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948)

姜常喜:「不愧是母亲生的,同夫君一样的俊美,小小年纪已经出落的风采不凡了。」

跟着:「不愧是大家氏族的小郎君,气质拿捏得可真到位。」

周澜扫一眼过去,轻哼一声:「不如我儿多矣。堂堂郎君,岂能如此弱质女态。」

姜常喜觉得周大人这话真的太有偏见了,人家李小郎自小体弱,哪就至于女态了,仪态多风流写意:「你快洗洗眼睛吧,虽然我把圆圆同姜姜的皮肤护理的不错,可毕竟是边郡的风吹过的,同小郎那嫩白的脸蛋没法比。利益风范,人家小郎君一看就长于大家。」

周澜抿嘴:「你在怪我没有护好孩子们,没有让你们去风景宜人的江南。圆圆同姜姜那也是先生带出来的,你在至于孩子还是在质疑先生。常喜你可得想好了再说。」

竟然还较真呢,真的是服了他了,不过就是要过去拜见母亲了,周大人心烦意乱而已,姜常喜体谅他了:「你想多了。」

周澜失落的很:「是我让圆圆同姜姜吃苦了,我一双儿女本也该如此的。」

姜常喜:「过了,演过了,有话直说,你娇弱这套,也就你儿子吃。在我这不好使。」

周大人:「咱们家圆圆姜姜就是最好的,你不能这样对他们。当娘的,那得知道护崽,不嫌弃。」

姜常喜这个牙疼呀,就不该搭理周大人,这时候还要为儿子争一争呢,扭头就下车了。

对着李小郎,热情洋溢的招呼:「小郎,可还记得嫂嫂。」

小郎君大概没见识过这么热情的女子,脸蛋立刻就羞红一片。而且还要努力保持镇定自若。

姜常喜那心呀,瞬间就融化了,圆圆长得也不错,可说真的,圆圆小郎君,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表情,人家就不会羞涩,腼腆什么的,在圆圆身上那真是找不到的。

在边郡,光着屁股,露着牛子,被人家边郡的豆腐西施拎着耳朵,一路找到家里,自家圆圆都没有羞涩过。

周大人对着这样的儿子都感叹一句,我修炼了十几年的脸皮功夫,都没有我家圆圆的浑然天成。

所以李小郎这样温润羞涩的小郎君,让姜常喜没有抵抗力,一把抄起小叔子:「小郎,我是嫂嫂呀。」

换来人家李府小郎君的惊容:「嫂嫂,不可,嫂嫂,这是不可以的。」

这就是和强抢民男的场面,太热情了,人家吃不消。

周澜下车,把李小郎从姜常喜手里抢救出来。怎么能随意乱抱。这可不是小舅子,更不是儿子。

李小郎脸色苍白,虽然说嫂嫂是边郡回来的,可听闻是大家出身,怎么能如此无礼呢,七岁不同席,孩子要哭了。

然后看到长兄,一张脸通红通红的,竟然被长兄抱了一下,这个也不在预料之内。

姜常喜在人家李

小郎的脸上掐了一下:「莫哭,嫂子算过了,你们还不满七岁呢,等你满岁了,嫂子就不敢拎着你了。」

孩子那凄惨惨的模样,姜常喜都没敢用抱这样激烈的字眼。

周澜身后走来圆圆同姜姜,整齐的同李小郎见礼:「圆圆,姜姜见过小叔。」

李小郎立刻把身板挺的更直了,脸色绷得紧紧的:「贤侄,贤侄女,莫要多礼,父亲,母亲,长期惦记侄子侄女。同我去见母亲吧。」

那真是一板一眼的模样,也不知道圆圆同姜姜能不能适应。

人家圆圆同姜姜,大大方方的跟着小叔后面往里走,不见陌生,不见羞涩。

周澜就扭头看向自家夫人。刚才说的那么好听,还不是上来就欺负别人孩子,给自家孩子放松心情。

姜常喜:「认识认识,这是你们小叔叔,从小你们就在一块玩的。」

李小郎为了见侄子侄女准备了很久的,若是没有被嫂子惊吓那么一下,就更完美了。

不知道在侄子侄女眼里,自己是不是已经没有了小叔叔的威严。

看看身边走着的侄子侄女,连姜姜都比他高上些许,李小郎眼圈有点红。好在脸色绷住了。

李夫人看到四年未见的儿子,儿媳妇,脸上也是有些许欣喜的。

不过礼仪规范越发的大气了:「这一路,没少吃苦吧,两个孩子可有跟着受罪。」

然后就上上下下的打量两个孙子孙女,给孩子们礼物。看表情还是喜欢的。

姜常喜:「让母亲担心了,一路还好。有夫君护着我们娘仨呢。」

李夫人:「见过小郎了吧,你们不在京城,你伯父时常念叨,小郎可惦记侄子侄女了。」

周澜绷着脸色回了一句:「见过了,母亲教养的很好。」然后就垂眸不语。

姜常喜佩服死自家婆婆了,四年不见的大儿子回来了,你就不能关心一句缓和一下气氛嘛,小儿子什么时候拿出来说不好?

姜常喜:「小郎长得好,母亲看到小郎,如同看到夫君小时候一样吧。」

李夫人:「小郎好学,聪慧,贴心的很。」大儿子不贴心呗。真的是太不会说话了。

姜常喜:「原来夫君幼时淘气的很,很让母亲头疼吧。」你看就这么轻描淡写的接过去了。

李夫人也自在不少,姜常喜也认为这事接过去了。

姜姜就这时候开口了:「小叔都读了什么书,每日做什么功课,可有涉猎其它。」

第1075章 用实力发难

小郎抬头看向大侄女,脸色羞红,一本正经的回答:「母亲请了先生在府上教导,同先生读了些许启蒙书。」

圆圆笑眯眯的接口:「是幼学琼林,还是增广贤文?这些我们姐弟都没有怎么读过,千家诗先生也只是让我们自己读读,先生讲的比较晦涩,我同姜姜学的不好,以后要请教小叔叔了。」

跟着又说了:「不过武学,雌黄,养殖,算学,骑术,我们都有涉猎,可以同小叔叔交流心得共同进步。」

姜姜一张小脸,那是看着李夫人的,说的相当认真:「我们随爹,没有小叔叔聪慧,不过我们会努力好学的。」

那什么姜常喜都蒙圈了,自家孩子有学过这么多东西吗,是不是吹的太大了。

姜常喜心说,完了,这是不太讨祖母喜欢的一双儿女,不过孩子爹应该笑疯了吧。这是在为他爹出头呢。

周大人扭头看着厅堂外面,仿佛没听到一般。看着一双儿女,眼神温柔的要融化了。

这是他周澜的一双儿女。最亲的人,余下的人如何,周大人还在意吗?

那边李小郎脸色羞愧,无地自容。这些他都不曾涉猎,读书也没有那么多。同侄子侄女相比,好丢人呀。

若是没有姜姜的眼神凝视,李夫人未见得明白两个孩子怎么就突然发难了。

可有姜姜盯着呢,李夫人想不知道也难,人家孩子不愿意听,他爹不如小叔聪明的话,勉强撑着笑容:「可真是聪明。」

圆圆:「先生说还算是尚可,同爹爹比,少了刻苦,同舅舅比少了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