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福晋凶猛(697)

老幺“好歹我也算是智慧型的人才,会那么粗鲁吗。不过这人真不是东西,背地里谋划别人智慧财产,一看就不是什么君子,亏他还给咱们贵宝上课呢。那孩子将来得变成什么样。对了,你家皇阿玛这事也算是对我,对贵宝,有所亏欠吧。我就提这么一个要求不算事过分吧”

十阿哥觉得要是不安抚一下福晋,还真是说不过去,这事也就是他敦郡王的福晋,这要是换了一个女人,那还不哭天抹地的。想到这里十阿哥那是骄傲的。

十阿哥拍拍福晋的肩膀,不就是一个李光地吗,再说了一个月也就那么两堂课,也累不着不是。

顺着福晋说道“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回头我就跟皇阿玛说,李光地牙掉光了,也得在这里讲学”

老幺笑眯眯的“不用,不用说的那么糙,只要我这个学堂还没有关门,李光地,这个汉人大儒,就得在我的学堂里面讲课就成,要求不高。一个月一堂课,一堂课两个时辰,暑假,寒假,病假照常发薪,我不算是苛刻吧”

十阿哥咽口吐沫,这还不苛刻,估计李光地牙掉光了,都不成:“成,都听福晋的,回头爷就跟皇阿玛说这事。不过这事可就算是过去了。往后这个学堂爱怎么样怎么样,跟咱们敦郡王府没有关系”

老幺一甩手“那是,往后那学堂里就是教导出来一个在是秦桧,告诉他们也别找咱们敦郡王府的毛病”

然后耷拉着脸子,开始绕着院子遛弯。这叫消食消气,双重理疗。

十阿哥叹气,爷命不好,摊上这么一个皇阿玛,要不然能这么坑得慌吗。

还得哄着福晋,还得跟着皇阿玛谈条件。男人累呀。

在这时代变迁的时刻,十阿哥跟兄弟们想的不太一样,看看边上的福晋,到底是自己看上的人。

兄弟们的府上,因为太子下马这件事情,那都已经激动的打了鸡血了。毕竟都是皇帝的儿子,没了太子,那是都有机会呀。

就他敦郡王的福晋,这么打定,这么执着的在折腾这个事情。

难得呀。难道福晋就这么不看好他“福晋呀,你就没想到别的事情”

老幺“你有更好的法子,帮我出气吗”

十阿哥想妻贤夫祸少,就当是娶个贤惠媳妇吧,果断点头“没有”

正文 第五百三十六章 等着被灭的郡王

还得哄着福晋,还得跟着皇阿玛谈条件。男人累呀。

就这么三件事,对大清来说,还是对老幺来说,都是影响深远的。

老幺甚至觉得,历史的车轮好像稍微有些改变。

至少他学习历史的时候,很肯定大清朝,那是没有自行车的。

或许她这个小小的蝴蝶翅膀,稍微也煽动了那么一下。

虽然不至于影响深远。应该也不至于重蹈覆辙。

自家的儿孙,能背靠强大的国家,这是基本的保障。

老幺甚至让人从云南弄来的罂粟这个东西,小齐大夫最近没有研究别的,就一样,把他的危害你给摸清楚了。

当然了老幺还是给这位无从下手的大夫,一点提示的。所以研究的大方向那是有的。

还有就是老幺给的研究经费也很可观。

所以每当老幺看到京城大街上,酷似上海滩的热闹场景,都会想,或许东亚病夫时代,已经远离了。

当然了一切还要靠子孙争气。

说的有点远,这些都是老幺有意无意凑成的。要说起来,老幺也不过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能为后世子孙做些什么,即便是无意的,也好过什么都做不成。

然后就是这个学校的事情,老幺总会不时的抽一下风。

毕竟老幺给闺女弄的学校,别人给算是霸占了。

这属于平生难得几件的吃亏事件。而且是吃亏在一个人的手里。

心里没有怨气那是不可能的。

老幺就想了,这算是堵死了她的一条活路,本来想这弄个好名声,到时候桃李遍天下。

十阿哥手里即便是什么权利都没有,那也是人的名树的影。撑场子。

你说历朝历代,甭管什么人上位,有谁敢对当代的文化人动粗呀。那不都爱惜名声吗。

现在好了。还得想别的招。

康熙皇帝这三道命令下来。他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

首先太子,既然不想在复立太子了,那么太子的存在势必对将来的政权,存在着隐患。

康熙皇帝明白,他活着一天,这个不能当皇帝的太子,命就保住一天。

对于自己亲自教导大的孩子。康熙皇帝那是舍不得的。

所以为了糟心的儿子。最好他能长命百岁。

还有就是未来。大清的未来。

本来没有疑问的接班人,现在再也没有可能了,意味康熙皇帝,要从头再来。

作为帝王不能看着后继不力。所以。康熙皇帝对这件事,算是焦头烂额。

毕竟没人呆着没事,弄两备用太子不是。

老二那是康熙皇帝手把手调教二十年多年,培养出来的储君。

说句不好听的话,他没有一个二十多年重新调教一个太子。

康熙皇帝见天的晚上把这几个儿子,拿出来掂量。

大清的未来靠谁呀,谁撑得起来呀。

咱们老百姓自家有块地,有个铺子,还得想想谁能继承好呢。何况是那么大的家业。可不得想吗。

还有就是这群封了王的皇子们,那是一个比一个的精神抖擞。

不过这王爷也不是瞎封的。康熙皇帝这个事还是掂量的很有讲究。

像是四阿哥,首先它年岁在哪里,然后人家的两位额娘,都是有份位的。其中还有一个皇后,所以这人首当其中,超越老三。

老四封的比老三的郡王高。

然后是老五,宜妃的儿子,也是郡王。

老七,虽然母妃地位低点,但这个儿子情况特殊,跟着五阿哥一样的封了郡王。

老八,老九,挨家的郡王爷。到了

老十。基本上差不多。可十阿哥就不大好看,他早就是郡王了。

到了他这里,这次康熙皇帝直接给忽略过去了,算是原封不动。

还有就是人家老八那是自己熬上来的,能力出众所致。

老九那算是他家皇阿玛用九阿哥自己的银子,拿银子给买来的。

剩下的儿子,大概康熙皇帝觉得年龄还小。所以都没有封。

包括十三,十四。还有隐形一样的十二阿哥。

有人得意就有人愁,比如老三,他就闹心了。

当了郡王好几年了。本来皇帝的儿子,就两个郡王。

他就是不想当皇帝了,那也是有着心里优势的。

现如今好了,都是郡王了,老四还高了他这个三哥一截,那是要多不痛快就有多不痛快。

这事三阿哥不怪高他一头的老四,三阿哥就怨让他跟大位绝缘的老十。

三阿哥喝闷酒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念叨着十阿哥入睡的。

不知道的以为哥两感情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