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科举相公家的地主婆(974)

然后就给姜常喜一个无情的背影,姜常喜刚觉要糟。破财之兆。

姜常喜:「这大和尚过来捣乱的,不送银子就算了,还让我提高了消费水准。」

小谨:「夫人,先生连屋子都不出,想要去花银子都没有机会。」

结果,结果小谨错了,人家先生这种高度的人,想要消费,那就不用出屋的。

人家书铺的老板拿着孤本上门的,先生就负责收,女弟子负责结账。那可真是高雅的消费,人家没接触银子。

姜常喜就感觉这样消费要亏的,好歹你出门去买,还能同人讲价呢,如此财大气粗为哪般呀。

咱们可以不用这般高调的。咱们也没有那么多银子。

人家先生昂着下巴颏子:「我女弟子有这等好经济头脑,这些孤本早就该入手才对。」

姜常喜心说,敢情这是吃大户呢。报复性消费。

姜常喜特意同先生说了一句:「如今人家广济寺的钱,弟子已经不收了。」意思就是咱们没那么银子。真不用如此。

意思就是没有那么大的进项了,您悠着点。

先生轻哼一声,说出来的话,一点不轻:「在边郡的时候,你那一万两,抽筋拔骨的。」

姜常喜抽抽嘴角,先生要拿捏她,还拿捏住了:「先生,您愿意买就买吧。」

不然怎么办,让先生带着大弟子一块败家吗?当初边郡的一万两,姜常喜说的可心酸了。

姜常喜:「先生您要知道持家不容易,一家子,有一个败家的就够了,当然了边郡的时候,弟子主要是考虑您大弟子太过出头真的不好。弟子那是从你们的角度出发。银子吗,是次要的。」

换来先生不信任的眼神。就是小气。舍不得给自家大弟子撑场面。所以人家先生这算是花女弟子的银子,帮着大弟子出气呢。你说,这是不是偏心。

姜常喜能怎么办,认怂呀,总不能让先生把高度上升到他们夫妻关系上:「先生,听闻聚宝斋还有一些孤本。您不如去看看。」

先生矜持的很,那也不是你塞银子,我就愿意花的:「先生我也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入眼的。」

好吧请人家败家,人家都有眼界的。这可真是被死死的拿捏住了。

姜常喜:「那是自然,弟子也不敢随便推荐的。」

跟着:「弟子只是想要孝顺先生,还请先生笑纳。」

第1104章 整治内务

人家先生矜持点点头:「若是有闲暇老夫会去看看的。」

然后人家迈着四方步走的。有个财大气粗的弟子,还是很不错的。这女弟子也不是一无是处。可能是这两天先生心情好,这两天的律法,罚抄都少了些。

姜常喜就知道,在这些大儒面前,银子能力,还是有点用的。

姜常喜算是知道敲诈的最高境界了,原来得自己上赶着往上送。不愧是当先生得。

姜常喜品,就细品,感觉就是前阵子大贵的事情,似乎在先生这边就没过去呢。这是逮到机会收拾自己了。

还让你说不出来什么,毕竟人家先生发作的时间,事情都同大贵半点关系没有。

自己这点城府,心智,在先生面前太微不足道了。

这老和尚同自己有仇吗,没事乱串什么门子。给先生送借口的。这不是先生自己约来的吧。

姜常喜觉得不是没有可能。

姜常喜都怀疑先生劫富济贫的,话说那些孤本都是人家爷几个一块在书房研读的。这话她也说不出口呀。

好东西看多了,很让人上头的,停不下来,常乐都开口要姜常喜给长月钱了。

姜常喜:「你起哄什么,你庄子上的出产还少吗?还不够你零用。你都什么消费呀,你一个郎君只要出门带足了给女郎买零嘴,买首饰的银子就够了,买什么孤本,在买孤本你就同先生一样孤独终老了。」

你说多倒霉呀,就让先生听了后半句。先生冷哼,又甩袖子走人了。

姜常喜追着先生赔礼道歉:「不,这不是弟子想要说的意思,弟子怀疑,你们合伙给弟子下套呢。这不对。」

先生:「呵,我们写好了脚本,让你宣读的。」那肯定不是。

可这真的是话赶话,可就这样让人再次拿捏住了。姜常喜那是真的有些不甘心。都不敢同这些人说话了。

怎么就让人拿捏道这个地步了,姜常喜最近在检讨。

说起来还是人家李小郎厚道一些。顶多同她这个嫂子要一些糖果,一些笔墨,多了真的没有的。

时间长了姜常喜就看出来了,李小郎这也是个黑的,人家走的是常吃常有的路线,比孤本不便宜。

这样下去绝对不成,虽然说挣来的银子就是花的,可不是这么花。关键是孩子们还小呢,不能养成这样败家的性子。

姜常喜都给这一家子人开会了,开头就是一句话:「京城居大不易。」

圆圆率先开口安慰亲娘:「咱们府邸还成,娘别有压力。我们住着很开心,不觉得小。」

换来姜常喜拍的一巴掌,她是那个意思吗。让你们会过日子。问题是我不开心好不好。

周澜还是体贴的,知道夫人的不容易,人家在努力:「夫人,为夫的俸禄稍长了些,为夫的零用可以省下来些。」

姜常喜也没法说,你省出来那点银子,同这群人的消费比起来,关系不大,你那点俸禄,也不管用。

主要还是先生的孤本少买一些,可这个真的不是先生一个人在行动,连姜常乐看上的孤本都给先生写清单了。

这就是个吃大户的心态,得灭了他们这股子气焰。

就想要问一句,你们这些人想要做什么。还能不能勤俭持家了。

周大人一个人勤俭节约管什么用?可惜,除了儿子天真的表示,他不嫌弃院子小,周大人愿意同夫人一起勤俭持家之外,就没人搭理姜常喜这会议的内容。

所以年底了,人家姜常喜开过会后,就开始搞活动,都把自己手里的资产盘一盘,这一年赚了多少,花了多少,剩下多少。让这群人对他们自己心里有个数。

先生率先发难:「我还要弟子管着不成。」

姜常喜:「先生,要有长远规划吗,您还要带徒孙的孩子呢,万一到时候孩子比较熊,您也得有银子傍身帮着孩子不是。您这几年,不用接济大弟子,手头宽裕了。」

先生嗤之以鼻。还敢说,要不是你这当内眷的不合格,我用得着接济大弟子吗?

圆圆那边也甩出来问题了:「可我没有进项,如何盘账。」

姜常喜:「你不是有月银吗,怎么没有进项,能存下一两银子,都是你勤俭持家了。」

圆圆掰扯掰扯,还是不愿意盘账的,因为不可能存下银子。

被迫盘账的结果就是,先生没人敢说,大弟子还有盈余零花,小弟子的经济情况,略微宽松,可结果不提也罢,虽然有盈余,那都是庄子,铺子的收入,而且被常乐祸祸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