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让姜常喜生生的思考了大半夜。
三位主子一辆马车上,周澜同常乐在读书,姜常喜听的昏昏欲睡,心里琢磨赚银子这点事。
姜常喜那是真的有门道,天下和尚是一家,人家在保定府的时候就想好了,想要把事业做大, 还得同和尚们合作。而且有保定府的大和尚做中间人, 京城这步, 很容易就能迈出去的。
眼下比较烦恼的就是, 她精力真的有点不济,孩子怀的不太是时候。
气氛这么好,周澜舍不得让姜常喜走神,想别的,周澜那边很坚持的让姜常喜保持清醒,让自家娃娃沐浴在读书的气氛里面,常乐都觉得为了孩子,常喜应该进取一些。
只有姜常喜知道自己有多煎熬。走神都不成,这是受罪呀。
若是非得如此要求,她已经考虑二胎的事情了,是不是可以不生。
姜常喜木着脸,对着周澜同常乐严肃的说道:“你们说,有没有可能是肚子里面的娃娃,不喜欢读书。”
周澜还在考虑,常乐已经开口:“那不可能。”那必须不可能。有他这样的优秀的舅舅,外甥就不能不愿意读书。
周澜点点头:“爱好都是培养起来的,所以咱们现在就要让他养成喜欢读书这个爱好,任重而道远,常喜辛苦你了。”
姜常喜生无可恋的说道:“万一让他对读书,有腻烦心里了呢?”
常乐抿嘴,看向周澜。那肯定是你血脉里里面的错。这话没说,可意思表达的到位。还有让周澜解决这个问题的意思。
周澜感觉任务艰巨,得对得起小舅子的信任:“还要辛苦咱们家常喜,给娃娃梳理情绪,安抚他认真听咱们读书。”
常乐跟着点头,到底是自己姐夫,应答的很好:“辛苦常喜你了。”
姜常喜就不知道,给自己揽了这么一个差事。早知道还不如不问呢。摸着肚子,感觉这事不能这么下去,她会疯的。
扫一眼读书的两个人,一个个的都学疯魔了。
所以还要继续听着他们读书。回府的时候蔫搭搭的。
姜三夫人瞧着闺女的状态立刻找大夫看。弄得姜常喜精神疲惫。这不是怀孕,这是作孽呀。
医婆看着都好笑,这大家郎君娘子也不容易,原来从肚子里面就开始努力的。看看把大奶奶给折腾的。
劝着自家大奶奶想开些,只当是听故事了多好。那么多人围着大奶奶转,说明大奶奶重要。
姜常喜心说,那也得听得懂呀,她听着就同紧箍咒一样,头疼还昏昏欲睡。
最折磨人的就是他们不让孕妇睡觉,让孕妇陪着一起胎教,这就有点惨无人道了。
姜常喜:“我觉得这个事情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只不过要有权威的人站出来说句话。”
然后就严肃的看着医婆。
医婆抽抽嘴角,劝两句大奶奶,感觉自己摊上事了呢:“对大奶奶好,对小郎君好,老婆子都愿意。”
姜常喜:“我觉得吧,小郎君早早开蒙,那是没问题的,不过小郎君肯定更愿意默默地,静静的学习,带着娘亲一起飞,那是影响学习进度的。小郎君不该背负这么重。”
医婆那真是有听没懂,沉吟一番之后:“大奶奶还请说明白些”
姜常喜:“我心情不好,学不进去,影响心情,那就影响小郎君读书的。”
医婆点点头:“大奶奶心情不好,确实影响身体的。”
姜常喜:“我不听他们读书,心情就好了,我不介意他们对着肚子读书,可也不能影响我休息。”
这已经是姜常喜最大的让步了,不能要求再高了。
医婆凝重的点点头:“老婆子有明白点。”可不明白这同她有什么关系。
(本章完)
第568章 有点丢人
姜常喜为了自己那也是拼了,不明白没有关系,我可以帮你解释明白。
拉着医婆,认真,信任的说道:“所以作为一个权威人士,这话你去同大爷,夫人,老爷,小舅爷说明白。”
大奶奶的信任有点突然,医婆指着自己:“大奶奶,老婆子可不见得有这份本事,老婆子人微言轻呀。”
姜常喜一脸严肃:“不,您小看自己了,生孩子,养胎这块,您是专业的,大夫都听您的,何况是他们,去吧,我相信您能办到。”
说完还点点头,给医婆一个,我相信你的凝重表情包。
医婆很惶恐,这担子不轻呢,她怕辜负了大奶奶这份信任。不过大奶奶说的有道理。
然后姜常喜满意了,把这事交给医婆去办。
别说姜常喜的路子那是正确的,周澜周大爷,姜常乐小舅爷,最近都同医婆接触的多,因为每天两人都要问一问,周大奶奶肚子里面的娃娃如何。
对于医婆的本事,那也是一点点的给予了信任的。
人家医婆就同大爷,小舅爷反映了一下:“大奶奶要休息好才可以,大奶奶要心情好才可以,大奶奶同小郎君可以各自美丽的。孕妇的心情咱们要体谅一些。”
意思表达的很明白,大奶奶不一定陪着小郎君一起学习。
周澜同常乐自然是不认同的。胎教这个词,他们才认识不久,他们还不太相信,对着肚子就能教育好孩子,还是需要孩子娘这个媒介的。
不过人家医婆说了,心情影响身体的,大奶奶最要紧的还是心情美好,身体康泰,这样才能孕育最好的小郎君。
两个人想想,孩子娘若是不好,其他的都是空谈,所以医婆说的有些道理的。
然后这事就成了,周澜同常乐对着姜常喜读书的时候,不再要求姜常喜必须清醒着一起上课了。
可他们还是坚信,胎教还是有用处的,不能停。对着肚子读也是可以收到效果的。
终于达到了姜常喜想要的,各自美丽的效果。至于肚子里面的孩子,会不会觉得这两人烦,对不起,姜常喜顾不过来了。
姜常喜就后悔自己想的办法晚了些,日子终于消停了,能睡个好觉了。
医婆每日愁眉不展,就发愁,万一因为自己胡乱说的原因,让小郎君将来读书读的差了,那可是罪过了。这背负实在是太重了。
她倒是没有辜负大奶奶的信任,可大爷同小舅爷错信她了呢。很愧疚。
大利作为大奶奶身边第一得用的人,就安慰医婆:“您看,大奶奶每日都看我耍石砣,小郎君也未见得就能力拔千斤的。您想多了。放轻松就好,咱们大奶奶对小郎君也好小娘子也好,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医婆一点没有被宽慰到,那不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吗:“读书人知道的总是多的,万一真的需要大奶奶一起听呢。”
大利:“若是真的是从书上看来的,大爷同小舅爷也不会轻易被你说服的,放心吧。”
所以别看人家大利姑娘看着脑子不好使,可人家通透,看的透彻。
医婆都觉得大利姑娘说的有道理,心里才轻松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