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的探花郎不成心事,相比于周贤弟那么忙,更显得自己这个府邸冷清,差了人气。
话说他探花郎成个亲怎么就那么难。不然还至于让人从亲事上攻歼吗。
探花郎觉得他不能这么下去,差事当的固然要好,大后方更要稳妥。所以该成家了。
人家探花郎那是用破釜沉舟的心,想要为自己娶个夫人回来的。
周府内,姜常喜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说真的,半点问题没有。至少不需要周澜来去匆匆的回府带孩子。
身边两个奶娘,好几个丫头,还有医婆陪着,用姜常喜的话说,这待遇,那都超标了。
也就是这年头人力便宜,不然哪来的这配备。
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那就是俩孩子真的挺省心的,只要身边有人,重点,亲爹,或者亲娘在,俩孩子就没怎么闹腾过。
姜三夫人若是知道的话,肯定不太高兴就是了。
相比之下,李府的小郎君就颇为难带,听闻动不动就要折腾,自从小郎君生下来,每个月都来请他们府上的医婆过去两趟的,难得李大人府上如此信任他们。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两个孩子的小叔叔不太好带。姜常喜更是三不五时的让人过去看望婆婆同小叔,礼数上从来不会怠慢了。从内心来说,这是态度问题,姜常喜想要让李大人府上知道,这母子是有依靠的。
从一些不好言说的角度说,作为儿媳妇同外嫁婆婆的关系上来说,她礼数周到些,万一有一天翻脸了,不能让人从孝道上攻歼他们小夫妻。这叫有备无患。谁让周澜的工作性质如此呢。
不过这个想法非常小人,那真的是不可言说。知道的人,都夸一句周夫人孝顺。
人说三翻四坐。自从孩子们过了百天,姜常喜见天的瞧着两个孩子的动静,也不见俩孩子折腾着翻身,或者坐起来。
姜常喜就有点发愁:「是不是因为咱们抱的多了,所以他们翻身比较慢?」为此还特意询问了产婆医婆,以及大夫呢。
好在大伙都说没有问题,也就是周夫人养孩子养的精
致,这都能掐着点的算。
大利边上那真是忧夫人所忧:「也没有怎么抱呀?」为何小郎君同小女娘就没有想要翻生的冲动。
姜常喜开始从外在条件找原因:「不然穿的多了,翻身不得劲。」
大利心说,为了这个,折腾孩子肯定不好,回头姜三夫人回来,会找她们这些伺候的人麻烦的,姜三夫人可不会同自家夫人这般体谅人。
开到姜常喜:「夫人,我觉得是您想多了,咱们小郎君同女郎已经表现的很不错了。」这话说的还是很中肯的。
大利直言:「李府的小郎君,比咱们府上的小郎君同女郎还大两个月呢,听医婆说,如今抱起来的时候,手还要稍微托着脖子一些些呢。」人家这是对比中的发现。
姜常喜点点头:「那倒是显得咱们家圆圆,姜姜厉害些。毕竟今日圆圆还扭头咬了姜姜的手指头呢。」
可见自家孩子脖子很有劲头,嘴上更有劲。
可能是李夫人年岁略长了一些,李小郎君生下来的时候,稍微差了些,主要表现就在坐卧比别人都晚。
见夫人如此,医婆在边上也说道:「老话说的好,走路,说话晚一些,才是贵人。可见稍稍晚一些那是福气的。」
姜常喜心说,那是营养不良。人家那是用科学的角度考虑问题的。
不过身边的人都认为没有问题,姜常喜自己也不坚持,关键是自己说的人家也不懂。
天气热了,姜常喜主张开窗,给孩子们穿的少一些,医婆说了,小孩子哪有六月。意思就是孩子不知道冷热的。
姜常喜很坚持,成天闷着能好吗:「这都要四个月了,不算小孩子了。」
那是很坚持的给孩子们穿单衣,不然怕孩子们要捂出来痱子的。弄得医婆眉头就没有松开过。夫人养孩子实在事闹腾了些。还有些听不进去劝。
亏得姜三夫人没在府上,不然这养孩子的过程,那就是个可以,不可以的全程争执过程。
就这医婆还说姜常喜养孩子太过随性,根本就不听取她的经验之谈呢,幸亏姜常喜有养常乐的成功经验在头,不然怕是姜常喜都拿不到主动权。ap.
周澜回来的时候,就看到娘仨在屋里玩的挺好的。而且闺女儿子穿的很好看。
周澜:「不是说出去晒太阳吗,怎么在屋里。」
姜常喜:「中午晒了一会的,阳光太大的时候,也不敢晒他们呀。」你看人家当母亲的还是把孩子养的很娇的。
跟着还说了一句:「这俩可娇嫩的很。」
第781章 串门
医婆在边上听的头大,就这还娇嫩呢?哪个大户人家的郎君、女郎放在太阳下面晒呀?
这么大的孩子就该包着,捂着一些才对。夫人养孩子还是太粗糙了,可惜她满腹的养娃经验,不能付诸于行动。
显然新手父母没人听的进去意见,医婆都觉得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医婆暗想,自家大人就在这个问题上昏聩。孩子的问题,夫人说怎么养,大人就怎么养。一点自己的主见都没有。
周澜笑眯眯的坐过去,还奉承自家夫人呢:「是我家常喜把孩子们养的精,养的好。」
不然他都不知道,孩子竟然还需要晒太阳呢。这都是他的盲区。亏得有常喜带孩子。
医婆边上听的眉头都松不开了,这已经不是昏聩的问题了。
人家周澜对两个孩子也有自己坚持的地方:「昨天回府的时候,抱的姜姜,今日该抱圆圆。」这是致力于在两个孩子之间的公平公正。
说着人家把小郎君抱起来,乐颠颠的:「有没有想爹爹呀。」那眉眼温柔的都没法看了。
当真是不太矜持。让大利说,大人的笑脸在郎君同女郎面前有点不值银子。
姜常喜也那么认为的,不过看看自家一双儿女,心说,换谁面对这么一双儿女,笑容都应该不太值钱的。
见周澜每日如此一遭,姜常喜嗤笑:「万一儿子说一句「想」,是不是得把你吓的松手。」
周澜:「怎么会呢,不可能。」孩子就是真的会说话了,周澜都不觉得稀奇,自家生的孩子必须不一般。
跟着说了:「那是咱们圆圆聪明,随了舅舅。说话早点,不稀奇。」
所以人家满期待孩子弄出来点与众不同的动静的。而且还能找到根源,随了舅舅。
姜常喜心说这都什么心里:「可别乱说,我们家常乐可没那么早说话。」
周澜一点都没听进去:「常乐就是不说,心里也有数的。」
姜常喜就感觉,周澜在骂常乐呢,这不是说自家常乐是妖精吗?那么大的孩子能心里有个什么数呀。
认真的看了周澜半天,确信这人真的不是在骂人,摆把这话题接过去了。话说这位姐夫把小舅子捧的真高。
周澜那是时刻心里挂着夫人同孩子的,老丈母娘不在府上,常喜一个人分身乏术:「他们有没有闹你?若是有事情,记得让人去衙门找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