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明君的第一佞臣(124)

冯凯还是耷拉着肩膀,“但愿吧。”

辞别了谢恒,冯凯转身跟寇越他们一道离开。

寇越他们自然要八卦八卦冯凯跟谢恒都说了什么,这种事冯凯肯定守口如瓶,不会让几个损友知道自己第一次对女孩子动心就看走了眼。

等寇越他们走后,荣启又凑过来,“说什么悄悄话呢?”

谢恒:“没什么,就是在感情问题上给人点建议。”

荣启立即笑起来,“真新鲜啊!你这毛都没长齐呢就要给别人感情建议了?”

谢恒:“年后我就十七了。”

荣启:“那你也没我毛多。”

谢恒上下扫了一眼荣启:“书上说毛多的男子性/欲会比寻常人更加旺盛。”

荣启窘了一下,立马将边上的宣景拉到谢恒身边:“那你家将军的一定比我旺盛,不信你有机会看看他有多少腿毛。”

宣景横了一眼荣启:“你知道我有多少?”

荣启:“猜的。像你这种闷骚的性格床上一定很狂野,一般人绝对招架不住。”

谢恒:……

这话题怎么就越来越少儿不宜了?他们是怎么聊到这种程度的?

出了宫门口,陆潇和胡靖都在外头等着,瞧见三人出来之后立即上前行礼。

宣景转头对谢恒说:“你喝了酒,让陆潇和胡靖送你回去。”

谢恒“哦”了一声,知道这是宣景和荣启还有正事要谈,乖乖点头,跟着陆、胡两人离开。但走几步路就要回头看看宣景,直到上了停在不远处的马车为止。

第一百零八章 目标

荣启嘿嘿笑着:“瞧瞧你家探花郎,还一步三回头呢,多舍不得你啊!”

在荣启心中,宣景跟谢恒的关系那就跟父子一样,宣景对谢恒诸多照顾,谢恒对宣景仰慕非常,这是不是亲父子更胜过亲父子啊!

荣启对宣景打心眼里羡慕,瞧瞧,这还没成亲呢,就已经有这么个贴心的好大儿了!这就是福气,他可羡慕不来。

宣景没接荣启的话,直接往将军府走。

要商量正事自然不能就在外头说。

回到将军府,宣景让人上了茶。

荣启喝了一口就直咋舌:“这三月新茶都出来了,你这里怎么还喝陈茶?回头我让人给你送点新茶过来。要是有人来将军府做客你就只能拿陈茶招待人家多寒酸?”

宣景倒是无所谓,能来他这个将军府做客的也都不会介意陈茶还是新茶。

“上巳节的事情你查得如何?”

“不出我们所料,”荣启的神色也郑重起来,“今年的上巳节自然还是由礼部准备,太子那边已经有动静了,不过还没查到他们具体要怎么做,只是查到太子府的人已经在跟礼部的人接触。”

新年开朝之后的第一个大节便是上巳节,这也是大瑾国的一个传统节日。

不管对于朝廷还是对于百姓而言,上巳节都非常重要。

在上巳节这一日,百姓们会举办”祓除畔浴”的活动。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当然同时还有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内容。

虽然一开始上巳节起源于一种驱邪的巫术活动,但是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上巳节有了更多的意义。比如男女春日相欢好、妇女祈孕等。尤其是年轻男女,手持兰草或者香薰沐浴,都是对美好感情的期盼。

而朝廷也会在上巳节这一日进行酬神祭祀的活动,于这春和景明之中祈求新的一年里大瑾国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远离所有的灾厄与疾病。

上巳节的日子是固定的,每年朝廷都会让礼部准备酬神祭祀的相关事宜。

比起年祭,上巳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随意活跃,有点类似于宫宴,就在东郊皇家园林举行,能参加除了王公贵族之外就只有一品大员。

王室宗亲和朝中大员们随帝后上香过后,便是临水宴饮,也就是曲水流觞。

既然是宴饮,那也就少不了要进行采购。这些也都是礼部在操办,吃的喝的都是经由礼部安排。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以太子的贪婪成性不拿回扣是不可能的。

往年太子都会利用上巳节曲水流觞的机会大赚一笔,这笔钱多是用来招揽在二月殿试中榜上有名的新科进士们。

以往宣景在二月份就已经回去北境,即便从荣启那知道太子的所作所为,他既不在京城,能做的也十分有限。而且让荣启自己对付太子,风险也稍微大了些。

这一回他在京中,就断断没有轻易放过太子的道理。

“礼部那边和太子对接的是什么人?”

“礼部尚书熊志成亲自对接太子府詹事。”

宣景:“若是这样,只要将事情查实,即便太子那边一时不能如何,礼部尚书是跑不脱了。”

荣启摇晃着折扇,“那是自然。熊志成那老东西罔顾礼法,让他在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做这么些年就是对大瑾仪礼的最大讽刺。他一心向着太子,不放过任何一个向太子表忠心的机会,而他身在礼部,太子用得上他的机会着实不多,这种为太子圈钱的事自然要亲力亲为,不把他抓个现行都对不起他对太子的这份忠心!”

宣景点头,跟荣启进一步商量着具体做法。

这么些年宣景镇守边关远离朝政,想要扳倒太子和三皇子着实困难,只能先一步步剪除他们的爪牙,而在剪除他们爪牙的过程中,自然也会不断揭露他们的错处,最终让他们永远丧失竞争帝位的资格。

商讨了好一会,荣启突然想起什么,说道:“你准不准备让谢恒知道你的真实打算?”

宣景顿了片刻:“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是打算瞒着谢恒,只是还不是时候。

荣启沉默片刻:“这事关系重大,你一定要想好。其实要说你们认识也没有太久,再多观察一段时间也无妨。”

宣景没说话,荣启也不再劝,他知道宣景会有自己的考量。

其实此次宣景回京,他的真实目的只有少之又少的人知道。

或许有些人只以为宣景只是想在朝中站稳脚跟,能在有关边境的事情上有更多的决策权利,不要总受制于人。

可他们不知道,这些年宣景的所见所闻所感,他的种种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已经完完全全改变了他最初的想法,让他明白到底什么才是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根”。

惠承帝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说句大不敬的话,可能也没几年的时间了,而现在已经成人并且身体健康的皇子就只有太子、三皇子和四皇子。

太子和三皇子的情况自然不必多说,让他们登上皇位,那整个大瑾国就等同于从根儿上彻底烂了。四皇子更不成,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烂泥扶不上墙,送他坐上皇位他都坐不安稳。

故而一旦太子和三皇子彻底失德,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丧失储君资格,那为了稳定朝局,惠承帝就是再不愿意也只剩下立皇太弟一个选择!

上一篇: 靠签到系统当领主 下一篇: 逆神[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