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336)

姜三老爷跟着咳咳两声,然后:“倒也不算辛苦,你莫要担心,我同你娘一路上绕了点路,去了些地方,很是不错的。所以回来的稍晚一些。”

所以你到底是不是真的惦记闺女呀。谦虚也不能这时候来啊。

好在姜常喜早就习惯了这对夫妻的风格:“如此说来,我要好生的拜读这次的游记。”

姜三老爷更加的高兴了,闺女总是能够一语道出他们骄傲的地方:“手稿都在箱子里面呢,先给你看。”

这份殊荣可不是谁都有的。姜常喜欣喜的表示,我很高兴。

然后三口人就圆满了。这才是重逢该有的气氛。

当然了自然是一起去姜府的。对于过年的时候都不回来这件事,姜三老爷先要同老母亲那边请罪的。

老母亲可没有闺女这么好说话,也没有闺女那么欣赏他们为了多走走多看看,过年不往家里赶的行为。

姜老夫人看到儿子心中高兴,话却没有那么好听:“你如此行事,我也不说什么了,可既然已经在书院教书,你能安稳下来也省的我为你挂心。”

姜三老爷心说,您哪里是盼着我安稳下来,您是想要儿子一直在学院里面,帮着姜府积攒人脉。

亲娘那点心思,姜三老爷当真是明白得很,而且不愿意成全:“儿子学识有限,实在不敢耽误别人的学业。”

姜老夫人心下大怒,对着姜三老爷一点好脸色都没有了,这个儿子永远不受教:“你心里就只有你那姑爷不成,别忘了你也是姜家子嗣。”

为了一个外人,拖家带口的跑出去小一年,是不是忘记了他姓什么。

姜三老爷这时候很钢的:“儿子自认没有给姜家丢脸。”

可你也没有为姜家有何建树?姜老夫人如何能开口说出这话?

姜老夫人:“你成日里游山玩水,不务正业,若是没有姜府的支撑,你还能这般自在。”

(本章完)

第379章 为何而来

说道这个问题,人家姜三老爷很是有点底气的:“儿子虽然蠢笨,也不愿意做家族的蛀虫,若是母亲愿意,儿子不敢拖累家族。”

我家闺女生财有道,在府上的时候就执掌三房的家业,姜三老爷夫妇那可是很有点家资的。

再说了,我家夫人那也是很富有的。

作为郎君,这话虽然说的不要脸了些,可这些年确实夫人手里更加宽裕些。

姜府如何,那都是大哥的,那都是姜老夫人在意的,姜三老爷,还真就不太在意。

姜老夫人还是能听懂儿子话里的意思的,气的嘴唇都哆嗦了:“你个逆子。”

姜三老爷黑脸:“儿子不敢。”我为了别人的家业努力了,难道你就舒坦了。难道您想看着我们兄弟内斗?

幸亏姜大夫人同姜二夫人到了,赶紧把话头给拦住了,不然娘俩又要闹腾僵持住的。

名望人家自己有,银钱人家不缺,姜老夫人还真是拿这个儿子不是多有办法。

那么好的机会,竟然只能看着在手里溜走。

若是能够在学院教书,这一茬茬的学生出来,那可都是实打实的人脉呢。

这个孽子,怎么就处处同她过不去。姜老夫人头疼的很。

姜常喜心说,想要为爹娘接风洗尘怕是还要等很久,早知道就该先吃过饭再回府的。

可惜自家亲爹亲娘非要先回家见老夫人,孝顺是孝顺了,老夫人明显不太体恤儿子儿媳妇一路风尘仆仆。

姜常喜想要上前说话,爹娘还没洗漱用饭呢,您回头再闲话家常也是可以的。

被姜三夫人悄悄拉住了,不让闺女开口。

到底还是姜大老爷从外面回来,才把老太太的火气给劝住。姜三老爷终于带着妻儿解脱了。

接风宴还是有的,用饭的时候,姜三老爷同侄子们分享所见所闻,还有那些游记,不过看着姜家的小郎君们对此都不是多有好感就是了。

姜常喜心说,也难怪自家亲爹对于府上的这些侄子们都不怎么上心。可能性格不合吧。

这就是一群有眼不识金镶玉的,这些游记多难得,多珍贵呀。

等到用过饭,三口人回到院子,围坐在一起,姜常喜笑眯眯的听着爹娘说常乐的事情,说周澜的事情,虽然大多数的事情在通信的时候已经说过了。

可姜常喜亲耳听到爹娘说,还是觉得很可笑的,最后就是遗憾自家常乐快把她给忘记了。

竟然都不回来着急看她呢即便是知道情有可原,还是怅然。

姜三老爷:“这个真没有,常乐抱着我哭了好久,我以为是舍不得我呢,结果他哭着说,不能同我一块回来见你。”

跟着姜三老爷郁闷的同闺女说道:“想想爹那时候多尴尬。”

姜常喜忍不住笑了,到底是我的常乐。对我比对爹娘都亲近。

姜三老爷看着闺女的笑颜,就知道,自家闺女的喜欢一定是建立在对比之上的。不过能看到闺女这么开怀,被用作对比,也值了。惯着闺女,姜三老爷没什么底线。

姜三夫人:“你的心思也别都放在常乐身上,你也该多惦记女婿一点。”

姜常喜:“我有惦记呀,常乐有的东西,他可都有。”

姜三夫人摇头:“你给常乐的信总是那么厚,姑爷难道就不会心里不舒服吗。你给姑爷写信也用点心思。”

姜常喜:“常乐还小,都是哄人的。”难道我也那么哄周澜吗,把人当孩子哄弄可不太好。

姜三夫人:“你就当是哄哄姑爷也好呀。”

姜常喜:“娘,做人怎么可以如此随便,夫君那是要郑重对待的。”

姜三老爷还在边上使劲点头,非常认可:“常喜就是随我,害羞。”

姜常喜看看亲爹,心说真不是害羞,也不是随你。然后父女二人,对视一下,心领神会的笑了。

不过心意真的没通,有时候误解当真是美丽的。

姜三夫人转而说道:“姑爷当真是好,一路上对我同你爹,照顾有加,对待常乐更是亲兄长一般,这样的姑爷,去哪找第二个,你爹自己都说,明德是再好不过的孩子。”

跟着:“对你,更是牵肠挂肚,那是个值得让人心疼的孩子,你必须上心,以后给明德写信,要同常乐的信件一样的页数。”

就没听说过,这还能硬性规定。姜常喜:“自家孩子,您若是表示亲近,称呼二郎就好。”

不然姜常喜听到明德这个字,总是没有代入感。

姜三老爷也点点头,认可闺女的话,不过媳妇这边也不能一点意见不采纳:“闺女呀,郎君的心,其实很容易收拢的,听你娘的没错,这样的姑爷可不能给弄丢了。”

姜常喜对着父母的敦敦教诲那是必须听的:“成吧,都听你们的。我以后热情一些,不那么羞于表达。”

姜三夫人就满意了,原来闺女是害羞。

姜三老爷就知道自己说对了。闺女,夫人都稳住了。当人爹,当人夫君当真是需要一定的计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