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田园帝师(296)+番外

这话落下没一会,程清未带着两个人急匆匆赶过来,一看房间里等候着的人,就只差她们了,“院长,对不住,我们来晚了。”

“无碍。”李孑指了指另外空着的位子,“坐吧!”

程清未先介绍她带来的两人。

“院长,这位是严箬,这是楚音。”

李孑目光落在严箬面上时顿了顿,“原来是你,昨天听青未说起你的名字我就觉得耳熟。”

“没想到院长您还记得我,”严箬面上划过一抹惊讶,眼底多了分欢喜,“几年未见,院长风采依旧。”

慕青歌回首看过来,“阿箬,好久未见,可还好?”

刚移开椅子准备坐下的严箬偏头一看便是一愣,“青歌?”

视线落在慕青歌身下的轮椅上,她声音顿了顿,“恭喜你能走出来。”

“谢谢!”

严箬看着慕青歌平静的脸庞,突然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她又忍不住抬头看了眼一脸淡然的李孑,压下心头诸般纷杂思绪。

几年前这两人剑拔弩张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现在一个出了意外后差不多与世隔绝,一个摇身一变,成了这漠北学院一院之长。

再见这两人心平气和坐在一起的画面,让人忍不住叹一声世事的奇妙无常。

走在最后的一位黄衣女子走上前,“楚音,见过院长。”

这是一个很有几分出尘之气的姑娘,但更让李孑注意到的,是她的一双眼睛。

丹凤眼,藏精于心,不动声色。

李孑颔首,“坐吧!”

人至此全部到齐。

李孑放下手里的书卷,“我要先感谢诸位前来任教。专为女子开设的学院在中秦历史上还从未有过先例,先不论成败,你们的勇气和决心,都很值得我敬佩。”

这一番话,说得几人脸色红扑扑,眼中更是多了几分激动。

“其实开设女子分院的计划,我已经筹备了很久。”李孑在每个人的面上逡巡一遍,“既然大家选择来到这里,我只希望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扶植起这棵幼苗,让它最后成长为一棵真正的参天大树。这个世道,只有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天,是漠北学院女子分院最初的六位先生的第一次会面,她们和时任漠北学院院长的李孑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

也是从这一天开始,女子的地位,已然埋下了最初的基石。

这块基石,不显山不露水,但等世人意识到的时候,才恍然发觉,她已经强大到了能撼动这世道的规则。

人心所向,无人敢挡。

李孑握着莫北棠递过来的茶杯,喝了一大口缓解有些干燥的喉咙,看着面前一张张压抑着激动的面孔,“现在我们来说说接下来的安排。”

“想来你们过来的时候已经看到了,女子分院分为内院和外院,外院是学堂,内院是寝舍和厨房,你们可以自行选择在学院中居住,当然,每一位先生,都会有一个单独的小套院,终身拥有居住权。”

“招收学生我计划定于上元节后一天,到那天,便要辛苦大家接待来报名的学生了。”

“这份青未递交给我的计划表,我看着还可以,诸位可以传看一番,也可以问青未。而在招生前的这几天里,你们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会认真采纳。”

李孑朝门口看了一眼正朝她招手的胡不为,“时候不早,你们以后要一起共事,可以互相熟悉一下,也可以让青未带着在这学院里逛一逛。最迟后天,学院里的需要配备的厨子帮工等人就会过来,你们中想要在院中居住的,到时候也就可以住进来了。”

这最后一句,李孑主要便是提醒的程清未。

程清未闻言点点头。

李孑起身,“诸位,我还有事,先行一步。”

众人起身,“院长慢走。”

李孑出门,走到胡不为面前,皱皱眉,“找我什么事?”

“不是我,是甄老先生领着几位先生去知之院找您。”

“我知道了。”李孑应了声,应该是春闱预考的事。

老实说,她还真有点惊讶他们这么快的速度。

两人往知之院走,”待会到术舍的时候,你过去找人画一份号房的图纸,另外再去慕知州那要几名工匠过来,就在藏书楼旁边的那处空地上待命。“

”还有,正月十六那天的招生,你和莫北棠负责,这是女子分院招生打响的第一仗,决不能出了任何纰漏。“

胡不为边走边拿着炭笔在他那本已经写得密密麻麻的册子上飞快记录。

两人在术舍楼下分道扬镳。

李孑到了知之院,就看见以甄炳生为首的几位先生等候在门口。

一看到她,忙迎上来。

”院长!“

”去议事堂说。“

等到了议事堂,众人落座,甄炳生看向李孑:”院长,学院里这次有资格应试的共有九十人,老夫也都问过他们,都愿意进场一试。我们昨日也讨论了一些题目,您要不要过目一下?”

“好,拿来给我看看。”

甄炳生当即把手上叠得整整齐齐写满了字的纸张递过来。

“科举考策论,文赋,算经共三门,策论最重,文赋次之,算经再次之。”甄炳生在李孑翻阅试题的时候小声说道,“时间匆忙了些,文赋和算经出的题都不算多,院长看看可能再添补一些?”

一共三张纸,摆在最上头的便是策论试题。整张纸上密密麻麻写了将近十二道题,律法,民生,水里,军政均有提及。

李孑一一扫过,拿了随身带着的广源书局最新研究出来的红色铅笔在其中几道题上画了个圈,递给甄炳生后又看向文赋题目。

文赋题目说起来是最简单也最不简单的。

文赋考教的内容便是考生们平时背诵记忆的知识,全都是标准的答案,记得好,分数自然就高,记不住,也是最容易失分的一门。

相对的也不好猜题。虽说可以去翻阅以前乡试考教的内容,但万一这次的考官偏偏爆了冷门,那么压错题目的考生们都得哭。

李孑扫过面前纸张上出的题目,不予概述。

最后看的算经。

打眼一扫,李孑就心下摇了摇头。

从上面的题目就可以看得出来,这几位先生对算经这一门没有多少重视。

纸上仅有的三道题,别说让她算,她刚刚看过题目就已经把答案算出来了,在现代就是小学生试题的程度。

就拿华景来说,这题都达不到他现如今水平的一半。

李孑在纸上通通打了一个叉,“我有几个建议。”

甄炳生接过算经题,看了眼上面的叉叉老脸一红,“院长请讲。”

李孑在桌上摊开的三张试卷上扫了一眼,“先说策论。诸位先生的题目都处的很好,但在我看来,还有一点不足,太过于保守。我知道一般考官们更喜欢中庸,但万一这次的考官是个激进派呢?我建议诸位先生再出几道大胆一些题目。不求出错,但求无过,在我这里并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