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93)

常乐更是放松:“二姐夫,我姐夫每日都有做一次试题的,应该是习惯了。”

姜二姐夫能说什么,难怪人家考出来那么轻松,相比于那些愁眉苦脸的应试考生,差别可大了。

回头自己就同妹夫学习,虽然不能日日答题一遍,可隔几日做一遍,状态总是在的。应该吧。

姜二姐夫是个随和的,见妹夫确实无事,就留了下来,连襟二人,算上小舅子一起,说的都是这次县试的考题。

姜二姐夫听着妹夫那边同小舅子讲考试的题目,心里就有谱了,人家一边说题,还能一边讲解呢,可见学问扎实。

难怪妹夫心态轻松,这应该是没跑的童生了。

姜二姐夫:“恭喜妹夫。”

都是自己人,周澜没有谦虚:“二姐夫,我不过是才踏入门槛,有了进去县学读书的资格而已。”

姜二姐夫能说什么,人家志向高远,这点小成就不骄傲:“妹夫说的是,以后咱们连襟郎舅继续努力。”

姜常乐:“你们要抓紧了,莫要让我追上来才好。”不然他要替姐姐丢人的。

姜二姐夫:“其实如同小舅爷这般的弟子,即便是不入科考,一样入仕途。”

常乐:“那怎么能一样呢,我世家子弟,也是有真才实学的,难道我们能怕了科考吗。”

周澜逗弄小舅子:“二姐夫是说,这么好的资源,就该把机会给无门无路的让一让。”

常乐一本正经的:“我爹曾经说过,前朝官员,举荐,恩荫,军功,世家承袭,寒门士子少有晋升之道,本朝才有科举取才。也给了寒门一条出路,这本各不相干。”

听到这样的话,两个姐夫都把态度放的端正了,听着常乐侃侃而谈:“到了本朝,几十年下来,再看如今,四品以上,除了世袭侯爵,大多科举出身。”

姜二姐夫接触的层次还没有那么高。头一次有人如此直白的说这些。

仰望的看着小舅子,这就是世家子弟,出口就不一样,人家的见识已经到了四品以上了吗。格局这玩意,人家从出生就带着了。

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爹就是一个县官,他以后能够坐一任知州,那都是祖上恩德呀。

反倒是周澜跟着点点头:“好好读书,科举入仕。”

岳父大人同这么大的娃娃就说这么深奥的问题了,可见对常乐的期望有多高。

姜二姐夫:“咱们都要好好读书,四品之上,啊,我要冷静冷静。”

毕竟他也是秀才了,他也可以争取的,以前没想过,以后至少敢想想了。

以往他光羡慕世家子弟了,从来就没有想过,世家子弟也有苦恼,难怪一个个的削尖了脑袋也要参加科举。

话说回来,这些世家子弟读书,底蕴都有的,科考对于他们来说,到底比寒门学士还要简单一些的。

不说其他,只说学费,赶考的费用,至少世家子弟不用考虑。更别说其他的一些资源了。

姜常喜也听明白了,这科考制度还不够完善,双向试行阶段,不过明显开始偏颇量才用人了。

虽然不是熟悉的历史环境,可社会的大致进度还是相差无几的。

即便是不奔着四品以上去的,也该好好读书,科举入仕途,就好像是持证上岗一样。走的是最正经的路子,证明咱们有这个实力。

周澜抬手想要揉小舅子的头,被常乐躲开了:“姐夫,这是毛病,要改。若不是我,早就恼了。”

周澜是还是手痒,特别想要欺负一下:“你也恼了。”

常乐横眉怒对:“明知故犯。”

若不是小舅子已经恼了,周澜特别想要补充一句:“还不想改。”

姜常喜:“我们常乐的发型,那可是很讲究的,莫要乱碰。”

想要充当大人的娃娃,对这些很介意,那也没有办法。

周澜只能遗憾的收手了:“岳父同常乐竟然能讲到这些。”这就是有爹同没爹的区别。

常喜心说,我也不知道,我爹同个娃娃说这些,若是知道,才不会同意呢,不是拔苗助长吗,常乐能懂个什么。

周澜:“爹说的话金贵着呢。”

第105章 诀窍

常乐多聪明的孩子,傲娇的昂着下巴颏子:“不是姐夫,我才不说呢。”

周澜:“看把咱们小舅爷明白的。”

姜二姐夫就看着人家郎舅两人那个羡慕呀。

他可不敢这样对小舅子,小舅子也不会给他这个脸面。自己差哪了呢,得好好地补补。

用过饭,姜二姐夫才带着夫人回府。还热情的邀约周澜,去县尊府上做客。

那个估计成绩出来之前,都不能前往的,这点数周澜心里还是有的。

送走姜二姐夫,只有自家人的时候,周澜说的就实在多了,言语中透着自得:“以后就有了考秀才的资格了。”多大的自信呀。

姜常乐:“你要努力了,我姐可不能比别人差了,以后别人见了我姐也该称夫人。”怎么能止步于区区秀才娘子。

周澜:“那是必须的,以后就是秀才娘子,举人老爷的夫人。”

还想要往后说,那就真的有点没把握,还是算了。小舅子要求有点高。

姜常乐可比周澜脸皮厚,人家相当自信:“进士老爷,状元老爷的姐姐。”

姜常喜不觉得自家弟弟办不到,人家那是心疼兄弟:“别把目标定那么高,太辛苦了,我可舍不得。”

就看到常乐雄赳赳地:“做人怎么能没有理想呢,目标很高吗?”

狂的呀,姜常喜怕把风吹跑了。

小舅子那个样子呀,让周澜觉得自己很不怎么样。

就听常乐还在傲然的表示:“哼,状元姐姐而已。”

姜常喜不想打消孩子的积极性:“对呀,有更高的咱们常乐也能办到,我可等着了呀。”

常乐大方的表示:“在等我几年。”

说着人家去读书了,话虽然说得很轻松,不过努力还是需要的。

姜常乐翻书的时候,都心急火燎的,万一考不上的话,人丢大了,拒绝去想。

心说,常喜应该知道,我如此夸口是在让姐夫竖立远大的理想吧?

这时候有些话那是吹出来的,可如今却要为吹牛开始努力了,牺牲大了呢。

周澜也很苦逼,才有了考秀才的资格,就被小舅子的远大理想打击到了,书还得继续读。

周澜带着小媳妇小舅子回庄子,因为县尊大人身份特殊,二姐夫那边,都没有过去拜访。

反倒是在县城转悠了一车杂七杂八的玩意。看的出来心态很轻松。

若不是常乐觉得别人看着他们一行人的眼光奇怪,估计还要继续在转悠点呢。

别人不认识他是姜三老爷府上的小郎君,可他们认识周澜这个姐夫,跟着周澜身边的还能是谁,想到这里,姜常乐麻利的上车,啥都不买了。

人家常乐说了:“我想师傅了。”

周澜心说,你想的可真是时候,师傅得多感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