阿爹守孝。虽然在京里也能守孝,但到底不如在梁州老家便宜。其实,郎君早就提过,应当按古礼为阿爹守孝。奈何京中人多口杂,坊间更是多小人,郎君唯恐这么做了,会招来‘沽名钓誉’的非议。”

所谓按照古礼守孝,就是在父母长辈坟前结庐而居,穿麻衣、睡草席,整日里青菜白粥,最好能把人熬得形销骨立、不似人样。

赵氏眸光闪烁,“阿郎(亦是指王怀瑾)曾想过按古礼为他们守孝?”

上一篇:黑萌吃货 下一篇:嫡女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