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不负娇宠(442)

李寿和唐宓同时想到了这个问题。

“没错,盐政必须整顿。”

李寿的手指在小几上划来划去,眼中满是坚毅,“赈灾需要银钱,灾后抚民更需要。盐税必须足额收取。”

那些家族占了朝廷那么多的便宜,现在也该停手了。

户部收不上税,并不代表李寿收不上来,要知道,他手里还有圣人赐的六百铁甲亲卫哩。

唐宓白嫩嫩的小手托着下巴,一双翦水秋瞳中满是柔情:嗯,她最喜欢看李寿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的模样。

不过,一味的蛮干可不好。

李寿已经将京城的世家得罪了一个遍,唐宓可不想他再因为盐政之事将全国各地的世家都得罪透了。

他是世家子,如果真的将各家都得罪了,那么他便会成为世家阶层的对立者,成为世家的叛徒。

唐宓不想李寿成为这样的“独夫”!

只是,该怎么样做才能更好的解决“盐”这个问题呢。

“哎呀,这个还不简单?”

前来探望唐宓的柳佩玖听闻此事,帅气的打了个响指。

唐宓眼睛一亮,“阿玖,你有办法?”

阿玖最是精灵古怪,面对问题,总有出人意料的好办法。

柳佩玖笑得眉眼弯弯,终于体验了一把所谓的穿越者的优越感。

嘿嘿,幸好后世的时候她喜欢阅读。

古典名著是本命,可各种网文她也没少看。

而在那些穿越古代的网文中,只要牵扯官场,盐铁什么的都是绕不过去的。

柳佩玖一边回想着那些网文里的桥段,一边跟唐宓说道:“猫儿姐姐,可以让二九兄跟那些卖私盐的打价格战啊。”

那些世家为什么不肯交出盐场?

就算交出了盐场,为何还偷偷去海边自己煮盐?

还不是因为盐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很高,他们可以从中攫取巨额利润?!

唐宓微微蹙眉,“你是说让十八郎降低官盐的价格?”

说完,唐宓自己就开始摇头,“不成啊,官盐的价格已经最低了,再低,就要赔本了。”

朝廷可不能做赔本的买卖。

“不行,还得降,”柳佩玖见唐宓眼中带着疑惑,心中的小人已经开始掐腰:哈哈,向来无所不知的猫儿姐姐,也有向我请教的一天啊。

当然啦,柳佩玖没有得意忘形,她很清楚,自己之所以知道,是占了时代的光,并不是真的就比唐宓聪明。

“不过降价之前,可以先降低官盐的成本。”柳佩玖细细的跟唐宓解释。

唐宓的兴致愈发浓郁,“怎么降低?阿玖,莫非你有办法?”

柳佩玖没有来王家之前,曾经跟着柳佩玉去过嫡母的盐场,亲眼见到了这个时代是怎么制盐的。

天哪,竟然是取了卤水在大锅里煮。

又是人工,又是大锅,又是柴火……如此工艺下,成本高不说,产量还少,盐的价格当然就高了。

可如果换一种制盐办法,柳佩玖虽然没有具体计算过,但绝对能比煮盐节省好几倍的开支。

“猫儿姐姐,咱们不煮盐,可以直接晒盐啊。”

柳佩玖抽出一张纸,捉了一管笔,用舌尖舔了舔笔尖,开始在纸上画起来。

唐宓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直直的看着那张纸。

柳佩玖在纸上画了一个个的方块,乍一看,就跟开垦的农田一般。

“猫儿姐姐,这是大海,在海边可以修筑这样的盐场,然后……”

她解说得十分详细,一边说还一边画。

唐宓听得很认真,精密的大脑已经开始考虑这个方法的可行性。

“猫儿姐姐,你听明白了吗?”柳佩玖放下笔,期待的看着唐宓。

唐宓看着柳佩玖在纸上画的盐田,缓缓点头。

她没说话,而是扭头去看阿方,“去厨房那一碗盐水,记着,盐一定要多。”

柳佩玖瞪大了眼睛,不会吧,猫儿姐姐这么快就能举一反三?

果然,就只见唐宓笑着对柳佩玖道:“现在阳光正好,咱们做个小实验吧。”

海水都能被炙热的阳光烤干,然后蒸腾出盐,那么盐水应该也可以吧。

柳佩玖佩服得五体投地,竖起两个大拇指。不愧是神童啊,她真想打开猫儿姐姐的脑袋,看看里面到底都有什么。

大家都是人,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不过,为了试验能够成功,柳佩玖还补充了一句,“最好用平底的容器,且水不要放太多。”

毕竟现在只是初春,温度不高,且阳光也不够炽烈。

唐宓冲着阿方一点头。

阿方答应一声,转身去了小厨房。

傍晚时分,李寿略带疲惫的从外面回来。

早在阿舅调他入户部的时候,李寿就猜到差事可能会不好办。

待他真的入职,开始接手事务,他才发现,事情比他想象的还有麻烦。

唉,柳大明柳老尚书,真是……李寿不想说太难听的话,但这位也太过分了。

硬是将户部弄成了养老院,整日里端着一壶茶,在衙门里吃茶、闲聊、养花,差事什么的,全都放手让下头人去干。

可下面的人,官职不够,人家也不敢乱揽活,同僚之间不相互推诿就不错了,哪里会积极办差?

走到门口,李寿停住脚步,用力揉了揉脸,待跨入房门后,他露出习惯性的笑容。

还不等他开口,唐宓一把抓住他的袖子,将他拖到了榻前。

“郎君,你看这是什么?”

唐宓一指平底浅口白瓷碟,急切的问道。

李寿定睛一看,白瓷碟上有一层白色的东西。他拿小拇指沾了沾,然后放到鼻端闻了闻,“这是盐?”

第405章 各自忙碌着

当天夜里,李寿便悄悄招来心腹陈密,两人在书房里密谈了好一会儿,最后李寿交给他一张纸。

第二天,陈密带着二百亲兵,直奔距离京城最近的海盐场。

随后的每一天,都有一只鸽子往来于京城和盐场之间。

而李寿人在户部,却依然能够接收到盐场最新的消息。

柳佩玖曾说过,现在虽是初春,阳光和温度都不够高,但春季多风。

尤其是海边,风季时,海风足够强劲,只要不是阴天下雨,亦能晒盐。

陈密按照李寿的吩咐,只在海边开了小小的一块盐田,然后用帐幔围好,安排二百亲卫昼夜不停的看守。

他则直接在盐田边扎了帐篷,亲自守着,每日有什么变化,他都会飞鸽传书回京城。

陈密这般能干,李寿便彻底将这件事交给了他。李寿自己则挽起袖子,大刀阔斧的整顿起户部来。

第一个,就是削减冗员,将那些尸位素餐的无能之辈统统踢出户部。

这其中便有柳大明的心腹。

柳大明虽然不愿为户部费心,但并不意味着他乐意有人下他的面子。

李寿干脆利索的将他提拔的人弄走,实在是目中无人。

李寿再受圣人宠信,在户部,他也只是二把手。

上一篇: 黑萌吃货 下一篇: 嫡女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