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们的火葬场(快穿)(101)

对于有些人而言,想要攀附太子,却没办法把女儿嫁入东宫,那与太子一党的肃王,便是他们最佳的选择。企图让肃王纳妃的呼声越来越高,逢人就要打听一下这个事。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有人浑水摸鱼,趁赏菊宴上的恒王侧妃恢复过来,大肆宣扬当日的谣言,事情越闹越大,最终惊动了太后。

‘如此聪慧的两位皇子,受你管教、怎么都变得如此特立独行起来?你是怎么为人母的?’这是太后的原话。

太后与皇后早前就有私怨,同样的问题上积怨已久。太后如今当面说出这样的训斥话,摆明是不想给皇后留脸面。

皇后回自己寝宫后,将能砸的东西都砸了,对下发了好大一顿火。

皇后坐在榻上,气哭抹泪,大骂道:“她不就是因为当年的事,看本宫不顺眼!非得找这些由头。”

皇后身边的张嬷嬷屏退下人,安抚道:“娘娘别生气,气坏了身子,反倒叫人如意。”

皇后从小被溺爱惯养,外表娇弱,骨子里却有股狠劲。

她恨红眼眶,与张嬷嬷道:“嬷嬷,本宫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定要让甄芙儿生儿子!让她生、多生几个,往死里生!只要孩子够多,本宫就不信他们还有什么理由!只要我睿儿不想纳,谁都别想往他身边塞人!”

张嬷嬷内心有些微叹,她知道皇后就是赌当年的一口气。

当年皇上也是许诺皇后钟情不二,结果成亲不到一年,新人一个又一个地迎入府。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后来那件事……

本来太子妃久未有孕,眼看皇后就要放下过往,顺势让太后为太子纳妃,可谁想到、太子妃偏偏又有孕。皇后心疼太子,又因为当年之事,心有执念,现在是旧事重提,又闹起来了。

张嬷嬷斗胆道:“可是娘娘,奴婢觉得,您这回其实可以让步些。”

“你什么意思!”皇后当即变脸,整个人都冷了下来。

张嬷嬷道:“娘娘,不管太后娘娘是不是在借题发挥,现在的重点、都不在太子,是在肃王。您可能没听闻,肃王与太子妃那事,又被人提起来了……”

提起这件事,皇后心里就有气。

皇后不满意甄芙儿,在皇后眼里,甄芙儿就是一个异类、一个惹祸精,皇后从一开始就很排斥甄芙儿。只是太子坚持,加上皇后不想让太后看笑话……

当年太后也因为不满皇后,接连为皇上纳妃,皇后不愿又做同样的事,让太后打自己的脸,所以一直咬牙忍着。皇后也没想到,太子完全不像他父皇,是个彻头彻尾的痴情种,连个侍妾都不肯收。

皇后为了争一口气,忍甄芙儿忍了四年。如今甄芙儿好不容易有孕,皇后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在皇后心里,只要甄芙儿能为太子生上六七个儿子,她也不介意成全太子一双人的想法。

可甄芙儿根本就是个该死的狐狸精!

皇后恶狠狠地想着,当年甄芙儿还没出嫁,就勾搭上她睿儿,还和宁昭腻乎不清。嫁入东宫,仍旧迷得宁昭为她守身,不愿娶妻。

皇后倒是乐见宁昭不舒坦,可她也没想到,宁昭竟然给人留了那么大的把柄……

这两个奸夫□□,勾搭在一起,坏她睿儿的名声!当年若不是她从中斡旋,还不知道会把睿儿连累成什么样。

本想着事情过去也就罢了,谁知道、甄芙儿竟然敢当众瞥下甄蓉儿,喊什么‘你护不住阿昭、我来护’,这不是昭告天下、明摆着说两人有私?

皇后使出浑身解数压下这件事,甚至不惜将恒王侧妃打成良媛,为的就是让她闭嘴,哪成想,还是闹起来了。

皇后对甄芙儿动了杀心,她恶毒地呢喃道:“如果甄芙儿难产没了,倒省本宫不少麻烦。”

张嬷嬷领悟到皇后的意思,不敢在这件事上搭话。

张嬷嬷道:“娘娘,您为太子殿下受苦也就罢了,何必再为肃王、顶撞太后呢?”

张嬷嬷提醒了皇后。

皇后反应过来。太子是她亲子,她逼不得已为太子善后,可宁昭凭什么!她凭什么要为宁昭忍气吞声!更何况,宁昭还是那个女人的孩子……

皇后有些犹豫道:“可是,睿儿四年未纳新妇,宁昭这才三年,若是被人说本宫厚此薄彼,这待如何?”

毕竟,这大靖、谁不知道皇后宽厚仁慈,待肃王如同亲子。

张嬷嬷是看着皇后长大的,她对皇后这个性子也很无奈。皇后从小受宠,什么都要争,什么都想要,眦睚必报、半分不让。皇后明明对肃王生恨,却还硬逼自己强装表面功夫,维持这段扭曲的母子情分。

张嬷嬷有些不敢想,如果肃王和太子知道实情,兄弟间会闹出什么事端来。

张嬷嬷建议道:“不如,让肃王妃快些有孕……”

皇后怒瞪张嬷嬷,对其很是警戒。皇后道:“上回你便说,你怀疑宁昭和甄蓉儿没有圆房,至少要让甄蓉儿破身,宁昭爱慕甄芙儿的事才算安全。现在你又说让甄蓉儿有孕……”

张嬷嬷忙道:“哪怕有个女儿,也是好的。”

张嬷嬷解释道:“这样外人看来,就算闹得再厉害,最多也只是太子妃无孕,肃王袒护随从兄长。太子还能得个兄弟情深的友善名声,不至于牵扯到那些不堪入目的事情里去。”

“娘娘,现在恒王和良王两人来势汹汹,恒王更是直接指使自己的侧妃来做这件事。您想想当初的三皇子……太子良善,性子又刚硬,可就只有您,能这般为他着想打算了。”

张嬷嬷最后一句话说到皇后的心坎里。事情放到别人身上是一回事,放到自己身上,她倒宁愿太子是个薄情寡恩之人,别的妃嫔膝下儿孙环绕,唯独她、还要为这些事闹心着。

皇后放下对张嬷嬷的戒心,叹气道:“你说得对。”

皇后其实不是不明白怎么做更好,她只是更宁愿宁昭没有子女,所以一直装作没看见,懒得过问这件事。

皇后道:“让人把甄蓉儿传召进宫,本宫要与她说道说道。”

与此同时,皇后也在心中暗下决定,这是她容忍甄芙儿最后一次。

如果甄芙儿不能为太子生下儿子,那甄芙儿也没必要顺利生产了。

即便当年太后对她不满,她也孕有二子,甄芙儿这种不下蛋的鸡,哪来的脸占着太子妃位置不放!活人不肯退,那就让她死好了!

皇后绞着手上丝帕,露出与娇贵面容完全不符的丑陋恶像。

……

甄蓉儿虽然被禁足,但毕竟没有像恒王侧妃那样旨意严苛,她受皇后传召,起身入了宫。

如果说,宁昭是皇后眼中无知无觉的猎物,那甄蓉儿就是皇后手里的那把弓。甄蓉儿虽然不知内情,但她知道皇后在拉弓指着宁昭,她没有办法发声提醒,他们都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连相护相依都做不到。

待到过两天,宁昭被皇后传话入宫,收到从京郊大营换职的圣旨后,他将满腔怒火都撒到了甄蓉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