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反派们的火葬场(快穿)(110)

午后,他们坐马车通过街道,甄蓉儿掀着车窗帘,眉心微拢、忧心忡忡地望着窗外。

近几日来,甄蓉儿一直都是这副忧思郁结的模样,宁昭忙着处理兵营的事,但他关心甄蓉儿,也从府内下人那听了不少。

“不会有事的。”宁昭握住甄蓉儿的手,向她保证道:“王妃你别怕,本王会保护好你的。”

宁昭上辈子就始终唤甄蓉儿‘王妃’,他们之间没有更亲近的称呼。两人性情都比较内敛,导致即使过了一辈子、宁昭也依旧如此。

甄蓉儿回身看宁昭,微微摇头。

宁昭将甄蓉儿揽入怀中,甄蓉儿也顺势靠在他身上。他们成亲两年,甄蓉儿虽然还未敞开内心,但宁昭待她的真诚和用心,她也都很感激,能够看得出来。

甄蓉儿道:“王爷,臣妾本想招个有经验的人入府照顾小白……人牙子开价,现在买三个人,只需要半吊钱。”

小白是宁昭为甄蓉儿买来的白猫,它才四个月大、正是调皮爱闹的时候。甄蓉儿便想招个有经验的人入府,避免拘得太厉害,让它生闷发病、或者不留神跑了。

但是最近水患成灾,甄蓉儿便动心、让管家到人牙子那打听打听,有没有能稍微用得上的人,她可以买下来。

谁知道消息刚放出去,府里便来了四个人牙子,挤了十数人进来,都是些七八岁大的孩子,男孩女孩都有,个个面黄肌瘦,好不可怜。

半吊钱三个人,这只是明面上的价格。事实上,只要他们收人,多低的价格人牙子都可以谈,甚至有个孩子亮着眼睛看她,说自己很会干活,只要两天给个馒头就行。

甄蓉儿身在王府,对外面水患的真实情况一知半解,那天给她的冲击,是难以想象的。

今日她去找宁昭,沿途侍卫开路,她一路数过去,不过两三百米的街道,就有近二十名乞讨的灾民,最后还是她不忍心再数,放下了帘子。

而那小小的米铺前,挤满哄抢的百姓,他们背井离乡、拖家带口,不知从多远的地方来,才总算找到一处可以买起一袋米的地方。那已经‘很便宜’的一袋米粮价,是三个孩子一辈子的卖身钱。

甄蓉儿心情很复杂,自从朝廷的旨意颁布后,宁昭就频繁出入兵营,她知道王府近来有别的打算。

“这是天灾,我们已经尽力了。”宁昭知道甄蓉儿在为灾民难过。

这场水患之灾上辈子并不存在,宁昭不信命,对这种天降异象,尽可能不去多想。

他担心是因为自己的重生,担心会斗不过天命,留不住甄蓉儿。所以他很谨慎,在乱象之中始终逼自己保持清醒冷静,避免踏错一步。

“没有。”甄蓉儿抓着宁昭的衣襟,苦涩道。

她知道他们没有,王府以及各县的仓库里还有粮,异族在边境村庄抢掠,而他们的兵马,已经准备好弃城撤退了。

宁昭又何尝想这么做。他曾经的人生理想,是当个守卫山河、保护大靖百姓的将军,如今他要全部违背……

他也很迷茫,可是朝廷只会想要他们死。

宁昭道:“我们救不了整个南部的百姓,异族现在只是小打小闹,等太子和恒王交战……异族如若集结兵马,朝廷不肯增援,我们后继无力,只是舍命徒劳。”

“我们能到哪去?”甄蓉儿问宁昭道。

宁昭见甄蓉儿似乎愿意在这个问题上退步,心里松了一口气。宁昭要弃城离开,之所以没有跟甄蓉儿言明,就是怕甄蓉儿因为他的做法厌憎他。

宁昭道:“离开南部,往北地去。”

宁昭甚至准备,如果恒王能拖住太子,他就杀回京城,再谋一次反。

他不是没想过过平静的日子,但他依旧没有选择。宁昭是这么觉得的。

可是甄蓉儿告诉他,道:“山河破碎,何处是家。”

宁昭垂眸,与甄蓉儿清澈的眸光相对。

甄蓉儿道:“王爷,臣妾不懂政事,但也浅薄读过几本书。人生在世、万般皆苦,何惧天灾,皆人祸不可防。老天爷只是下了一场雨,恒王要谋反、朝廷要打仗,异族频犯我边境,我们一走、异族如入无人之境,祸乱至中原,会有多少人死于非命。□□,是人祸。”

甄蓉儿说到了宁昭一直不敢深思的问题。

他当然可以杀回京城,以他的兵马,甚至可以截断太子的粮草,让太子和恒王两两相斗、死于流民之乱中。但异族攻入边境,南部沦陷,不知要死多少百姓,用多少人命来填这一场人祸。

朝廷可以这么做,东宫可以这么盘算,但他如果离开,那他和那群人有什么区别。

可甄蓉儿不知道,他跟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区别。

他杀兄弑父、祸乱谋反,一条夺嫡路,双手早就沾满无辜人的血。

宁昭会做出弃城的打算,就有牺牲这么多人的准备。但是甄蓉儿还在,她是悬崖边栓着他的那根理智的弦,她不让他沦为跟他们一样的人,她拉着他、不想他坠入地狱里去。

宁昭将吻落在甄蓉儿的额头,心里又酸又苦,想着若是当年她还在,他一定不会跨过那步、变成恐怖的恶鬼。

宁昭动摇不安道:“可是,如果我保护不好你怎么办?”

甄蓉儿垂眸坚定道:“臣妾不需要保护,就在这陪着王爷。事在人为,很多事百姓们办不到,但我们可以试一试。”

甄蓉儿双颊微红,毕竟没有与宁昭商量过。她小声、维持镇定道:“半吊钱三个孩子,臣妾跟人牙子商量,把几个年岁小、染病的全部收买过来。臣妾有让管家还价,没花什么钱,就是看病、添几口饭,还需要一个院子……”

宁昭被甄蓉儿说得心中一软,他觉得自己阴暗生秽的人生,被甄蓉儿洒上了光。

他心情放松道:“府内的孩子你看着安排,本王会命县府将流民集结,让他们开放粮仓、分批施粥。”

有甄蓉儿在,宁昭忽然觉得,这也并非是难以办到的事。

宁昭道:“流民中会有壮力,本王会想办法将他们收归,将兴乱的异族打回去!”

作者有话说:

留爪、留爪。

第65章

有些事, 看起来很难,做起来渐渐都会迎刃而解。

宁昭处理得很小心,每一步都精心筹算过。灾难来临, 最怕的就是谣言。宁昭知道自己必须牢牢把握住人心,至少在当下、他得比朝廷更有威望。

他将朝廷不再增援的消息散播到南部, 在百姓绝望之际, 留下个依旧平和的‘肃城’。

大量流民涌入宁昭封地,激化封地和流民的矛盾。宁昭向封地百姓外宣异族的威胁, 让他们迫于兵力不足, 不得不接受征召流民;同时又向封地外的流民展示封地的艰难, 让流民明白,封地要不了那么多人, 所有人进来、所有人都会死。

宁昭将流民分批,首先收护孩子, 稳住流民们的希望, 再将青壮年流民征召,用他们抵御异族,拉近封地百姓和流民的距离。宁昭借用流民兵马的优势和号召力,迫使南部县府放权,打压趁机作乱的粮商权贵、联合各城重新调配资源,尽可能安置其他人。