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女当家(126)

魏云墨将河灯递给了昙华,然后笑着掏出火折子来。

昙华笑着将河灯点燃了,然后走到船边小心翼翼的亲手的将河灯放进了水里,又双手合十的许了愿,许久睁开眼睛见那河灯已经漂远了,这才又重新回到桌边坐下。

还剩下几个河灯,魏云墨便是笑着递给了魏云徵和朱轩然,又看向朱弦,笑着问道:“小侯爷也放一个?这里的民俗是如此,并不关乎男女。放灯的时候许个心愿,来年会实现,十分灵验的。”

朱弦看着河灯,微微挑了挑眉,声音里似乎都带着一丝笑意:“许什么愿都行?”

魏云墨愣了愣,随后才点点头:“自然是如此。”

昙华以为朱弦肯定不会玩这个,谁知最后朱弦竟是接了一个过去。连朱弦都要放河灯,朱轩然一下子便似乎不再拘束,放开了性子笑着和魏云徵研究河灯起来。

不过朱弦也并没有像是旁人那样许愿,只是定定的站在船上,看着那河灯渐行渐远,唇角一直挂着的笑容,在满江河灯光芒的掩映下变得有些飘忽起来。

昙华忍不住多看了两眼。不过也紧紧是如此罢了。不过看了几眼,那股熟悉的感觉却是又涌出来——她是真的觉得朱弦好似是在哪里见过的。只是看着相熟,可是仔细想的时候,偏偏怎么也想不起到底是在哪里见过。

等到众人都又坐下的时候,朱弦倒是问了一个问题:“那这些河灯最后会怎么样?一直在水面上?”

“自然不是如此。”魏云墨笑着回答道:“有些是流入了大海里,渐渐的也就泡烂了。城里河面上的,明日一大早,就会又专门的人去将河灯都打捞起来,集中在一处烧掉。岸上那些灯楼也是如此。过了明日,就烧掉了。”

朱弦点点头,没有再问下去。

昙华觉得朱弦也并不是话多的人。又或者,觉得他们都是小孩子,没什么说的吧?

放过河灯,,又在河里行驶了一段时间之后,昙华便是再度提起要回去的话。时辰的确是不早了,虽然是得了周老夫人的恩准才出来的,可是也不能回去得太晚了。最重要的是,跟着朱弦,她微微有些不自在。

朱弦也是点头:“时辰的确不早了,回吧。”

于是众人便是上了岸,就此分开来。朱轩然自然是跟着朱弦,而魏云墨他们两兄弟则是要送昙华回去。

临分手的时候,朱轩然还让魏云徵明儿去找他念书。自然也是邀请了魏云墨的。三人年龄都差不多,学的东西也是差不多,在一处探讨也是互相有益。

朱弦十分有大哥的样子,一直对朱轩然都是十分温和,也是十分耐心。在朱轩然他们几个说话的时候,只是在一旁等着,并不催促打断。

昙华有些感慨:“小侯爷对朱公子倒是十分好?亲兄弟果真是不一样。”

谁知魏云徵却是摇头纠正道:“并不是亲兄弟,而是堂兄弟。小侯爷是景王长子所出,而轩然则是三子所出。”

昙华有些讶然:“那感情还能如此好,更是难得了。”

魏云徵哀怨的看了昙华一眼:“说得好像我和三哥二哥他们不好似的。我们只是没在一处,若是在一处,肯定也和亲兄弟一个样儿。”还认真的转头看向魏云墨求证:“三哥你说是不是?”

这话听得魏云墨都是忍不住笑起来,不过却是认真的点头呼应魏云徵:“那是肯定的。”

昙华轻笑起来,又有些羡慕——她若是有亲哥哥亲弟弟就好了。或者有堂哥堂姐什么的,也是极好的。不过,有魏云墨他们,也是非常让人满足的。

三人有说有笑的上了马车朝着李家行去,结果刚走出没多远马车突然剧烈的颠簸了一下,接着便是不动了。

魏云墨忙探头出去问怎么了,车夫好半天才回话道:“是车轴裂开了,怕是不能再用了。必须要换了车轴才行——”

魏云墨听了这话顿时皱起眉头来:“那这会子怎么办?我和四弟好说,昙华总不能走路回去。”

“那我去喊个轿子来吧。”车夫也是十分无奈,随后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于是昙华他们三人只得又从马车上跳下来,站在路旁等轿子。不过车夫却是迟迟没有回来,昙华心里清楚,今儿怕是不容易找到轿子。人这样多,用轿子的人肯定也是非常多。不过眼看着时间越来越晚,她也忍不住有些焦躁起来。

就在烦躁不堪的时候,一辆普通的蓝布马车听在了三人跟前——

第一百零二章不敢怠慢

朱弦和朱轩然自然是受到了十分热情的接待。不过朱弦始终淡淡的,说话也是十分简短。朱轩然则是多少有些腼腆,自然更不会主动说话,只是偶尔问起,才答一两句罢了。

周老夫人和李恪非小心翼翼的伺候着。只是因为朱弦的淡然,所以气氛始终显得有些冷清,大多数时候都是周老夫人和李恪非在找话说。这样的情形,昙华看着都是觉得有些累——遇到这样的客人,实在是不好招待。偏生还不敢怠慢了分毫。

昙华见时辰不早了,便是笑着提议道:“这个时辰厨房该上夜宵了。今儿怕是做的是元宵,不知小侯爷和朱公子喜欢什么口味的?”

朱弦委实不客气;“除了芝麻馅的都可以。”

朱轩然看了朱弦一眼,随后小声的要求:“我喜欢芝麻馅儿的。”

昙华面上不动声色的起身去厨房吩咐,可是心里却是有些纳闷——这两兄弟的口味倒是奇怪。一个不喜欢芝麻的,一个却是喜欢得厉害。不过,朱轩然吃多了芝麻馅儿的不会觉得腻么?要知道,最腻的元宵,就要数芝麻馅儿的了。

这样想着,昙华吩咐厨房的时候,便是吩咐道:“芝麻馅儿的元宵里头,少放些糖。除了这一碗芝麻馅儿的,其他的全部都做成什锦汤圆。其他的什锦汤圆里头,就不用加芝麻馅儿的了。”

李家的元宵馅儿向来都是丰富多彩的——这得归功于周老夫人喜欢吃元宵的缘故。因为周老夫人喜欢。所以昙华下了不少功夫,费心琢磨出许多品种的馅儿来。不仅有甜的,还有咸味儿的,甚至还有荤的。不过后头这两种口味的,一般只有周老夫人吃,其他人却是不喜欢的。

正因为周老夫人的喜欢,所以李家的汤圆做得格外的好——不仅个头比外头的精致小巧许多,元宵皮也是色彩多样的。

想了想,昙华又吩咐:“我的碗里加酒酿。”她吃元宵的时候,喜欢加酒酿在里头。酒酿元宵。吃着似乎身子都格外的暖。尤其是加了酒酿之后,酸酸甜甜的,带着酒酿特有的清香,吃一个元宵再喝一口热腾腾的汤水,那真真是美妙极了。不过,这个爱好也只有她喜欢罢了。

酒酿端出来的时候,是昙华亲自送到每个人的手里的。第一个自然是朱弦。昙华捧起一碗什锦的正要放在朱弦面前。谁知朱弦却是指着丫头托盘上的那碗酒酿元宵道:“我吃这一碗罢。”

上一篇:不负娇宠 下一篇:凤鸣宫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