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舅子不好受,他有点没胃口,匆匆吃下第四个包子就放下了筷子。
先生同姜常喜真的明白常乐那点心结:“没事,你吃吧,他一会就好,可能到了多愁善感的年纪了。”
周澜心说,小舅子发育的是不是有点快,有点早呀。这么大的娃娃就开始多愁善感了?
先生对着自家大弟子吩咐:“若是府上都安排好了,就去学堂吧,到底还要学问扎实些才好。”
让弟子为了俗物耽误学习,别管是不是长进了,学院那边肯定是不好交代的。
周澜:“弟子谨遵先生教诲。”
先生还是很体贴的,知道弟子出去的时间久,夫妻还没有机会说话:“你们夫妻说说话,今日的早课就算了。”
虽然昨日顺风把庄子上的事情同姜常喜都说过了一遍,可有些事情周澜还是要亲自同媳妇说的,起见小舅子就在回廊上陪着。当真是大大的一盏明灯。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左右,郎舅两人去学院了。姜常喜大概的了解了周澜对庄子的安排。
但凡周澜在府上,送小舅子上学的事情,都是人家周澜包揽的,不是姜常喜忙不过来,是人家常乐钦点的。
姜常喜除了酸,也就剩下酸了。
秋收的事情忙活过后,几个庄子上的管事,也要陆续过来同姜常喜报账的。
庄子上更是陆续送来一些鸡鸭,蔬菜,鲜果供给自家用度。
周澜正常去学堂了,姜常喜依然要为了这些琐事忙碌的。
去京都以前,姜常喜就吩咐在距离保定府最近的庄子上,烧了砖瓦,盖了作坊。
庄子上早早的就让人储备好了百十个大缸。
若是府上没什么事情,姜常喜准备去庄子上,她想过了,她的大地主梦想,不能光靠粮食的出产,还得深加工。
不然何时才能成为大庄园主。鸡鸭的深加工是成功的。
姜常喜准备把粮食也深加工,这年头弄个磨坊,把粮食碾压好了,精装售出,显然是行不通的。
大户人家都有自己的磨坊,小户人家吃不起精加工的粮食。
所以姜常喜准备做调料,比如,酱,酱油,醋,还可以有酱菜。
若是能够成功,那么庄子上不管是出产的粮食,蔬菜,还是水果,都能利用起来。
配合自家的养殖业,前景一片大好。
规划那是有的,不过具体实施肯定有困难。
比如,做酱料需要盐,这年头这玩意吧,它金贵,关键是管理的严格。
姜常喜也没想过去海边晒盐,犯禁。
更没想过发这种招灾的财,不指着靠这个为父亲,兄弟,男人升官。那就得按着这边的规矩来。
思来想去,姜常喜就把自己的计划拿给先生看。
先生瞧着女弟子拿出来的计划书,开始没瞧得上。酱料铺子而已吗。
不过越看越仔细,这庄子若是如此经营的话,就同个转盘一样,他是个活的,能够滚动起来。
第307章 事业期
先生:“听闻,那些酱料铺子的秘方,那可不是轻易能够得来的。”
不愧是当先生的,一针见血,计划再好,也得手上技术跟的上去才成。
姜常喜有点羞涩,别的本事没有,吃的这方面过去浏览的多,这辈子投胎好,身边有人,从小就让大利倒腾这些玩意,到如今当真是有几分本事的。
不谦虚的说道:“弟子不才,从小就刻苦,不管是任何学问,都很专注。”
好吃,还一直往这方面钻营,所以有点拿得出来的手艺,难得被她说的如此要脸面呀。
先生也是想到大贵那超常的手艺了:“若是当真能够做成,你这庄子可厉害了。转换之间怕是几倍的利润。”
得到先生的认可,姜常喜喜不自禁,不过那点不确定也得问出来:“如何才能可行,可需要官府批示,其他还好说,唯独盐这一项,该当如何,还请先生教我。”
姜常喜过来先生这边的主要目的就这么几个,一块气全说了。
文斋先生自从收了这半个女弟子之后,收了女弟子的孝敬若干,可从来没有正式给女弟子上过课。
先生也琢磨过,自己这个先生当的是不是有点不合格,愧对这半师之名。
可如今先生知道,自己这半个先生对女弟子来说,是做什么用的了。
先生拿着弟子的计划书,心说,我帮着她把事情办了,以后再收女弟子的孝敬也就不心虚了:“成吧,这个放在这里,我让人去帮你办妥。”
姜常喜嘴巴乐的都合不上了,她这不是拜个师傅,这是拜了神仙呀。
恭敬的在先生面前行礼:“多谢先生,弟子以后会好好孝顺先生的。”
跟着还不确定的询问了一句:“先生,弟子如此经营田庄,这对夫君科考入仕不会有影响吧。”
先生黑脸,他能想不到这里吗:“你倒是,事事把他想在前头。”
姜常喜很不好意思的表示:“弟子,也没有先生想的那么鲁钝,哪个重要还是分得清楚的。”
她的任何梦想都得有夫君的支持,尤其是夫君仕途的支持。
她没想过官商勾结,她只想靠本事吃饭,可她明白,防人之心不可无,没人庇护,她折腾出来的东西越好,越招人惦记。
周澜那就是她事业的基础。
先生点点头,还算是个心里明白的:“只管放心。”那好吧,有先生这句话,姜常喜就能放心施为。
不是她,处处这么小心,实在是这年头的律法,看的越多,越心里没底。竟然还有官府量刑一说。
另外各地的说法又不一致。想要奉公守法当真是好难呀。
对于姜常喜来说,很是为难的事情,人家文斋先生一张名帖又搞定了。
府城这边的官衙,特意送来的手书,有这个,姜常喜庄子上用盐,经营都算是合法的。而且不是商户。
姜常喜拿着这份手书感叹:“有人到底不一样呀,没人跑断腿呢。”
先生听着女弟子这话,怎么都不觉得是在感谢他老人家的费心费力:“你这是觉得办的太容易了。”
姜常喜:“不是,弟子是想要同先生说,弟子算是知道名帖这东西多贵重了。”
而且如何界定与民争利,都是官衙一句话的事。亏得自己经营的小心翼翼。
先生冷哼:“以后可别再说什么一碗水端平,说先生我对你这半个弟子不尽心了。”
姜常喜:“那是自然,不过先生,弟子想说的也不是这个。”
先生皱眉:“你到底想说什么。”
姜常喜:“先生,弟子想说,既然名帖这么重要的东西,以后您能谨慎一些用吗,万一让别人拿去做了什么不好说的事情怎么办,您的名气被拖累也就算了,万一招惹了是非怎么办。”
姜常喜想到的是红楼中,王夫人拿着拜帖做的那些坏事。万一先生被人利用了怎么办?
先生气的有点胸口闷:“先生我的名帖,本来也不是谁都给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