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英一点都不认为自己有错。小男生什么的,都这么不好哄,
这小子将来怎么谈朋友呀。程英觉得,这孩子的脾气得改,不然很难交到女朋友的。
程英都替池武发愁。
两人走到村边的上的时候,别看背的不重,程英的肩膀也勒出印子来了。
对于程英来说,这个感觉不好受,倒不是娇气,实在是好多年没有这种体验了,需要重新适应一段时间“咱们歇歇吧”
池武别看年纪小,很有爷们的担当“你在这歇着,回头我来接你”
程英老脸有点搁不住,被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这么鄙视没什么,可被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当成小女生照顾,那个真的挺不好意思的。
程英脸皮还没有那么厚“那就走吧”
好在老远的,程英就看到自家亲妈跟后爸并排着过来了,这是来接他们的,
程英眼神激动,我的小身板真的要坚持不住了,
往后压的长不了个,那可是一辈子的遗憾呀。
要说就是自家后爸,会办事,老远的越过池武,把程英肩膀上的框子给拎下去了。
程英看着这样的人,心下不是一次比量,自家亲妈跟后爸,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呀。
自家后爸就是走整治路线,那都是游刃有余的,
想起自己前天才从人家手里拿了一百多块钱,程英抬头,对着后爸露出一个笑容“叔,今天下工早了些”
拿人家的手短,在这里就体会出来了。
池勇看着这个冲他展露笑容的小丫头,对于他的存在,小丫头的心情池勇能理解,
可小丫头这几天的变化池勇不能理解,
小丫头越看越有意思了“嗯,明天带你去县城,今天早些回来准备准备”
程英点头,理解,昨天说的“叔就咱们爷两呀”
池勇“赶车的孙老头也去,怎么样,头还疼吗”
程英心里在纠结,进城的人选问题,跟在后爸的身后随口回答“不疼了”
看着杨枝把池武的背篓拿过去,四口人往家走。
程英跟池武回来的这个时辰,正式下工的时候,路上的人比较多。
再说了年节快到了,现在也就男人还出去挣公分,女人一般都在家倒腾年货了。
所以这四口人一起走在村里面,可是有好几个女人扎堆小声议论开了。
程英看看脸色僵硬的妈,再看看波澜不惊的后爸,还有低头的池武。
哎这人的性子,这种时候,就看出来了。
程英挺胸抬头,农村人见识短,这有什么好议论的。
池勇扫了一眼后面的丫头,不错。比自家池武还强呢。
要说他亲手教导出来的孩子,比不上一个乡下丫头,池勇心里不是滋味。
在池武的屁股后面踢了一脚,不轻不重的,不过足够池武,把胸口挺起来。
眼神火气冲天的往后一看,是自己亲爹才消停了。
程英第一次看到一想没什么存在感的后爸,还有这样的脾气,
那一脚可是够出格的。
倒是能把池武给拿住,比自己强。
看来后爸在池武的心里是有分量的。
杨枝带着两孩子,在山上转了一整天,老太太在家早就把饭做好了
依然是棒子渣粥,不过到炖了一小碗的白菜。
在桌上吃饭的时候,那碗白菜,就放在程英的跟前,根本就没人下筷子。
连池武都不往这碗白菜里面看一眼。
看来是老太太给程英专门补充营养的。程英表示开小灶什么的压力很大呀。
这东西吧,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抢着吃香,
你说程英即便真的渴望蔬菜已久,可轮到一桌子的人,看着她一个人吃,那也是难以下咽的。
哎,怎么他们家吃点不一样的东西就这么别扭呢。
程英给老太太夹了一筷子白菜,然后是亲妈,后爸,还有池武“我一人吃不下去呀”
第三十五章 好女人
程英这话说的真实在。
要说十几岁的孩子,肯定没有这个感觉,连二伯母那么大岁数还吃一口是好的呢。
你说这话程英说出来,让老太太窝心呀。这是家里日子不好,丫头心里搁事了。
要不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呢,懂事也早。
所以老太太摸摸自家孙女,到底是长大了“都吃吧,过了年在院子里面撒把种子,几天就出来了,这东西也不新鲜”
程英点头,老太太宽慰人呢,大冬天的吃口绿菜叶怎么不新鲜呀。
杨枝看着闺女咧着嘴角。自家闺女懂事,当妈的自然骄傲。
这人纯粹的高兴,在程英还有老太太看来,有点没心没肺。
两人想法虽然不一样,可都往好的地方想。
就没有看出来,自家闺女有什么不一样。这懂事的太快,前两天可不是这样的。
可后爸池勇不一样呀,自家小子,跟程英一边大,
要说懂事,自家小子比程英懂事,
可遇到这种问题,这个年岁孩子,心智就没有成熟到这个份上。
池勇看着碗里的白菜,在深入的思考。
这也怪有个池武在边上比着呀。程英点背,家里有个一边大的孩子坐标榜。差太多,当真能让人给看出来漏洞。
而且池勇在一边旁观,前两天分家,虽然是阴差阳错。
可里面总有小丫头在搅合着,别看一句话不说,就叫两句疼。池勇在外面听见了。都叫的恰到好处呀。
误打误撞的可能性有。可毕竟小呀。
对于自家便宜闺女,池勇有点纠结。
这还不显山不漏水的,这孩子主意怎么这么大呀。
看着高兴的两眼半眯的新媳妇,池勇心里叹气,都说姑娘家,比小子家长的快。
大概自家便宜闺女,比小子心智先成熟了。
只能说池勇没有精养过闺女,只能从男女有别上给想开了。
池武能吃到白菜,心里挺美的,面上更美。
平时看程英不顺眼的劲头,也小了点,这丫头还是有让人稀罕的地方的。
池勇看看自家儿子,再看看吧边上的丫头,或许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
让孩子上学,无论如何让孩子上学。
一家五口吃过这顿比较和谐的晚饭,老太太把一家子人给招呼过来“明天武子他爸,带着英子进城,老三媳妇,你回头给武子他爸,代一天工,额跟队里说好了”
杨枝“哎,妈明我一早就去”
老太太点头“嗯,这两天鸡都不下蛋了,额在家里也没啥事,反正队上有车,额也跟着进城看看”
程英低头,老太太这是对后爸不放心,所以要自己亲自出山呀。
杨枝看着自家婆婆,张着嘴巴半会没动静“妈”
要说这村里,男女平等那就从来没有普及过,
别看女人一样出去挣公分,可女人的生活重点,还是做饭看家带孩子,
就没有几个女人跟着进城过。
所以老太太心里本来就不自在,又不能跟儿媳妇明说,他不放心武子他爸,你说可不是别扭的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