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大看着朱大娘出来了,人都跟着本事了:“本来就是不孝顺,谁家爸妈没吃的,他到吃的进去了,也不怕噎死。”
田野耷拉着眼皮:“说起来老二给你家四百斤粮食,别说吃肉,吃猪都能吃上了,咋就不孝顺了呢?”
朱老大:“别提粮食,就说今儿的肉。”真丢人,大老爷们怎么就这样呀。
田野:“字据上写了,粮食给你家,以后大叔大娘是朱老大你养老的吧。对了,你也挣工分了,咋就没让大叔大娘吃上肉呢。要说不孝顺也是你这个奉养老人的不孝顺呀。我家给你的粮食你都做啥用了,为啥大娘想吃肉都不上呀。”
朱老大气的眼睛都鼓起来了:“你倒打一耙。”
田野说话慢:“老二这才出工几天呀,就能让我吃上肉了,你当他大哥的,早早的就挣工分了,咋的还不能让大叔大妈吃上肉,都馋病了,你还有脸骂。我们老二净身招出来,那不就是为了让家里父母弟妹吃饱了,吃口好的嘛。”
田小武这个孙子,心情激动,控制不住,把新糊的窗户给掀开了:“说得好,朱老大你个怂货,让父母都馋肉馋病了,你咋养老家的呀。卖兄弟的四百斤粮食都败光了吧。难怪能穿着新衣服去地里干活呢。”
朱大娘:“我家的事,你管不到,少在这里挑事。”
田野:“大娘你这话不对,老二虽然来了我田家,过的是我田家的日子,可老二心里是有你们的,你们过的不好,老二心里都不舒服,那不是白瞎了他给家里换的四百斤粮食了吗。”
一口一个四百斤粮食,听的朱大娘眼冒金星。
田野:“我们虽然不用奉养你们,可还是要回来看看你们过得好不好的,得了家产,得了好处,那就得好好地给老家养老,我看着村里人家都这样的。”
转头看向队长媳妇:“我说的对吗。”
牛大娘:“就是这个话,兄弟家产都不要了,干出身,还给家里换了粮食,最后爸妈还过得不好,那可不成。这话说的在理。”
队长媳妇一时就觉得别扭,没想出来哪不对,强调了一句:“到哪也是这个理。”
田野:“朱老大,大叔大娘吃不上肉这样的事情可不能发生了,你养老家就给养成这样,那可不成。我们两虽然小,说话没分量,也不能看着你这样做事的。以后大叔大娘在因为吃喝不好,馋病了,我们就去大队找人告你去。”
扭头看向大队长媳妇:“婶子,能这么做吧,大队管这事吧?不用去县里吧?”
大队长媳妇点头,那就不能让村里有这样的事情闹到县城去,那是他们当家的失职,村里竟然有这样不孝顺的人,点点头:“村里管。”
田野笑了,有点磕碜:“村里管这事,听见了没有,大叔,大娘以后家里过得不痛快,就跟我们说,我们别的做不了,肯定去大队告他。”
牛大娘:“丫头,做这样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田小武在屋里看着神翻转,喃喃自语:“这丫头真傻呀,假傻呀?”
田嘉志眼睛璀璨生辉。田嘉志:“帮着收场去。”
田小武茫茫然的出去:“大家伙作证呀,以后朱家大娘过得不顺心,老二肯定帮忙告朱老大这个孙子去,不会看着大娘受罪的。好了好了,大伙都散了吧。老二跟丫头也算是做的仁至义尽了,都被爸妈换粮食给朱老大败家了,还处处惦记着爸妈呢。也就我们老二这么厚道了。”
看到从窗户跳出来的两人,田野立刻没有刚才的咄咄逼人了,对着田小武:“我说的没错吧,还成吗?”
田小武这小子给田野肯定:“没错,太成了。”
好吧,一群的人算是知道,刚才田野说话怎么耷拉着眼皮子,一点表情都没有了,还慢慢悠悠的,原来是小武教的,照本宣科的背诵呢。
大伙都豁然开朗,除了这个原因,也没法让丫头突然变得这么说话利索句句顶人了。原来不是开窍了。
第二百二十九章 还有监督的作用
田嘉志听到两人对话,眼皮直抽抽,看看田小武,看看田野,啥都没说。
人群散了,田嘉志就那么冷冷的看着朱老大,朱大娘,自始至终朱铁柱都没有出来。估计被婆娘儿子闹腾的没脸出来了。
朱老大气的手指头都颤抖了:“你,你,你办的好事。”
田嘉志:“同样挣工分,我能给我媳妇换肉吃,咋的你还就不能让家里人吃肉了,田野说得对,我孝顺,我都把自己招出去给你换粮食了,你要是不孝顺爸妈,我就大队告你去。”
朱大娘:“我死活都不用你管,我乐意。”拽着儿子就走了。
田嘉志脸色难看的跟泼墨一样。
田小武:“老二为了这种人不值当生气。”
田嘉志:“早都不生气了,吃顿饭都不消停呢。”
田野本来也这么觉得,觉得这门亲事做的麻烦,当初考虑不周了,看到田嘉志一副败犬模样,立刻就心软了,安慰道:“没事,今儿菜太好了,刚好助消化。”
田小武:“对,对对,我都不觉得撑着慌了,挺好的。”
田嘉志抿嘴,至少身边还有两人呢。
队长媳妇跟孙家婆媳顺路,孙家小媳妇跟田野打过交到,知道田野斤两,当然了更是因为愿意奉承队长媳妇:“婶子,你家小武脑子怎么就那么灵光呢,连野丫头那样的笨人,都能给教的那么顺溜。”
队长媳妇抿嘴,谁不愿意人家夸自己儿子呀:“他就是瞎闹,义气,跟老二也投缘,看不得那孩子被人挤兑,你们是不知道呀,老二没成亲以前日子过得那个苦呀。回家连饭都没有。”
这话可不光是孙家婆媳听到了,路上一块回家的人都听到了:“朱家的,这样对亲儿子,也真是够心狠的。”
孙家新媳妇:“是呀,还让他们家老大,这么闹腾败坏人家小两口的名声,咋这么恶毒呢。”
跟着说道:“要不是小武拉帮着老二挣点钱,在队里干点活,你说这两人大冬天的就指着吃那点破酸梨过日子呀。这朱家这么挤兑人家孩子真不是东西。”
跟着有人说:“朱家老大最不是东西,还上过学呢,都学到狗肚子里面去了。”
这是村里年岁大的五大爷说的,他那个辈分的都没剩下几个了。
还有人把朱老大在朱家时候单薄的身条拿出来说话,在看看朱家老大长得五大三粗的,一看就知道在家里吃喝没跟上。
有人都说了:“野丫头家里能有啥呀,老二在野丫头家才几天呀,都壮实多了,你说当初在朱家这孩子过的啥日子呀。亏得你家小武拉吧一把,也是婶子你心善,我们可没少看到,老二在你家吃饭。”
有些事情,不说出来,比说出来,效果还好呢。
这些人信马由缰脑补出来的东西,跟事实差不多,比事实更不待见朱大娘跟朱老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