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负娇宠(246)

结果,挽袖子收拾王令齐的人,从王令仪一个,变成了王怀瑾等三人。

唐宓捂嘴偷笑的看着二兄被父母、兄长教训,根本不管王令齐偷偷递过来的求救目光。

另一边,长安公主回到了离宫。

圣人和贤妃也都听说了围场上的事,纷纷赶来,准备了一肚子的话慰问、安抚自家宝贝女儿。

只是还不等他们开口,长安便说道,“阿爹,阿娘,王家子果然有意思。”

“哈?”圣人和贤妃齐齐愣住了。

圣人反应快一些,“你是说安国公府的王大郎?”

不对啊,救长安的不是王家的老二吗?

长安怎么还念叨王大郎。

“不是,是王二!”长安随意的摆摆手,“就是他救了我,哦,还有表兄。”

贤妃一听这话,顿时变得有些尴尬。

好半晌,她才讪讪的说,“长安,嘉树他、他从小身子骨就弱,骑射功夫略有不足——”

“阿娘,他骑射功夫如何并不重要,可问题是,见到猛虎,他叫得比我还大声,啧啧,太丢人了。”

长安鄙夷的说道。

在她看来,功夫不好也就罢了,偏胆子也小,根本就是废物一个!

就这样的人,阿娘居然还想让她嫁给他?

哼,想都不要想。

“好啦,不说唐嘉树了,长安啊,还是说说那个王二吧。”

圣人本来就不待见唐嘉树,之前听宫人讲述了唐嘉树在猛虎面前的表现后,愈发瞧他不起。

比起没用的唐嘉树,他更关心女儿口中的王二。

“阿爹,我跟你说啊,这个王二……”一提起王令齐,长安的脸都亮了,那叫一个眉飞色舞。

“哎呀,不说了,跑了一天,我都快累死了。”

嘚啵嘚的说了好一会儿,长安直说的口干舌燥,最后干脆给父母下起了逐客令,“阿爹,阿娘,你们快回去吧,我要好生歇息一下,明儿个一大早,我还要跟王二一起去摘果子呢。他家有酿百果酿的良方,我们说好亲手酿一坛。”

圣人和贤妃有点傻眼,“酿、酿酒?”

这是什么神展开?

两只小的怎么想起酿酒来了?还、还一起?

“对啊,你们又不是没听过唐氏酒坊的名声,不管是唐氏烧春,还是唐氏百果酿,都是顶顶好的,就连咱们皇家也没有呢。”

长安喜滋滋的说,“也就是我跟王二谈得来,王二才答应带我一起去酿酒。要知道,往年都是他跟自家兄妹一起去的。”

嘻嘻,最要紧的是,王二说了,酿好的果酒全都送给她。

长安最喜欢那种酸酸甜甜的百果酿了,只可惜唐氏握着秘方,连皇家都不能尽情的喝。

咦?有情况!

圣人和贤妃对视一眼,夫妻两个心有灵犀,同时想到了这一点。

不过他们都有志一同的没有点破。

圣人想得是,回头好生调查一下这个王二,如果他的才学、品性够好,便捉来当女婿。

贤妃想的却是,长安还懵懂着,自己决不能点破。

长安不喜唐嘉树,让她嫁回唐家似乎不太可能了。

但没了唐家,还有其它的世家。

贤妃更想把女儿嫁入世家,王二什么的,且先陪长安在骊山玩两天吧。

等回京后,她给女儿好生挑几个优秀的世家子,让长安仔细挑选。

贤妃相信,有了那些优秀的世家子,长安定不会再惦记王二。

……

用完暮食,唐宓溜溜达达的从上房出来。

刚才,她阿娘拉她去里间说了几句悄悄话,让她想方设法的问问大哥,他到底中意什么样的小娘子。

对于阿娘交代的这个任务,唐宓有些为难。

大兄太狡猾了,之前她开玩笑似的询问过,结果被大兄蒙混过去了。

这次再问,就必须换个方式了。

既不能让大兄觉得她是在开玩笑,也不能太认真吓着大兄……唔,里面的分寸,真心不好把握啊。

唉,若是二九兄在就好了,就算不能帮忙出个主意,好歹也能帮她从侧面问问大兄啊。

毕竟他们都是男人,又都是同窗,彼此间也能说一些私密话。

刚刚想到大家出自同一师门,第二天,他们共同的老师便上门了。

没错,就是海内名士李克己,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

李克己在骊山也有别业,圣人赐的。只是李克己很少在大部队来骊山避暑的时候过来。

这次,李克己却有点反常,居然也来骊山避暑了。

只见李先生穿着招牌式的广袖长袍,没有系腰带,手里拿着一把羽毛扇,脚下穿着木屐,哒哒哒的进了王家别业。

王怀瑾夫妇赶忙迎出二门,亲自将李先生请了进去。

进了正房,李先生也不客气,一屁股坐在了主位上。

王怀瑾夫妇陪坐在下首,吩咐下人上茶。

李先生快人快语,一坐下就直奔主题,“大郎该议亲了吧。我给他做个媒,如何?”

第202章 眼红啊

“国子监祭酒赵源的嫡长女,家中排行第七,今年刚十六岁……”

李克己缓缓说着赵七娘的资料。

“赵源?汝阳赵氏?”

唐元贞也是背过谱系的人,所以对大梁的所有世家都有印象。

说起汝阳赵氏,算是新晋世家。他们家是前朝修订氏族志的时候,才被加入到世家的行列,而且还是最末等。

赵氏家族兴起也就是最近一两百年的事,相较于寒门,一两百年的家族史已经够显赫了,但在那些老牌世家面前,只能算是小字辈。

没办法啊,那些甲等世家,动辄几百、上千年的历史,比好几个皇朝加起来的时间都要长哩。

赵家新贵,家族底蕴不深,但也有他的好处。

因为是新晋,族人那股子干劲儿还没被富贵、被姓氏带来的尊荣消磨掉。

因为是末等,整个家族还有更大的奋斗目标。

赵家的族人们,远比那些甲等老牌世家的族人更努力、更奋进。

整个家族都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勃发生机。

赵源这一支是汝阳赵氏的嫡支,也是最出色的一支。

赵源兄弟三个,全都读书上进。

赵源不过三十五六岁,却已经做到了国子监祭酒。

这个官职,品级并不高,但胜在清贵。

自前朝开始,一直到现在,这个官职便被世家垄断了,确切来说,是被一、二等世家垄断了。

其他人,哪怕是三等世家的优秀子弟,也无法染指这个职位。

赵源是打破这个垄断的第一人,末等世家出身,却在三十岁出头这般年轻的年纪就主政国子监。

这其中,固然有圣人的手笔,但更多的,还是赵源本身能力足够强。

他的两个兄弟分别在礼部和弘文馆任职,品阶都不算高,但都领着实缺。

族中子弟也多是努力上进的,今年春闱,赵家年轻一辈就出了六七个进士。

圣人甚是欢喜,直接将几个年轻人安排进了六部衙门历练。

上一篇: 黑萌吃货 下一篇: 嫡女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